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初探

2012-12-14 09:53苏海军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文言文课程标准习惯

苏海军

何谓“衔接”?它是指事物之间的互相连接。它好比是接力跑,接力棒传得好,传得顺利,就能使下一轮的竞赛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成功的一个要素。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就是指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之间的文言文教学的过渡连接,如果能衔接得好,就能极好地疏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减轻文言文的课业负担,可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文言文。

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中小学文言文的衔接教学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深入研究,明确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不同要求

对于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教师自己应先放开胸怀。课程标准是我们的教学依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的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一定数量古诗词,能大体了解这些文言内容的意思,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也就是说只要求能背诵。课程标准中对六至九年级的要求是:“ ①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的内容。②能理解古诗文中词句的含义,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③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由此可见,文言文的衔接是从阅读一定量的古代诗词到理解文章、积累文言实词的过渡;是从了解文言文大致内容到了解文言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知识的过渡;从单纯的阅读到表达感受的过渡;从教师的讲解到学生自查工具书自学的过渡。教师只有对这个过渡、这种衔接的要求了然于胸,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的关键性一环。小学里,教师讲得多,喂得多,到了中学,则要慢慢地过渡到自己学。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首先需要教会他们使用一些工具,养成在阅读中尽可能地自己扫除文字障碍的习惯;其次,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学习别无捷径可走,主要是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其义自现”,要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再次,教给他们理解的方法,读的时候一字一句地读,但是理解的时候不必一字一句地理解,利用古今汉语相通的原理,养成用跳读、猜读的方法来理解文本意思的习惯;还可以教他们根据记忆规律有效背诵,抵制遗忘,养成积累名言佳句的习惯等等。对教师而言,不只是授业解惑,而且要教给学生开锁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紧锁的大门。而学习习惯就是把钥匙,是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学好文言文的保证。

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小学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而且老师是手把手的教学,和老师比较亲近,于是他们会把这种情感转移到学习中去,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而进入中学后,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使他们产生了畏惧感,再加上和老师的接触时间减少,关系开始渐渐疏远,他们感到失落,进而对学习缺乏积极性。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法上相应地要有所变化。

1.设法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文言文,不知道为什么要学文言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启发引导他们。用大道理教育七年级的孩子,他们不一定能接受,那么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比如可以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故事来告诉学生法国这个民族是何等地重视自己的民族语言,国家是可能被侵占的,但语言绝不能被占领。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教师只有善于把对民族语言的热爱之情“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才能在学生的心田播下兴趣的种子。

2.以朗读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上来,以往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读读背背,没有过细的字词讲析与记忆,一味地字词串讲,形式化的分析鉴赏,只会招致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到过去读读背背的状态,首先自己范读;然后,学生跟读,配乐朗读,熟读成诵;最后用小组比赛、个人比赛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其把时间花在分析、死记上,还不如给学生多一点朗读的时间、空间,“文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按照课文内容进行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比如“荷”专题中的《爱莲说》这篇课文,在学习的时候,结合品德教育主题,开展“君子”为主题的讨论会。通过这次讨论会既教给了学生做人的道理,又减轻了他们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以上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要根据教材,根据学生,根据教学环境适时地灵活地选用。笔者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就学生和我个人的感觉而言还是很有效果的,下面的一组数据比较,从客观上更能说明问题。

从上面这组数据分析,文言文的得分率应该说进步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上述的一些教学措施还是切实可行的。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课程标准习惯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上课好习惯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