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微澜 笔下生花

2012-12-14 09:53朱阳慧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2期
关键词:微澜手印海龟

朱阳慧

新课标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当下中学生为了捞取高分,已把语文当作一门理科来学,大做特做基础题,疯狂背诵范文。如此做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除少数幸运者获得高分外,多数考生作文分数可怜巴巴。高中生成为背范文的机器,写出来的文章给人一种“戴帽子”“穿靴子”的感觉,文不对题,毫无思想灵魂可言。学生思想贫瘠,笔底枯竭,写作文不是胡编乱造,就是生搬硬套。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把心中的微澜化作笔底的清泉,让学生喜于表达,乐于写作。

【经典唤起共鸣】

总有一些文字让你流连,总有一些形象让你不能忘怀,总有一些篇章令你回味。经典的文章,总能触动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张抗抗的《海龟》就是一篇能触及生活疼痛的文章,它引领学生认识生活,剖析社会。阅读《海龟》,同学们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纷纷用笔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一位同学从中读出了奋斗:

人如海龟一般,拼命地去想要得到某些东西,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很累很累,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可如果生活没有努力,没有梦想,没有奋斗,没有这一切,那又怎么能够完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殊不知它背后付出的辛酸与泪水。

我们应该勇敢去闯,至少努力了就不会后悔。

有同学读懂了“海龟”:

也许仅从文章中看,造成海龟“劳而无功”的只是人类的残忍,或者是“英明”,可是人也不见得有多“英明”。

文章不止一次地提到香蕉,海龟如此受人摆布也是因为香蕉,我们应深思的是“香蕉”,而不能仅仅抱怨社会、人心的“残酷”。进一步讲,人类自己的“香蕉”已经蜕变,由精神物质化,利益就成了约束人类的“香蕉”。可能有人会嘲笑那些被自己利用的“乌龟”,但其总忘记自己也是别人的“乌龟”,所以社会陷入无尽的循环,人心也陷入了低谷。

就中华传统美德“沉默是金”而言,这个理论已被架空。如今“默默”只会“无闻”,就算“有闻”了,好处也多半算到别人头上。因为大家潜意识里已经有一颗树长成了——默默无闻的“傻子”们不会计较的。不要说可笑,这是事实。这里提一下,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我觉得“他”告诉孩子与不告诉孩子并无大碍,重要的是让孩子的“香蕉”维持在精神状态。

海龟,谁不是海龟?

还有同学读懂了文本,看穿了生活,洞悉了社会。

【随笔记录真情】

俗话云:“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意思是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推而广之,做任何事都要勤学苦练,这样技艺才能纯熟。写作也不例外,必须常常练习。古人看到春花秋月,常会吟诗作赋。今人看到杏青梅小,心中其实也有颇多感触,但却极少用言语或文字表达出来。久而久之,我们的眼睛茫然了,我们的心灵沉寂了,我们的思维迟钝了,我们的笔底干涸了。针对中学生写作的这一窘境,笔者尝试让学生写随笔,随时记下点滴生活,随时录下瞬间美好。同样的春节,不一样的感受。有同学透过热闹喜庆的场面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

日子一天天流逝时,我们不自知,满了三百六十五天还不自知时,春节的爆竹便向着每一个不知今夕何夕的人们问起:“辞旧迎新,辞旧迎新,你将辞掉什么?你又想迎来什么呢?”

忽然想起张若虚的名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种慨叹被人沉吟了千年。到后来朱自清先生也轻轻地问:“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起风了,透着丝丝不易觉察的寒意,吹起了红灯笼的丝线飘飘,吹转了孩子手中的风车,吹起满地鞭炮的残衣,也吹得那些白色的花儿片片零落,花季又如何?若不在枝头好好地灿烂,转瞬便是落红,只为下一季的春花作了春泥赔了嫁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香如故吗?未必,留下的只是千般忧伤与无奈的吧!

欣赏着处处风景的时候,心已飘到天涯海角。

春节像相思一样漫长,春节也像流水一样匆匆,你若问起“春节过得好吗?”我只能说:“哎,又是一年芳华,又是一年芳华!”

如果说这位同学还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那么下面的这位同学则已跳出了这样的局限,开始关注时代,反思社会。

终于盼来了寒假,盼来了春节。可是放假回到家却发现一直期待的日子让我失望了。没有年味,一切照旧。一直到腊月二十七才看见街上多了几个摆摊卖春联的。在午后阳光的沐浴下,那些摊主靠着椅子打着瞌睡。

街上再没有疯闹的孩子,偶尔有个孩子窜过去还被奶奶拎过来:“宝贝儿啊,不能乱跑,没看见这么多车呢?”“奶奶,我要去买那个炮!”小孩巴望着看着马路对面的小摊。终于才看见小时候买鞭炮疯闹的场面。

正月初一在阵阵鞭炮声中醒来,可等起来去奶奶家拜年时,路上却很少遇到拜年的。还记得小时候,大家走家窜户地拜年。可现在看看,大家都坐在自家门口,磕着瓜子,晒着太阳,心情不免很低落。

一整天,在零食、电视的陪伴下度过,无聊至极。送走了一年迎来了一年中最欢庆的日子,这一天也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了。不知该开心还是伤心。

我们的年味呢?我们的传统民俗呢?

以上文字,无论是伤感还是失落,无论是沉迷还是反思,都表达了学生对世界的看法,传达了孩子的心声。老师少干预,多鼓励,学生自然就会爱上随笔这种表达与交流的方式。

【灵感迸出火花】

一群热爱阅读,喜欢写书评,乐于写随笔的学生决不会为写作文而头疼的。在写作课上,他们思维活跃,灵感颇多。我曾让学生以“告别偏激”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有一位同学巧妙地抓住“油手印”这一细节来写自己的偏激行为,又以“油手印”的赫然出现来写自己告别偏激的心路历程。

“砰……”

那扇无辜的破旧的门被甩上,持续的微震窗户“嗡嗡”作响……

飘了尘,落了灰……整个世界仿佛在这一刻停止了运作,被岁月在脸上犁出道道沟壑的母亲,在暗淡的灯光下,透过窗户看着倔强的他消失在路灯的尽头,目光有些呆滞,有些酸楚微张的嘴唇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为他刚才偏激的言行叹息了一声后微微合闭……

就在几分钟前原本和气的他,突然从房间冲出来,一点不顾那位刚给他做了丰盛晚餐刚收拾好坐下来还吃着他剩菜的母亲的感受,抓起一双筷子,指着眼前这个又老又丑的女人大吼道:“你今天是不是进我房间了?桌上的书是不是你碰的?还有油手印,我好好的书都被你给弄脏了,真是……”“我只是……我只是想……”面对他这样偏激的行为,母亲有些紧张,可他还没等到母亲解释就甩门走了出去,留下的只是还萦绕在母亲耳畔的吼叫与筷子的敲打声,久久的,消之不去。

握着手中的热饮,心一下子暖了,他心想还是一个人好。喝着热饮挺不错,一边喝着一边伸手掏钱结账,付钱的那一瞬,在超市强烈灯光的照射下,纸币上的油手印是那样的明显,那是刚才问做饭中的母亲要的零钱……

“小伙子,小伙子,找你的钱!”“哦……”他一下子愣了很久很久……

刚才发生的事像电影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在他脑中回放。他慢慢挪动着脚步,没有了那份怒气,也没有了那份冲动,他像在思考着什么,是这杯热饮?是那张沾着油手印的纸币?抑或是自己刚才的偏激言行,也许吧……

我们常说“阅读与写作”,那是因为阅读与写作从来就不是截然分开的。唯有热爱经典、热爱随笔、热爱思考的同学,才能让心中的微澜,在笔下生花。

猜你喜欢
微澜手印海龟
墙上的手印
摁下鲜红的手印
美丽的红手印
海龟
可怕:一块塑料便可“杀死”一只海龟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从按手印到刷脸
别离的时候,请不要发出声响
昨夜笙歌远
微澜尽处是狂涛——《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伏笔手法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