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学思考

2012-12-09 20:01王刘WANGLiu
医院管理论坛 2012年12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伦理人力

王刘WANG Liu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公立医院人事体制改革如何深入,如何适应并有效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已成为目前众多公立医院必须正确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公立医院内部人力资源能否最大程度发挥效能,关系到公立医院能否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的特征

1.高价值性。医务人员比其他人力资源的培养周期要长很多,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要求更高。医务人员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不断摸索而掌握的经验是医院生存与发展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医院人力资源的高价值性和目前医院体制问题,使得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2.高流动性。近年来,我国多数公立医院都出现中青年医务人员大量流失现象。高离职率的背后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看重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业。如果医院不能将医院发展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结合起来,他们便会选择离开,另寻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医院。

3.高自我发展性。医务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在物质激励的同时,他们更看重自己专业上有所建树,心理有所归属,更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现状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就是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人员招聘、培训、激励、考核等环节中表现出的职业操守。

1.招聘过程不规范、不科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招聘程序的规范性、公平性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面试实施程序规范与否是每一位应试者能直接感受到的,不规范的面试程序会使应试者内心产生不公平感,这种不公平感一旦产生就很难改变。

招聘过程中应重视考官培训。考官来自各个专业,对结构化评分标准掌握不一,缺乏对岗位的科学分析,提问的随意性较强,在人才选择时凭经验,靠感觉,往往只重视应聘者的外形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忽视了人才品德及世界观、人生观的考察。

2.人才培训缺乏伦理关注。医院培训一般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为主,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开发及职业道德的提升。是否要培训,接收怎样的培训,都由医院单方面做出决定,不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培训效果单薄,达不到预期效果。

3.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重形式轻内容,考评结果往往不遵循德、能、勤、绩、廉等标准,而依靠领导主管判断,凭个人喜好。医疗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共同配合完成。各部门、各岗位权重的量化考核指标不清晰,考核多以经济杠杆作为衡量标准,而不注重员工职业道德的考核。

4.人才激励缺乏人文关怀。由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可知,真正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是精神层面的激励。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工资、福利这些物质因素,而忽视了职称晋升、个人荣誉等精神伦理方面的激励因素。只注重物质激励,不仅增加经济负担,而且物质激励一旦减少或停止,员工抱怨便会增加,反而造成消极因素。

5.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现实中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者大部分来自临床或其他专业,多以被动的日常管理为主,服务性不足,主动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拓展不足。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缺失的治理对策

1.强化人本管理。尊重员工,外化为尊重和维护他们的权利,病人至上的“人本”服务离不开员工至上的“人本”管理。关心员工,首先从物质方面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其次在工作、生活、家庭、社会心理上与员工进行诚挚交流,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的关怀,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满伦理关怀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减少员工对组织的抱怨,增强认同感,提高士气,改善组织气氛[1]。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回归是人本管理的最终解释。

2.规范管理伦理。医院职能部门在人才招聘、培训、考核过程中,坚持客观公正、阳光透明等原则。在具体管理中充分发挥民主管理,保证员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弘扬和谐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重视诚信和道德管理。医院内部纪委监察部门加强监督,不断健全落实有关行风建设、服务质量、医德考评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定期通报行风督查情况。专门建立医务人员医德档案,实行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将相关违纪行为记录在案,并与工资福利、晋升晋级等挂钩。

3.人才配置合理,适岗适才。在人才配置实际过程中,并非所有工作岗位和专业能力都能实现有效对接,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人性化服务,多做深入细致工作,进行必要“微调”。能力和岗位相配。在岗位配置过程中,应将医务人员的个性、能力特点考虑其中,对优秀人才尽可能包容缺点,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个人资格、专业、能力、特长等与所在岗位相适应,达到能岗相配,使医院整体获得最大效益,实现单位与个人双赢。岗位轮换。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在同一管理层次或同一专业领域,鼓励创造条件进行轮岗。定期轮岗,比如急诊科医生定期在ICU、急诊室、观察室、120病区进行轮岗,目的是使员工有更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开阔视野,使其能够多角度看待和处理工作,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

4.合理安排培训。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对人力资源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明确培训目的,在培训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创新能力的开发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充分沟通,了解职工需求,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将员工职业生涯与医院发展需求有机结合。重视培训效果,使培训的投入产出比趋于合理。建立人才全程培育机制,与国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定期派出医务人员进修。医院设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并配备导师全程培养。

5.倡导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在一定社会环境文化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医院自身特征的被医院主体医务人员普遍认同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思维模式及行为准则。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经营理念的平台,决定着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思想、方式和手段,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文化功能实现的主要措施和保障手段。作为管理者必须考虑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如何才能让职工愿意接受,容易接受[2]。只有被普遍认同的文化才能自觉遵循。医院管理者要善于在人力资源招聘、培训、考核各个层面向员工灌输医院文化理念。以“人性化管理”为理念,创造适应人性的工作氛围,确立共同愿景、实现双赢。

6.加强理论研究。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借鉴私营部门和国外的管理伦理模式、原则、方法、技术[3],通过改变内部运行机制来构建适合医院的管理伦理理论体系。在培训计划中专门增加公共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伦理课程。通过专题管理伦理培训,使人力资源管理者拓宽管理思路,提高管理能力,增强管理效果。

7.激励方式多样。薪酬激励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薪酬分配得当,既可节约人力资本,又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医院保持良好效益。如给予学科带头人以优厚薪资,奖金分配上向高学历人才倾斜,特殊引进人才实行低职高聘,住房补贴,通过一系列物质条件激励、吸引人才。同时,医院职工构成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专业性较强,创新能力强,希望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对提升专业领域成就的需求比物质利益更强烈,医院管理者应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他们能够施展才华。

因此,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根据本单位特点而采用不同激励机制,运用工作激励,能岗相配,培养员工工作热情;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形成对医院的认同感、归属感;实行差别激励,高学历、专业性强的人才,更应该重视工作环境、兴趣专长等精神方面因素。

1 汪俊.浅谈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09(7):127

2 徐昌璞,钟声,李梅,等.现代医院人才资源开发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10):76

3 魏代伟.行政伦理学在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策[J].法治与社会,2011(4):202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伦理人力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