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惠珍
(昆明市东川区中医医院, 云南 昆明 654100)
尿石症为临床多发病,以腰部胀痛、钝痛或绞痛或镜下或肉眼血尿,或有排尿困难等为主要症状,包括“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属中医“石淋”范畴。笔者近15年在利尿排石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法治疗尿石症属下焦湿热、下焦瘀滞、肾虚湿蕴型计500余例,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小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0例,其中门诊患者428例,住院患者72例;男性266例,女性234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68岁;肾结石238例,输尿管结石128例,膀胱结石106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28例。其中372例合并肾盂积水或尿路感染;再发368例。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证属下焦湿热262例,下焦瘀滞172例,肾虚湿蕴66例。
1.2 诊断标准
1.2.1 症状 一侧或双侧腰、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钝痛或绞痛,疼痛呈刀割样,位于腰、腹部,并向下腹、外阴放射,常伴恶心、呕吐,或有膀胱刺激征,或伴疼痛后出现血尿或伴排尿困难。
1.2.2 B超或肾盂静脉造影 分别确诊为“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
1.2.3 尿常规检查 红细胞:+~4+;血常规正常或白细胞计数偏高。
1.2.4 再发尿石症 治疗后结石排出,隔一年以上再次出现腰腹疼痛,经B超肾盂静脉造影分别确诊为“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者为再发。
2.1 方药组成 桑寄生、川续断、杜仲、菟丝子、怀牛膝、金钱草、石韦、冬葵子、鸡内金、益母草、猪苓加减。
2.2 治疗加减 湿热甚者加海金沙、滑石;伴尿频、急、痛者,加萆薢、瞿麦;血尿者加白茅根;腰腹绞痛甚者加威灵仙、小茴香;气虚者加黄芪;痰多者,加海浮石。
2.3 煎服法 每日1剂,每剂煎汁500~600 mL,分3次服,每次服药后再饮用同等量开水,以加速结石排出。根据结石部位,嘱患者服药后2 h左右行跳跃运动或肾区体位叩击,腹部、膀胱区热敷等以促进结石排出。连服14 d为1疗程,酌情服药1~4个疗程,用药最短6 d,最长52 d,平均28 d。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石淋”之疗效标准[1]。治愈:沙石排出,症状消失,X线摄片结石阴影消失或肾系B超复查结石消失;好转:症状改善,X线摄片或肾系B超复查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未愈:症状及X线摄片或肾系B超复查结石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痊愈286例,好转146例,治愈好转率86.4%,无效68例,占13.6%。其中输尿管结石及膀胱结石效果最佳,痊愈158例,好转56例 且疗程较短,为1~2个疗程;肾结石疗程长,疗效稍差,128例痊愈,好转90例,无效68例。
王某 女 45岁。因左侧腰腹痛反复发作4 a,再发加重1 d就诊。患者于1996年因左侧腰腹绞痛在省级医院诊为“肾结石”,曾在两家医院服中药排石,结石均未排出。就诊时症见:左侧腰腹绞痛,疼痛向左侧小腹放射,伴恶心欲呕,小便憋胀难解、呈深茶水样,平素夜尿2~3次。查体:腹软,全腹无压痛,左肋腰点压痛,左肾区扣痛,舌质淡,苔薄黄微腻,脉弦细。B超提示:左肾结石(0.7 mm×0.8 mm),尿常规示:红细胞3+。患者症属肾虚湿蕴之“石淋”,治以益肾排石。处方:金钱草30 g,猪苓15 g,冬葵子12 g,鸡内金12 g,石韦12 g,益母草6 g,怀牛膝12 g,威灵仙40 g,桑寄生30 g,杜仲15 g,菟丝子12 g,川续断15 g,甘草6 g。四剂煎服口服,第三剂服后出现腰腹绞痛再作,考虑服药后结石移动所致,给阿托品0.5 mg肌注,嘱疼痛减轻后继续服药,又服上方2剂,排出0.7 mm×0.8 mm左右结石1粒。经B超复查左肾未见结石。
尿石症属中医“石淋”、“砂淋”范畴,多因肾和膀胱气化功能失职及平素嗜酒多食甘肥辛辣之食物,或因情志抑郁、工作劳累引起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下焦,灼伤津液,日积月累,尿中浊质逐渐凝结而成砂石。本病早期多为实热证,治疗以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主;久病则耗伤正气,其本在于肾虚,其标在于湿热蕴结下焦,久积成瘀[1]。传统治疗下焦湿热或下焦瘀滞型的多用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冬葵子等药,只解决了膀胱热或气滞血瘀这一治标的问题,而未解决“肾虚”这一治本的问题。
笔者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上加入益肾之法,自拟益肾排石汤以固肾培元,利尿排石,佐以活血化瘀。既着重清热利湿、化瘀排石,又兼顾补肾扶正。方中金钱草、猪苓、冬葵子利水通淋化石,并有一定的杀菌、抑菌和镇痛作用,鸡内金能增强肌张力,具有助动作用,二者配伍相得益彰;石韦利尿通淋、清热止血,排石而不伤阴;益母草性滑而利,既可活血,又可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利尿通淋,且本药性善下行,可引药入肾;桑寄生、杜仲、菟丝子、川续断补肾而治本;诸药共奏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化瘀行滞、补肾扶正。一是解决了治本的问题,二是增强膀胱气化作用以利于结石排出,排石而不伤正气,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此法排石。但是,在运用过程中益肾药不宜过多过量,否则会出现湿热更甚,瘀滞加重而适得其反,致使病情加重。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标准[S].
[2]范嵘.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8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志,2007,7(22):535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