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彬,吴仲烨,薛 鹏,高 慧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陕西 延安 716000)
有资料证明胸外按压时有潮气量产生[1],而胸前不同部位按压潮气量能产生多少?是否可以作为确定气管内插管成功的标准之一?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我科对本项内容进行研究,并报告如下:
选择2009-11~2011-11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进行手术,且无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气管内麻醉病人,年龄18~60岁,体重45~85 kg。
德尔格麻醉机去氮5 min后咪唑安定60μg/kg,舒芬太尼0.5 μg/kg,维库溴铵80 μg/kg,异丙酚2 mg/kg静脉注射快速诱导。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2](简称导管)进行气管内插管,看到导管插入声门,导管气囊后端进入声门再进约1 cm停止进管,按压胸廓听导管内是否有气流声,导管气囊充气,接麻醉机,手控呼吸,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听诊器听诊双肺和剑突下,确定导管在总气道,插管者保持坐位,左手掌置于胸骨角及与胸骨角平行的左右胸快速按压,观察产生的潮气量。连续按压三次,两次之间相隔3~5 s,取其平均值。
采用SPSS11.0软件,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71例插管一次后,按压胸廓可以听到导管内有气流声,观察有呼末二氧化碳图和数字,听诊器可以听到呼吸音,剑突下没有听到气体进入胃内的声音,为一次插管成功。18例插管二次成功、10例插管三次成功、1例插管四次成功。这29例第一次插管后,按压胸廓没有听到导管内有气流声,听到口腔内有气流声,没有观察到呼末二氧化碳图和数字,没有听到呼吸音,剑突下听到有气体进入胃内的声音,插管没有成功。胸前不同部位按压产生的潮气量见表。按压产生潮气量最低的在左胸为21 ml、最大的在胸骨角为85 ml。
气管内插管成功后,导管气囊充气封闭导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缝隙,使气流只能从导管内通过。导管与麻醉机连接,利用麻醉机的流量传感器检测导管内流动的气流量即是潮气量。按压胸骨与乳头连线交接处,可产生潮气量近300 ml[1]。本研究按压胸骨角产生潮气量最大68 ml,平胸骨角左胸按压产生潮气量最小46 ml,平胸骨角右胸按压介于前二者之间60 ml。按压胸骨角使双侧胸内容积减小,按压单侧胸只使一侧胸内容积减小,而左胸内有心脏使左胸内容积小,按压左胸产生气流量既小,可能是其中的原因。
判断气管内插管是否成功有许多方法,观察到呼末二氧化碳图是金标准之一,胸腹部听诊是简易方法之一[3]。100例气管内麻醉病人诱导平稳,插管全程无喉、支气管痉挛。71例第一次插管,其余29例分别于第二次、第三次及四次插管后,按压胸廓可以听到导管内有气流声,观察有呼末二氧化碳图和数字,左右胸可以听到呼吸音,剑突下没有听到气体进入胃内的声音,根据上述标准,说明气管内插管成功。29例第一次插管后,导管内没有听到气流声,听到口腔内有气流声,没有观察到呼末二氧化碳图和数字,左右胸没有听到呼吸音,剑突下可以听到气体进入胃内的声音。说明气管内插管没有成功。插入合适的导管,导管与气管内壁之间缝隙很窄,快速按压气流主要从气管内流出,通过临床观察即是按压左胸最小的潮气量,也可以听到导管内有气流声。所以,按压胸廓听到导管内有气流声,可以作为确定气管内插管成功的标准之一。
直视看到导管插入声门是确定插管成功的金标准之一[3],然而,临床上这种方法往往有失败的病例,导管插入食道;另外,盲探插管看不到声门,这种方法不可取。观察呼末二氧化碳图形和数字及胸腹部听诊确定插管成功,需要良好或普通的设备,还需消耗一定的时间。而按压胸廓听导管内气流声确定插管成功的方法,当导管插入气管内即可实现,所以,较其他方法更简便快捷。
总之,胸前不同部位按压可以产生潮气量,听到导管内有气流声,可以作为确定气管内插管成功的标准之一,而且更简便快捷。
[1]胡彬,罗志锴,王建清.胸外按压30例潮气量改变[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9):1772.
[2]曾因明,邓小明主译.米勒麻醉学[M].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649.
[3]王伟鹏,李立环主译.临床麻醉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