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志 强,姜 浩
基于建筑行业招投标机制的高职土建类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构建
——以楼宇智能化专业为例
余 志 强,姜 浩
通过对传统毕业设计的问题分析,基于现行建筑行业的招投标机制,提出一种高职土建类毕业设计的新模式。该模式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思想,引入招投标机制后,学校、招标代理公司、实习企业共同参与,将毕业设计环节融入到职业活动中。因此,着重阐述毕业设计招投标角色转换、新型校企合作机制,以及毕业设计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等方面,新模式的构建对高职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
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招投标机制
当前,以竞争为主题的工程承包方式已渗入到建筑行业的各个角落,建筑工程企业需要懂技术、会管理、敢于竞争并善于竞争的复合型人才。而原有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与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往往有一定距离,甚至格格不入,形成“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难堪局面。同时,高职院校极为缺乏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而企业需要的是勇于竞争者。学生缺乏了解工程投标竞争的游戏规则;同时,高职工科学生的文字能力较低,在设计报告、投标书制作、竞标、施工、验收等工程环节中常常是“知道讲不出,会做写不出”。这些都成为了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的障碍。企业呼唤实用型人才,社会要求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方法。因此,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是摆在各位同仁面前的重要课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为适应社会对毕业生提出的全新要求,我们决定吸收德国双元制思想,引入建设行业现行的招投标机制,对高职土建类专业原有的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改革后的毕业设计将按照现行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使学生在毕业前全真实的经历一次投标经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计算机制图、写作能力和文档排版能力,亲身体验招投标竞争的激烈场景,将提高竞争意识,了解行业的游戏规则和竞争技巧。
楼宇智能化专业是高职土建大类建筑设备类专业之一。作为新兴的学科交叉专业,各校在毕业设计环节上,很大程度上沿用了建筑环境设备、建筑电气、工业自动化等老专业的传统模式。该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楼宇智能化专业为例构建基于建筑行业招投标机制的高职土建类毕业设计新模式。新模式纠正了传统毕业设计的假命题、脱离行业的缺点,使毕业设计回归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毕业生零距离就业上岗将成为可能。这一毕业设计新模式是对我国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希望能为其他院校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毕业设计还可综合衡量教学质量,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生通过完成某一设计课题,可以进一步检验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受到必要的工程技术训练。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专业群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程造价、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五个专业。在往届的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经历的过程主要有:毕业设计动员、选题、文献资料查阅学习、开题报告、设计、撰写设计方案、提交论文、答辩。毕业设计的课题大多来自于老师,少部分来自实习岗位。以楼宇智能化专业为例,一般以一个智能建筑工程项目中的2~3个智能化子系统为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要求学生根据工程项目的建筑图纸完成智能化子系统的设计,撰写设计方案、绘制图纸、编制施工图预算文件。
在这种传统的组织方法下,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脱离行业,缺乏工作岗位的情境,学生普遍感到设计过程很枯燥乏味,更有甚者到毕业设计结束、离校时还是没有感觉。
根据考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对毕业设计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还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训练。关键能力是指与纯粹的专门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无直接关系,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范畴的能力。关键能力包含的具体能力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与评价的能力,而我们传统的毕业设计对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相对较为缺失。
德国双元制的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以职业活动为中心。双元制模式理论课程的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并且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而我们传统的毕业设计课题是教师拟定的,往往是脱离职业活动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的实施是真正以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为基础的。学校按照各州总体教学计划实施理论课程的教学;企业则按照联邦培训规章在企业中实施实践课程的培训,以此共同合作来达到国家对职业人才的总体教育目标。而我们传统的毕业设计缺少企业的参与。
借鉴双元制思想,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可以从企业参与、职业活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关键能力培养等方面着手。因此,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构建应在引入招投标机制后,学校、招标代理公司、实习企业共同参与,将毕业设计环节融入到职业活动中,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就经历一次完整的建筑行业招投标,这是就业前的实弹军事演习,将大大提高学生岗位技能。
为了以招投标流程实施毕业设计,需要分析毕业设计过程和建设行业招投标过程中的各种角色。相关方主要有:学校、实习企业、招标代理企业。相关人员有:校内指导教师、学生、招标代理单位组织人员、实习企业技术人员(校外指导老师)、实习企业的其他相关人员。我们需要研究相关方、相关人员在毕业设计流程汇总的角色对应关系。
毕业设计与招投标的角色分析如下: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作为工程项目的业主方,负责成立“招标办公室”,编制“招标文件”。指导教师制定的招标文件规定了设计对象和设计要求,提供工程项目的建筑图纸及相关工程资料,招标文件等同于毕业设计的设计任务书。
招标代理公司受业主的委托发布招标公告、对投标方进行资格审查、发售招标文件、组织招标会议和评标等。学生依托所在的毕业实习企业,每三人为一小组,成立投标小组,参加投标。学生作为企业的员工,代表企业运用企业的营业执照、设计/施工资质等各类资源,经历投标流程,完成投标书制作,进行评标委员会的答辩。工程投标书的指导由校内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担当。每个投标小组必须有至少一位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指导老师。引入招投标机制后,学校、招标代理公司、实习企业共同参与,将毕业设计环节融入到职业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真实的职业活动,锻炼了职业能力。
引入招投标机制后,毕业设计过程中,牵涉到的企业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招标代理单位,二是学生所在的实习企业。
为了长期有效实施,需要研究如何处理学校与招标代理单位的关系问题,其中的关键是代理费用问题。若参照行业收费标准支付招标代理费用,则较易确定招标代理单位,但对学校来说费用较大。学生依托实习单位进行设计竞标。有的实习单位可能缺乏指导力量、设计资质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实习单位数据库(见表1),加以甄别遴选。期间还会出现学生实习单位变动、实习单位的合作意向、企业方技术人员的指导意愿等问题。这些都需要研究问题解决方法,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表1 实习单位数据库样
引入招投标机制后,毕业设计体系和流程完全不同于传统组织方式(见表2),毕业设计新模式在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如下。
表2 传统毕业设计与改革后的毕业设计的操作流程比较
1.招标大会。根据招标公告参加资格预审,购买招标文件,召开招标大会的形式,布置设计实训题目和任务要求。招标文件相当于毕业设计的任务书,并含有评标细则(相当于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
2.设计培训。在实际投标工作中,往往需要相关方的技术支持,包括设备厂商提供的技术培训。学生可参加实习单位的技术培训,也可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技术培训和专题讲座。学生一边接受培训,一边构思工程项目的设计。
3.标前会议(答疑)。各投标小组若对设计的目的、任务要求,还不够详尽理解,则可在标前会议上答疑,以及工程现场考察,从而进一步明细设计任务。
4.工程投标书的编制。投标小组根据招标文件,分工协作编制工程投标书。应用AutoCAD完成图纸,应用Word完成技术方案编制,应用Excel(或造价软件)完成预算文件编制。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对投标设计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予以解答,从配置设计、系统图和平面施工图绘制、造价文件编制、技术方案编排,以及文档名称命名、图纸打印、投标书打印装订等进行全面指导。
5.评标。各投标公司在规定期限前提交标书。按照《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投标方按程序抽签决定唱标顺序(以及答辩顺序),拆封标书,公布投标报价。然后,评标委员会开始进入评标工作,各公司投标小组进行叙标和答辩。评标委员会按照评标办法打分,确定得分。最终,得到各公司得分好排名,公布中标企业。
投标书是小组成果,因而评标得分尚不能等同于个人的毕业设计成绩。毕业设计总评成绩应包括两方面:小组完成的投标书成绩和个人完成的设计成果成绩。初步拟定的评定方法是:投标书成绩占50%,个人设计报告占50%。投标书成绩由评标委员会依据招标文件评定。个人设计报告的成绩组成是:排版装订占10%,正文占80%(概述占10%,设计任务与要求5%,设计原则依据占5%,系统设计占60%),心得体会占5%,参考文献占5%。
本文基于建筑行业的招投标机制构建了一种新型毕业设计模式,该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毕业设计的诸多不足,而且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还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操作体系。新模式下的毕业设计环节能更好地让学生接触企业、接触实际岗位,为毕业生零距离就业上岗提供前提保障。
[1]李锋,袁克强.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毕业设计的必然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
[2]张慧敏.高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
[3]包锦阳.高职毕业设计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8(28).
[4]蒋丽华,李兴鹏,曹彦婷.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21).
[5]余志强,王明道,杜妮妮.“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楼宇智能化专业中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1(8).
[6]柏占伟.高职毕业设计问题与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9(7).
[7]胡汉章,余志强.高职楼宇智能化专业毕业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尝试[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度研究课题“引入建筑行业招投标机制,改革高职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以楼宇智能化专业为例”(项目编号:SCG360)
余志强,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群副主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备及其监控系统教学。
G715
A
1674-7747(2012)08-0051-03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