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促进阑尾切除术后患者快速康复临床研究

2012-11-30 13:37蔡北源李建华朱首伦杨丽明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4期
关键词:腹针总费用计划性

蔡北源 李建华 朱首伦 杨丽明 秦 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笔者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术后早期给予腹针治疗,观察阑尾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腹针疗法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我院住院接受急诊阑尾切除术的患者25例为腹针治疗组。以2009年5月至2010年8月我院住院接受急诊阑尾切除术的患者40例为既往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急诊施行传统阑尾切除术。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 病例选择 (1)腹针治疗组纳入标准:年龄小于70周岁及大于12周岁;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妊娠者;麻醉方式为非硬膜外麻醉,或手术方式为非急诊非传统阑尾切除术。退出研究标准:术后出现下列严重并发症者:阑尾残端瘘、腹腔内出血、肠梗阻;拒绝腹针治疗者。(2)既往对照组纳入标准:年龄小于70周岁及大于12周岁;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排除标准: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妊娠者;麻醉方式为非硬膜外麻醉,或手术方式为非急诊非传统阑尾切除术;住院期间接受过针灸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常规急诊术前检查及准备,急诊在硬外麻下行传统阑尾切除术。术后常规予以禁食,抗生素治疗及补液支持治疗;术后根据辨证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待患者恢复肛门排气后予以进食全流质饮食。腹针治疗组加用腹针,选穴:主穴(君臣)选择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辅穴(佐使):大横(双侧)、天枢(双侧);操作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皮肤消毒,根据腹壁脂肪及体型胖瘦,分别选用0.22 mm×40~50 mm的毫针,按照君、臣、佐、使顺序进针,君、臣穴深刺,佐、使穴中刺,均采用弱刺激。治疗方法:术后每12小时治疗1次,每次持续20 min,连续治疗4次。

1.4 出院标准 (1)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便;(2)患者术后能顺利进食半流质饮食;(3)患者已能停止静脉液体治疗。同时满足上述3项标准,且患者知情同意,予以办理常规出院。两组患者均遵此标准。

1.5 观察项目 记录患者住院总天数及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包括阑尾残端瘘,切口感染(Ⅲ期愈合),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腹平片证实,需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术后再次入院率及再次手术率。随访1个月,在此期间,患者如因阑尾切除术后相关原因,非计划性再次入院,或接受非计划性再次手术治疗,则分组记录并进行统计。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Yates校正法、四格表非校正法以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总天数及住院总费用比较 见表2。两组在住院总天数和住院总费用两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腹针治疗组在缩短住院总天数和减少住院总费用两方面效果均显著优于既往对照组。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见表3。两组比较,在术后阑尾残端瘘、切口感染及术后肠梗阻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术后早期接受腹针治疗的患者和既往对照治疗的患者有着同样的临床安全性。

表2 两组住院总天数及住院总费用比较()

表2 两组住院总天数及住院总费用比较()

与既往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n 住院总天数(d) 住院总费用(元)腹针治疗组 25 3.52±1.33△ 3654.24±753.34△既往对照组 40 4.75±1.41 4468.18±950.21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次)

2.3 两组非计划性再次入院及非计划性再次手术情况比较 见表4。两组患者在非计划性再次入院率及非计划性再次手术率方面相近(P>0.05)。证明腹针治疗组和既往对照组有着相同的临床安全性。

表4 两组非计划性再次入院及非计划性再次手术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快速康复外科最早由丹麦HenrikKehlet医生提出,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激,以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其主要理念是利用现有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加以改良、优化和组合,以减少外科应激,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阻碍腹部外科术后快速康复的主要因素。因此笔者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针对急性阑尾炎这个普外科最常见疾病,采用早期腹针治疗及中药内服治疗,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从而达到令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胃肠属六腑,《素问·五脏别论》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以通降为顺,积滞上逆为病。腹部术后,中焦气滞、瘀血内阻、腑气不通,脾胃升降失司,其病位在脾胃,与中焦气机密切相关,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我们运用薄氏腹针疗法促进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在治疗上采用“引气归元”和“调脾气”两大部分。“引气归元”穴位组合包括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具有补益脾肾的功效。“调脾气”由左右大横穴和左右天枢穴组成。两穴合用,能突出调理脾胃的功能,使脾胃得健、气血得充、痰湿得化。“引气归元”和“调脾气”结合起来,针对了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基本病机,既能补益先天,又能调理后天,起到补益脾肾、运化水湿、化生气血,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王慧敏等[1]总结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成果后指出: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着以下优势:(1)针灸为非消化道途径治疗且副作用少;(2)针灸有效防止术后恶心呕吐;(3)针灸减轻术后疼痛及机体应激反应。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术后早期(术后12 h)使用腹针疗法,也获得了相同的体会。这是因为腹针疗法是一种无痛(微痛)的非药物疗法。根据腹针理论,腹壁浅层有一个影响全身的先天经络系统,在腹壁的浅层轻微刺激相关穴位,就可以迅速产生止痛和调节应激反应的作用。腹针疗法避免了传统体针疗法的酸、麻、胀、痛感,是一种无痛、安全的新针灸方法[2]。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术后早期采用腹针治疗,贯穿于整个术后康复过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腹针治疗组患者在确保临床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与既往对照组患者相比,能更快的康复出院,减少了住院总天数和住院总费用,这也符合当前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腹针疗法应用于腹部外科术后的快速康复治疗,这一思路在普外科临床工作中大有可为,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1]王慧敏,樊志敏.针灸促进快速康复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2):2108-2109.

[2]陈红,刘元.在腹针疗法的培训中如何把握腹针的优势特点[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8):7-9.

猜你喜欢
腹针总费用计划性
外科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工具应用的研究现状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计划性护理干预结合放松疗法对焦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卫生总费用的比较研究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拿到录取都愁学费 2017年全美最贵大学TOP50汇总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要有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