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 岚
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 蒙 岚
本文根据31个地区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现状,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内涵,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策略。
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发展迅速,为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从而能够使高等教育实现开放式、交互式、共建式、合作式的教育模式,从而能够使处于不同区域的高校之间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并且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针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研究,以统计年鉴2010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对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一)根据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进行标准化运算,使数据满足量纲一致和数量级相同的要求。因子分析模型表明原始数据的相关性符合因子分析要求。
(二)利用因子模型求解出关系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贡献度,依据因子贡献度确定主因子,求出正交因子解,最终构造出因子得分模型。通过计算可得:在特征值大于1时仅仅存在两个因子,相应的整体贡献度为79.943%,该值低于85%,因此又增加了第三个因子,从而使整体贡献度达到了93.574%。
(三)因子载荷矩阵通过确定三个因子后可以获得,见表1。
(四)对因子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从而能够使因子矩阵中的元素更倾向于1或0,计算结果见表2。
表1 因子载荷矩阵
表2 旋转因子矩阵
从表2分析可得,对于第一主因子,教师队伍、学位授予和教育资金这三个指标所对应的数值比较大,这三个指标可以体现各区域高等教育的规模;对于第二主因子,教育支出和信息建设这两个指标对应的数值比较大,可以体现高校在建设投资意识上的水平;对于第三主因子,人均产值指标所对应的数值比较大,可以体现不同地区高校的经济状况。
(五)计算出不同地区在三个主因子上的得分,最终,通过加权计算得出综合得分。其中权值为三个主因子的贡献度大小。最终的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比较高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山东等发达城市,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的高校办学规模比较庞大,而且高校数量较多,尤其是全国重点大学比例比较高,这些地区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可以为高等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化设施建设比较完备。相比较而言,西部一些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比如,青海、新疆等地,教育规模比较小,同时,由于这些欠发达地区对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上资金投入不足,进而使高等教育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转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目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从而使高等教育的方式发展的较大的改变。高等学校应该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教学效果。网络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善于利用该资源对于高等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非常关键。信息技术可以对各种信息(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相关处理(收集、存储、检索等)。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不应该仅仅地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高等教育叠加在一起,而应该想信息技术和传统的高等教育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信息技术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能够极大地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的整合是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不同地区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根据不同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信息化设施建设。
硬件是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不仅应该使省内的各高校的教育资源实现均衡发展,而且应该在各城市之间的高校之间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并且不断地提高资金投入力度,从而能够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设施的不断完备。
1.建立区域网络的基础平台,以辽宁教育网为例,该网络平台主要以辽宁省教育网为中心,能够实现对不同教育信息数据的综合管理。网络平台的数据接口规范为Web Service和XML标准,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实现各高校之间的信息互通。网络平台上包括了综合信息平台、教育资源库、食品会议和服务平台等,包括了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从而能够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进而能够使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辽宁省高校数量非常多,不同学校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极为不均衡,因此将应用服务供应商引入了软件系统的设计上,各高校采用集中托管的手段,有关数据信息保存在网络服务器中,可以由系统管理人员和省内各高校的管理员共同管理。同时,辽宁省教育网各高校搭建了一个教育信息发布平台,从而能够实现对各高校的统一监管,这种方式有效地节约了资金,降低了各高校信息假设的资金投入,同时也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省内各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
2.提高高等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水平
为了能够使不同地区各高校的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地实现共享,应该加强视频资源的使用,从而能够便于使用者的理解和使用,从而能够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使用,因此,应该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网络平台之间建立视频服务器。高等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应该采用高端的视频服务器,网络平台内的各高校客户端可以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硬件终端和视频光纤专网引入到高校;另外一种方式是利用软终端和公网引入到桌面。将各城市高校不断地发展为视频服务器分中心,从而能够覆盖到城区内所有高校,从而能够使中心的信息传输压力得到缓解。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能够实现高等教育网络平台的视频质量得到极大地提高,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办公室的电脑进行视频的学习,并且能够实现有效的远程学习。
为了能够促进高等教育区域的均衡发展,必须重视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从而满足教育欠发达地区高校对优秀教学资源的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教育资源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的关键因素,因此,各地区应该建立起丰富的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库,并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制定教育信息资源的制作方法,从而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参考。在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应该根据各学科教材建立与之相配合的信息资源;其次,不断提高教学课件的数量和质量,各高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地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并且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例如,各高校专门从事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应该享受和其他专业教师相同的福利待遇。在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关注教学艺术的应用,从而能够使教学信息资源能够有效的融入课程中。最后,建立各地区高等教育的信息资源库,并且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信息检索平台。在各个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实现联网,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各地区高校应该加强图书数字化的建设力度,从而能够实现电子图书资源的网络交流。
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高等教育信息资源是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最终的目的,为了能够确保信息建设水平,必须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水平。近年来,高等教育信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估问题和考核问题、校本培训问题、教师信息素养等问题。为了能够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应该提高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在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上应该不断提升。一些信息技术培训人员认为自身的技术和知识已经无法符合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进行高校教师信息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学习,信息技术意识和习惯,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形成,信息技术的研究水平。所以,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观念,逐步地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能够有利于良好的信息化学素质的形成,进而能够为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提供有利的人才支持。
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地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在信息建设过程中,各地区高校不应该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是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高等教育区域信息化发展层次,最终能够实现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1]冯秀彦,高强,朱昊.探讨远程教育与当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成人教育,2011,(1):83-84.
[2]郭晨筱.浅析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化[J].南昌教育学院学,2010,25(2):56-57.
[3]张豪锋,孔凡士.教育信息化评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姜明恩.在实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0,(6):35-36.
蒙 岚/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陈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