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娜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考试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它是指当学生意识到考试情景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所具有的一种紧张的内心体验,是学生对考试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1]。此领域的相关研究表明,测验情境下的焦虑水平与人格无显著相关,但与认知干扰、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有显著相关[2~3];具有焦虑特点的学生在考试中焦虑水平更高,有焦虑反应的学生虽然其焦虑水平不同,但都有相似的人格特点[4];认知干扰是影响考试焦虑的主要因素之一[5];考试焦虑与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6]。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完成学业任务所具有能力的主观判断。班杜拉等人在系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自我效能感有以下几个功能:(1)影响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作用时,总会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7];(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理论上讲,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对学生考试焦虑产生影响。文章从这个假设出发,利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编的考试焦虑量表对145名中职学生进行测试,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考察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水平和前考试焦虑水平,分析两者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性。
本研究在甘肃省某中职学校随机抽样,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0份,有效问卷145份。其中,男生50人,女生95人。
本研究运用考前焦虑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被试进行了测试。考前焦虑量表是在考研前焦虑量表[8]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后者是东北师范大学申鲁军等人在参考TAQ(Test Anxiety Questionnaire)、TAⅠ(Test Anxiety Ⅰnventory) 以及 TAS(Test Anxiety Scale)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成的。问卷经过预测后项目分析表明,量表中的16个项目的区分度均很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50,Spearman-Brown系数为0.792。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该量表中每一个项目的因子负荷都大于0.40,这表明此表的结构效度很好。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9]由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周宗奎参考Pintrich和DeGroot(1990)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问卷中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该量表共22道测题(Cronbachα=0.89),采用5分制评分方式,分数越高代表效能感越高。
对考前焦虑量表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正态性检验,结果发现,考前焦虑的水平呈正态分布,其焦虑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1。
表1 考前焦虑水平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为便于研究,根据被试在考前焦虑量表中的总分(李克特4点评分×量表题目总数)将其划分为无、有、高3个等级,得分低于 32(2×16)的为无考前焦虑,得分在 32(2×16)~48(3×16)之间的为有考前焦虑,高于48(3×16)的为高度考试焦虑,具体划分见表2。
表2 中职学生考前焦虑状况等级划分
由表2可见,当前中职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个体都有考前焦虑,其比例占到62.8%,无考前焦虑的个体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大约有15%的中职学生有高度考试焦虑,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年来中职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攀升,造成竞争压力的增大。以至于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在高压心理状态下复习备考,这警示中职学校教师和心理工作者应该做好为他们减压的工作。
表3 中职学生考前焦虑水平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知,考前焦虑水平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考前焦虑水平越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越低。反之,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个体的考试焦虑水平则越低。这可能是由于高自我效能感者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较高,对自己在考试中的成败更倾向于表现出高自信、高自尊,倾向于对自己应对考试活动的行为操作能力有较积极的知觉及有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乐观信念,这会间接减轻考生的考试焦虑。不同效能感的考生,其行为选择、行为坚持性、思维模式、情感反应方式均有差异,对考试的动机过程和心身反应过程表现不同。这些不同的过程使自我效能水平低的考生比自我效能水平高的考生体验到较多的负性情绪,从而产生更强烈的考前焦虑。
针对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前焦虑水平及其4个纬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心理模型。
表4 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前焦虑及其4因子的回归分析
由表4可见,中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前焦虑水平及其4因子中的情绪反映、心态、注意分散及思维抑制显著相关,而与生理反应无明显相关性。
表5 中职学生考前焦虑的性别差异
由表5可见,不同性别的考前焦虑水平并无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的究结果有一些出入。笔者认为这可能与女生更会懂得如何减压有关,女性作为社会期望中弱性群体,她的形象是温驯和怯懦的,她有更多的机会去哭泣和疏解,这也决定了女性更能很好的缓解焦虑;再者,本次研究由于没有严格按照男女性别1:1的比例发放量表(男生50,女生95人),也有可能造成此种结果的出现。
研究结果显示,考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那么考生应该如何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此给出几条建议。
3.1.1 提供榜样,增强中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考试焦虑个体在观察他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以后,对自己同样完成当前任务的可能性有良好的主观判断,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所以学校在调节学生的考前状态时,应注意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新老生交流会,邀请往届考生中成功克服焦虑的学生来讲解经验。一方面,让考生熟悉考试的流程、时间规划、备考方法等。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考生开阔眼界,对自己的能力有客观准确的估计,积极地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考试焦虑水平。
3.1.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考试焦 在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出比较低的评价。如果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朝向较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也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中职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运用班团组织、辅导员等,为考生营造一个积极温馨的考试环境。对于考试阶段的学生,学校应该给出高度的肯定和更多的关注,对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解决。此外,考生也可互相形成学习小组或小团体,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在这样的氛围里,更利于考生复习备考,提高学业效能,以减轻考试焦虑。
3.1.3 进行考试心理辅导,帮助中职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中职学校的心理辅导应特别注意对考试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如本研究的结果所示,大部分考生都是在高压心理状态下复习备考,精神压力巨大。所以心理工作者一方面可以举办一些团体辅导,讲解一些备考时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卫生知识,比如教给考生如何做放松训练;亦可做一些团体自信心训练,增强考生的信心。同样,考生发现自己状态不佳,压力过大而影响复习备考时,也应该及时求助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以便找到困扰自己的原因,防微杜渐。
3.2.1 超越自我、体验成功,培养自我效能感,调节考试焦虑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复习考试是一项长久和艰难的任务,也是一件不断超越自我,体验成功的任务。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分阶段性地完成任务,不断地超越自我。所以,考生在为自己制订考试目标和计划时,不能好高骛远,以免最终不能完成任务。有研究表明,学生多次不能完成自己制订的规划时,很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注意避免这种负性效应。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订目标,制计划。要有耐心,步步为营,坚信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体会到超越自我的胜利感,增强自我效能感,很好地调节考试焦虑。
3.2.2 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来调节考试焦虑 积极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健康的中介机制能对焦虑起到重要的缓解作用。有研究表明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明显的负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明显的正相关。说明应对方式与焦虑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多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学会发泄不良情绪、转移焦虑情绪。如听音乐、唱歌或在没人的地方吼几嗓子、打球、散步等,有助于焦虑情绪的缓解。同时,应尽量避免会增加焦虑情绪的消极应对方式,例如抽烟、喝酒等。
3.2.3 正确进行学习归因,增强学习的能动性,调节考试焦虑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可以将一些成功经验归因于自己努力复习的结果,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当遇到失败的消极经验时,考生也不能盲目消极,可以适当归因到任务难度或者运气等因素。但考生要认真总结经验,以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这种正确的归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考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减轻考前焦虑。
[1]杨明均,曾英.谈谈学生的考试焦虑[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17-19.
[2]杨立能,孙仲贤.中学生测验焦虑的MMPI测定及初步分析[J].心理科学通讯,1986(3):36-38.
[3]洪明,王洪礼.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J].心理科学,2002,25(6):753-754.
[4]宋维真,张瑶.我国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质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65-168.
[5]罗增让.不同认知条件对考试焦虑者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2):853-855.
[6]李艳萍.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
[7]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41-44.
[8]申鲁军.师范类大学生考研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9]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