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义琴
稍有经验的英语教师都知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由一、二年级英语学习过渡到三年级英语学习时,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进入三年级后,孩子们不无担忧地发现,英语学习内容变多了,难度加大了,需要掌握的基本语法知识也开始出现了。这时,一部分学生渐渐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其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这一学习内容与学习情绪较大变化的阶段,如何带领学生做好与中年级的衔接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最重要课题,需要英语教师多动脑筋,认真寻找既能稳定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和施教方法。
现试以牛津小学英语2A Unit8 Clothes Lets enjoy部分的教学为蓝本,针对新的学情,构想一下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谨以我个人的尝试来与同行学习探讨。
一、以话题为中心,突出交际性
购物是本课话题,目标明确且贯穿始终。在话题中复习旧知,同时学习新知。可以说,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话题作为中心展开的。本课提供给学生多个语言情境,如购买食品、服装等,或让学生自主地创设情境,进行创造性地语言交际,促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语言,逐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情境能够提供给学生语言素材,使其有话可说;而真实的情境则能够显现语言的实用性,使其有话想说。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可以以朋友间互相了解的形式引导学生表达对事物的态度。教师先用“I dont like black。I like pink。”说明自己对颜色的观点,继而用“What about you?”激发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渴望,使学生也愿意用“I dont like—I like……”这个结构说明自己的爱好。进而延伸到表达对水果、动物、食物的喜恶。最后由“Im hungry”引出到snack bar买食品的真实场景,使学生对将学内容产生兴趣,生成“学习如何购物”的诉求。在操练活动中,还可以设计“肚子饿时”,“迎接圣诞节时”,“新学期到来时”等几个接近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用“I need……”表达自己的需求,令他们置身于特定情境,产生表达的愿望。
三、注重复现与拓展,新旧融合,举一反三
知识复现的频率越高,学生印象越深刻。复现是将英语学习过程中已积累的语言碎片重组并反馈给学生,以达到英语语言教学的多信息、勤复现、快节奏,循环往复的听说训练效果。如本课所涉及的单词只有clothes一类,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本课所学,回忆曾经学过的颜色类、水果类、食品饮料类、文具类、动物类等单词,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融合,在运用的过程中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的外延。如在教授学生What do you need?的答句时,尽可能让学生思维发散开,用I need some oranges。(水果)/I need some milk。(饮料)/I need two hotdogs。(食品)/ I need a green balloon。(颜色&玩具)进行大面积操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注重衔接,分散难点
三、四年级的部分内容应该有计划有选择地放到低年级,分散难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本课中,教材里原没有询问价钱“How much?”牛津英语3A恰好出现了这个句子,而学习购物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价格问题,从使用的角度学习新知将是最主动也是最牢固的。
五、练习和活动要有梯度
英语教学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一定的梯度,活动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活动转化。本课教学中,购物这一主题训练可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次购物是用旧知“May I have……?”复习如何购买食品,接着很自然地联想到询问价格,于是学习价格的询问方法,为下文做铺垫;第二次购物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全班同学用新学过的句型“I need”购买指定商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新句型的使用方法;第三次购物是放开手,让学生自买自卖,把所学知识自由重组,自创对话,自编自演,为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练习活动是层层深入的,逐渐对学生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六、注重课文的整体呈现和处理
在外语教学中往往是听中有写,写中有读,读中有思,说中有用的,因此注重课文的整体呈现和处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处理教材时,要对一个话题进行比较完整的交际,不要总打断全篇,不要把整体割裂得支离破碎,不要为了降低难度太过分散语言点,要注重整体处理、整体把握。实际上,如果将课文学习的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逐字逐句阅读,死抠字眼,就会妨碍整体理解,阅读能力难以提高,阅读速度自然也是缓慢的。如学习本课时,可以先给出两个问题:①What does she need?②How much is?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听录音感知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结构,把注意力聚焦在主要内容上。然后对于不懂之处发问质疑,进而掌握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在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体,避免了把课文教学简单化、狭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