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2012-11-24 06:37盛国滨卜秀焕龚娟娟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肩峰经筋结点

盛国滨,卜秀焕,龚娟娟,周 凌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报道其发生率17% ~66%[1],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40.9% ~70%[2],多见于软瘫期及痉挛早期,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及ADL能力,也是导致肩痛和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如不及时恢复困难,甚至使患者留下残疾。本次采用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肩关节半脱位,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选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住院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按患者就诊次序分别给予编号,从1至40号,奇数号为治疗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75岁,病程最短为9天,最长为27天,其中脑出血4例,脑梗死16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最小者41岁,最大者73岁,病程最短 为10天,最长为26天,其中脑出血3例,脑梗死17例。经χ2检验和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诊断标准

①中风病诊断标准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结合影像检查结果确诊;②肩关节半脱位依据中国康复中心诊断标准[4];③意识清醒,认知正常,能配合检查和治疗,并排除非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电针治疗

分别取患侧肩部经筋结点,上提肩1点(冈上肌止点平肱骨大结节处);上提肩2点(肩胛下肌止点平肱骨小结节处);下提肩1点(腋后纹头旁开1寸肱三头肌长头处);下提肩2点(腋前纹头旁开1寸肱二头肌短头处)。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选取30号1.5寸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连接电针,选用疏波,正极在上,负极在下,上提肩1点与下提肩1点连成一组,上提肩2点与下提肩2点连成一组,电针刺激强度以病人能够耐受并可见肌肉跳动为度,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

2.1.2 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治疗包括:①良肢位摆放;②肩部被动运动、被动活动患侧上肢时,在整个运动中治疗师都要保证肱骨头在盂肱关节中的正确位置[5];③患侧上肢负重训练;④辅助肩胛骨主动训练;⑤活动肩胛带;⑥挤压肩关节。治疗中通过徒手接触、简短明确口令、灵活运用收缩-放松-桔抗-收缩活动,保持节律稳定[6]和缓慢,反复操作20遍。以上治疗于针刺结束后施行,1次/天,每次40 min,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此组只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康复训练方法、时间和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评定标准

根据中国康复中心制定的疗效标准[4]。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肩峰下未触及凹陷,患侧肩正位X线片显示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小于14 mm;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肩峰下凹陷减小,X线片显示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减少,但仍大于14 mm;无效:症状体征及肩峰下凹陷无改善,X线片显示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值未减小。

3.2 评定方法

4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患侧肩关节正位X线片的拍摄并测量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AHI)。

3.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Ridit分析。

3.4 治疗结果

经过14天的治疗,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5%,与对照组比较,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 例

4 讨论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关节,肩关节半脱位在中风患者中发生率很高,其原因较多。中医学从经筋的角度考虑其病因病机可能为:经脉气血瘀滞或不足,不得以濡养经筋,筋伤络阻,气血壅滞,不通则痛,遂导致疼痛及关节活动不利。经筋是经脉的连属部分,其在循行途中,遇关节及肌肉丰盛之处则结聚,通常将其结聚之处称为经筋结点。在肩关节的经筋结点处进行针刺,使气血调和,另外,可使气血充足,经筋得以濡养,其联缀关节,主司运动的功能也会得以恢复。电针能有效的刺激肌肉的神经纤维,促进肌肉的收缩,增加肌肉的张力,电针针刺上述提肩结点,促进了冈上肌、肩胛下肌、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肌力及肌张力的恢复,它们对稳定提拉肩关节起主要作用,故可促进肩关节半脱位的恢复。康复医学认为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为中风后肩胛带下沉,肩胛骨下缘内收后缩,使肩关节盂离升正常位置,冈上肌、三角肌的后部纤维萎缩无力,肩关节囊松弛,胸大肌痉挛。康复训练能刺激肩周肌肉的活动和张力,使肌力提高,稳定肩关节;能维持肩关节活动范围;矫正肩脚骨位置,使关节盂位置恢复正常,恢复肩关节锁定机制[7]。因此,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1]Zorowitz RD,Idank D,Ikai T,et al.Shoulder subluxation after stroke:a comparison of four supports[J].ArchPhysMed Rehabil,1995,76:763-771

[2]孙启良.偏瘫患者与肩关节半脱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2):55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83

[5]Patricia MD.Steps to follow[M].2 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89

[6]RYUN,EDWIN E.The Effects of Contract)relax)antagonist contract form of PNF Strectching on Rostural Stability[J].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exercise(S0195-9131),2006,38(5):448 -448

[7]张建宏.脑卒中后的肩部问题[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12-714

猜你喜欢
肩峰经筋结点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LEACH 算法应用于矿井无线通信的路由算法研究
基于八数码问题的搜索算法的研究
肩关节镜下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Ⅱ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不同类型肩峰下骨赘对肩袖肌腱病关节镜治疗的影响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肩峰撞击征二型肩峰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疗效比较
谈“以知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