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竞赛中的几何最值问题

2012-11-20 05:47镇海蛟川书院浙江宁波315201
中学教研(数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边长矩形最值

● (镇海蛟川书院 浙江宁波 315201)

数学竞赛中的几何最值问题

●刘清泉(镇海蛟川书院 浙江宁波 315201)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广泛存在于初中数学竞赛中,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需要运用动态思维以及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几何最值问题常用的解决策略有2类:一是利用几何中不等量的性质(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等)求解,求解时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等几何变换;二是借助代数方法,建立方程、函数模型求最值.

1 利用几何中不等量的性质

1.1 直接利用不等量的性质

例1在△ABC中,∠A=120°,BC=6,若△ABC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r的最大值为

( )

(2011年天津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图1

解如图1,设⊙I分别切△ABC的3条边于点D,E,F,联结IA,ID,IE,IF,并作AM⊥BC.易得

由AM≤AI+ID,得

评注作为一道选择题,寻找极端情形容易确定取得最值的情形,其求解过程实际上是利用了“垂线段最短”这一不等量的性质.

1.2 利用“平移变换”

例2点P在锐角△ABC的边上运动,试确定点P的位置,使PA+PB+PC最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点P在锐角△ABC最短边上的高的垂足位置时,PA+PB+PC最小.

证明如下:

如图2,P为△ABC一边BC边上的高的垂足,而Q为BC边上不同于点P的任意一点.因为

PA+PB+PC=PA+BC,QA+QB+QC=QA+BC,

且PA

PA+PB+PC

图2

图3

如图3,设AC为△ABC最短边,作BP′⊥AC,可知BP′>AP.在BP′上截取QP′=AP,在BC上截取B′C=AC,作B′Q′⊥AC,垂足为Q′,联结QB′.易证Rt△APC≌Rt△B′Q′C,得AP=B′Q′=QP′, 从而易证四边形B′QP′Q′是矩形,故∠B′QB=90°.

在△BQB′中,BB′>BQ. 因为

P′A+P′B+P′C=BQ+AP+AC,

PA+PB+PC=BB′+AC+AP,

所以

P′A+P′B+P′C

评注本题通过构造矩形使线段“平移”传递,更一般地,通过构造平行四边形,借助对边平行且相等使线段平移.

1.3 利用“轴对称变换”

( )

(2008年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解该问题等价于直角坐标系中,在x轴上找到一点C,在直线y=x上找到一点D,使折线段BCDA最短.作点A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A′(-2,-1),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4,1),得到直线A′B′:

评注本题首先借助轴对称变换,将“两定点间的折线段最短”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问题,而后结合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求解.

1.4 利用“旋转变换”

例4如图4,矩形ABCD是一个长1 000 m,宽600 m的货场,A,D是入口.现拟在货场内建一个收费站P,在铁路线BC段上建一个发货站H.设铺设公路AP,DP以及PH之长度和为l.

(1)求l的最小值;

(2)请指出当l取最小值时,收费站P和发货站台H的几何位置.

(2011年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试题)

图4

图5

解(1)如图5,将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到矩形AB′C′D′的位置,则矩形内的点P和边BC上的点H随之分别旋转到点P′,H′,即有

AP=AP′=PP′,P′H′=PH,

从而

l=PD+PA+PH=DP+PP′+P′H′

(即定点D到定直线B′C′上一点H′之间的距离),其最小值为点D到直线B′C′的距离DM.经计算可得

(2)当铺设公路总长取得最小值时,点H′与点M重合,点D,P,P′,H′共线,∠APD=120°.因为∠DAD′=60°,所以∠ADM=30°,故∠DAP=30°.此时,收费站P的位置在以AD为底边、两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发货站台H的位置在边BC的中点.

评注利用旋转变换将“丫”字型线段组转化为定点与定直线上一点间的折线段,利用“垂线段最短”确定取得最值的情形,借助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求出这个最值.

1.5 利用多种变换

例5如图6,河岸l同侧的2个居民小区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m,bm,A′B′=cm.现欲在河岸边建一个长度为sm的绿化带CD(宽度不计),使C到小区A的距离与D到小区B的距离之和最小.在图7中画出绿化带的位置,并写出画图过程.

图6

图7

(第21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图8

解如图8,作线段AP∥l,使AP=s,且点P在点A的右侧.取点P关于l的对称点P′,联结BP′交l于点D,在l上点D的左侧截取DC=s,则CD即为所求绿化带的位置.

下证此时AC+BD最小.设绿化带建于另一位置C′D′,联结BD′,PD′,AC′,P′D′.由对称性知

P′D=PD,P′D′=PD′.

由APCD及APC′D′,知

AC=PD,AC′=PD′,

P′D′+D′B≥P′B=P′D+BD,

PD′+D′B≥PD+DB,

亦即

AC+BD≤AC′+BD′,

当且仅当点D′在线段P′B与l的交点时等号成立.

评注本题在“CD长度不变”的前提下,首先借助平移变换转化为常见的“折线段最短”问题,而后借助轴对称变换使问题得以解决.

2 建立方程、函数模型

2.1 寻找极端情形,利用方程求解

例6如图9,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F,G分别在边AD,AB,DC上(可与顶点重合).若△EFG是等边三角形,求△EFG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010年武汉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图9

解如图9,作EK⊥FG,则K是FG的中点,联结AK,BK.由∠EKG=∠EBG=∠EKF=∠EAF=90°,得点E,K,G,B和点E,K,F,A分别共圆,故

∠KBE=∠EGK=60°,

∠EAK=∠EFK=60°,

则△ABK为正三角形,即点M为定点.

当FG∥AD时,△EFG的面积最小,此时

FG=AD=1,

当点F与点B或点G与点C重合时,△EFG的面积最大,此时

△CBF≌△CDE.

设BF=DE=x,则

AE=AF=1-x.

在△AEF中,由AE2+AF2=EF2得

(1-x)2+(1-x)2=x2+1,

解得

因为

x<1,

所以

此时

2.2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最值

例7已知△XYZ是直角边长为l的等腰直角三角形(∠Z=90°),它的3个顶点分别在等腰Rt△ABC(∠C=90°)的3条边上.求△ABC直角边长的最大可能值.

(2002年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图10

图11

解如图10,若顶点Z在斜边AB上,取XY的中点M,联结CM,ZM,CZ,并作AB边上的高CN,则

CN≤CZ≤CM+MZ=

如图11,若顶点Z在直角边CA(或CB上),由对称性,不妨设点Z在CA上,设CX=x,CZ=y,并过点Y作YH⊥CA于点H.易证△ZYH≌△XZC,得

HZ=CX=x,HY=CZ=y.

显然△AHY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H=y.设AC=b≥0,则2y+x=b,即x=b-2y.在△XZC中,由勾股定理,得

y2+(b-2y)2=12,

5y2-4by+b2-1=0.

评注本题需要分点Z在△XYZ的斜边上和直角边上2种情况讨论,借助几何方法(不等量的性质)和代数方法(建立方程模型)求解.

2.3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求最值

例8(1)如图12,在正方形ABCD内,已知2个动圆⊙O1与⊙O2互相外切,且⊙O1与边AB,AD相切,⊙O2与边BC,CD相切.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r1,r2.

①求r1与r2的关系式;

②求⊙O1与⊙O2面积之和的最小值.

(2)如图13,若将(1)中的正方形ABCD改为一个宽为1、长为1.5的矩形,其他条件不变,则⊙O1与⊙O2的面积和是否存在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小值.

(2010年天津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图12

图13

故⊙O1与⊙O2面积之和

(2)在Rt△OO1O2中,易得

(r1+r2)2=(1-r1-r2)2+(1.5-r1-r2)2,

整理得

当且仅当r1=r2,即⊙O1与⊙O2是等圆时,S的最小值为

2.4 建立分式函数模型求最值

例9如图14,在Rt△ABC中,∠C=90°,BC=2,AC=x,点F在边AB上,点G,H在边BC上,四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y的正方形,且AE=AC.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式;

(2)当x为何值时,y取到最大值,并求出y的最大值.

(2007年新知杯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图14

解(1)延长FE交AC于点D,得

由DF∥BC,得

Rt△ADF∽Rt△ACB,

于是

两边平方并整理得

(x2+2x+2)y2-(x3+2x2+4x)y+2x2=0,

(y-x)[(x2+2x+2)y-2x]=0,

(2)由第(1)小题,得

2.5 建立根式函数模型求最值

(2001年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图15

解作RH⊥AP,QK⊥PB.设RH=x,则

由Rt△PRH∽Rt△QPK,得

从而

于是

评注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等相关等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变量x,y的函数关系,得到含有根式的函数并进一步求其最值.

2.6 建立多元函数模型求最值

图16

例11如图16,边长为2的正△ABC内有一点P,它到3条边的距离分别为PD,PE,PF.求:

(1)PD+PE+PF的值;

(2)PD2+PE2+PF2的最小值;

(3)△DEF面积的最大值.

(2006年日本东京巢鸭高中招生试题)

(2)记PD=x,PE=y,PF=z,则

从而PD2+PE2+PF2=x2+y2+z2=

(3)过点E作EK⊥DP,交DP的延长线于点K,则

从而

同理

因为xy+yz+zx=

评注题目中涉及3个量PD,PE,PF,在第(1)小题的基础上引用2个作为变量来刻画第(2)小题中的PD2+PE2+PF2和第(3)小题中的△DEF的面积,建立多元函数模型,利用“主元法配方”确定最值.

猜你喜欢
边长矩形最值
单调任意恒成立,论参离参定最值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聚焦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
巧用不等式求最值
数列中的最值题型例讲
矩形面积的特殊求法
大楼在移动
化归矩形证直角
从矩形内一点说起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