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别诗的鉴赏

2012-11-10 00:38
中学语文 2012年6期
关键词:长亭李白意象

高 爽

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 (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江淹《别赋》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千百年来,纵观古今,我们知道古人对于离别是很动感情的,送别是郑重其事的。从王勃的这首诗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动情之处。古语曾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这首诗所代表的正是这类诗的基调。情感跌宕起伏,贯穿始终。

送别诗的特征:

时间清晨或傍晚季节秋季或春季地点 景物路口、驿站、码头等 杨柳、酒等

《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主题类型

1.直接抒发离别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用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2.寓别情于景物之中: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通过景物描写出了目送时间长,离情之浓。

3.惜别之情表现为一种旷达情怀: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诗人开朗的心境与宽阔的胸怀,把离别的思绪从狭小的感情天地转到了超越伤感情绪的宏大境界上来。

4.情深意长的勉励和赞颂如:高适的《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重在对友人的劝勉。

5.坦陈心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阔胸怀和坚强性格。

6.写送别场景和人物语言动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等这些描写表现了离别时的愁绪。

7.借物写人:如,杜牧的《赠别》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本是有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眼里,蜡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同时写出告别宴饮时间之长,是诗人不忍分别的表现。

8.借细节描写,扣人心扉: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的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仅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再如,李白的《送友人》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把千言万语都融在这一“挥手”之中,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境界。

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烘托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情感类型

1.茫然、怅然若失。如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

2.宽慰。如高适的《别董大》

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之情,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4.表诗人志节,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朋友间的友谊。如李白的《赠汪伦》

常用意象

这种激情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情感内涵的意象得以生发,这些意象被不断袭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多情的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

无情的柳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灞陵桥

《三辅黄图》卷六云:“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

芳草

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阳光下翠绿的野草一路蔓延连接着荒城。又要送走了那出门远行的友人,萋萋的芳草就象我们依依不绝的别情。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别的愁绪,让人看到离情的生生不息。

春色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在《送沈子福归江东》

作者把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比作遮挡不住的江南江北的春色,想象非常新鲜,化抽象的感情为具体的意象。

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王实甫《长亭送别》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南浦

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

“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九歌·河伯》

歧路

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渭城、阳关

古人常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的深厚

“我有阳关君未闻,若闻亦应愁煞人”——白居易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刘禹锡《与歌者何戡》

美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饮酒送别是一种起源更早、且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覆盖面的习俗。古籍中经常提到的“祖送”、“祖席”、“祖帐”、“祖筵”、“祖饯”等,都是对这一习俗的雅化的异称。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红》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李白《送殷溆》

因不忍就此分别而再度干杯,意在掩饰各自的伤感之态。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贯休《古离别》

索性将离恨比作旨酒,说二者都能醉倒古往今来的任何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清泪

在别离的场合,泪总是适时地挥洒而出,以致“挥泪而别”几乎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常用语,绝大多数别离者都难免泪下沾巾。

“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北周·庾信《拟咏怀》

“赠言未终竟,流涕忽沾裳”——唐·杨炯《送临津房少府》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宋·黄庭坚《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流水

水的纤柔,象征着离情的缠绵;

水的悠长,象征着离思的绵邈。

宋代词人李之仪《卜算子》写道: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送别》

明月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的《月赋》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水调歌头》

此外,“寒蝉”、“古道”、“夕阳”、“西风”“班马”“西楼”“望江楼”“烟波”“谢亭”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鉴赏要点

(1)从主题入手,把握诗歌情感的本质。

(2)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李颀《送魏万之京》

(3)领会诗词中所蕴涵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

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以三个古代立功边疆的英雄人物,春秋时的魏绛、西汉时的赵充国、东汉时的窦宪比喻魏大。

(4)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深入领会诗意。

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词人以非常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主人公离别时愁苦的容态、凄恻的内心,极其深刻地揭示出离别时的无穷悲痛。

(5)谐音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赠别诗词中能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赠别诗词中最为常见的谐音字有以“柳”谐“留”,以“秋”谐“愁”,以“丝”谐“思”等。

如,“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明月巴山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6)领悟并背诵一些赠别诗词的名句,可以触类旁通。佳句是一首诗精华所在,领悟佳句,更有益于领悟全篇。

(7)掌握相关意象及表现手法。

猜你喜欢
长亭李白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望月
捣练子·春
意象、形神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木槿花西月锦绣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