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丽
(于田县CEC希望学校 新疆于田 848400)
于田县CEC希望学校办学模式初探和尝试
刘雅丽
(于田县CEC希望学校 新疆于田 848400)
本文结合于田县CEC希望学校双语教学实际改革情况,分析了民汉合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指出:在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要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其根本途径在于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生的双语教学,使得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后能达到“民汉兼通”。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经历几十年的摸索改革而做出的选择,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最佳形式。
于田县;CEC希望学校;双语教学;民汉合校
于田县地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昆仑山北麓。古称于弥,是丝绸之路南道重镇,中西文化的重要交汇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于田县作为新疆最南端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汉族人口计5351人,维吾尔族人口约21万人,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4%。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投入了大量资金,保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快速发展。2004年 3月和 2005年 7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这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双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于田县 CEC希望学校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如今,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考察该校的发展历史,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我校自 2000年承担于田县双语教学试点工作以来,从摸索试验到逐渐步入正轨。学校现有双语实验教学班16个,小学部6个;初中部10个。现有学生1255名,其中小学部708名,民族学生有328名,占46.3%,初中部547名,民族学生有467名,占85.4%,是一所名符其实的九年一贯制民汉合校。
2009年以来,我校双语班毕业升学率为 100%;双语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在地区名列前茅。2009年双语班平均分390分,2010年平均分420,2011年平均分422分,由此可以看出我校的双语班成绩呈逐年递增趋势。
由于我校民汉合校模式的尝试初获成效,广大少数民族家长和学生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需要大量“双语”人才。所以,我县对于“双语”教学的需求日益强烈,家长送孩子进“双语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007年2月为了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更方便对于田教育的援建,同时进一步整合优化我县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于田县第三小学与于田县第二中学合校,实行一套班子管理,两校合并不合编的方式办学,将学校改名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于田希望学校,简称于田县 CEC希望学校。合校后,学校共有教学班 34个,教职工 115名,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28名,占教职工总数的24%。
自合校以来,双语教学逐步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在上级的支持、社会的帮助、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双语教学工作不断进步。学校坚持以“学习、科研、质量、特色、文明”为办学思想,“强化双语教学,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坚持素质教育中,不断发掘在这方面工作的经验资源优势,学习兄弟学校近年来取得优异成绩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不足和教训。在我们的努力下,我校双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就读双语班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学校得到了社会及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
实际办学出现一个大趋势:民族学生比例不断增加。
2009-2012年的民汉学生数据变化表如下:
根据统计表显示,我校的民族学生比例显然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是生源却并不乐观。
1.由于疆内初中班选拔及和田地区一中、五中设立重点班、尖子班等,使得我校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部分流失。
2.县教育主管部门划分片区,与我校对接的是县一小、二小。但这两所学校同时又是县上重点培养疆内初中班的“基地”,所以从五年级开始就设立重点班,其他班级则一律“放羊”,结果升入初中,进入我校后,有的学生不仅汉语不能达标,连母语都考不及格。
3.大量农村学生慕名而来,考入我校,虽然成绩不错,但是由于农村缺乏语言环境,大部分学生高分低能,有的甚至听不懂一句汉语,教师与其沟通都困难,上课更是可想而知。
长期以来,我校由于缺乏有效改革,体制机制流于形式,“人情教师”、“关系教师”的大量调入,不仅使得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师资源闲置浪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严重低下,而且导致师德难举,学风不涨,校风日下。
一是我校双语教师的整体素养有待于提高。
由于教师的不正常调入和大量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进入学校,使得汉语教师和数理化等课程的双语教师 50%不能达标,同时由于政府投入、学校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学校对于他们的培训和再教育的力度也不够。再者,我校处于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工资待遇本身很低,无论加班还是补课基本没有额外补助,都是教师义务上课。从而,降低了我校的社会声誉和信誉,导致一部分教师纷纷外调或转行,严重影响到我校的长远发展。
二是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不够。
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近年来,我校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新任教师数量随之增加。从2005年至今,短短7年时间,学校增加教师73名,其中98%是刚参加工作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特定地域,他们中大多人对于本地民族文化和学生个性、学生习惯的认识不足,导致教师的双语教学与学生的双语学习脱节。
为了能够让这些教师尽快适应环境、投入工作、学以致用,我校尽全力对他们进行国培计划、继续教育、外地交流等各方面培训,但是由于政府投入、学校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学校自2005年以来参加双语培训的教师只能达到 10%,这严重制约了我校教师的发展。
三是双语教师教育思路和理念仍不够先进科学。
1.双语教学的趋势是文化的认同和交流,但我们的不少师生仍然将双语学习简单理解为识字读书,理解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科,这与双语教育的理念格格不入,同时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相去甚远。
2.双语教学关键是环境的熏陶,让民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语,潜移默化中了解文化。但是,我们许多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刚入校时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却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习惯于运用母语,久而久之,自己的汉语也生疏了,何谈教育学生?
3.部分双语教师不能转变教育理念,在教学上还停留在一支粉笔,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中,没有灵活变通的思想,生搬硬套,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没有认识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四是对双语教学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1.领导十分重视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但是研究就需要投入,由于我校处于贫困地区,又是义务教育学校,资金有限。
2.教师除去教学工作以外有大量额外的社会工作,例如:精神文明检查、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依法治校、双拥工作等,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进行教学理论研究。
五是我校双语教学凸显“瘸子现象”。
经过多年的分析研究,双语班理科教学的劣势是严重制约我校双语班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理科科目专业性强的特点,划分精细的术语和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养成的思维转换习惯,自然而然渗入到逻辑学习中,不少学生往往要先读懂汉语题目的意思,再将其转化为自己本民族的惯性思维,这种思维定势不光造成效率低下,而且通常在转化中造成误差和偏差,对于理科这样追求精益求精的思维推理的科目,这种一丝一毫的误差和偏差足以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谬之千里。
通过教育调查,形成该现象的原因如下:
1.少数民族学生对母语与汉语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根据老师家访获悉,城市学生家长与农村学生家长的语言态度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学生家长的双语教育观念转变较快,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母语与汉语的关系是进一步推进学生学习双语的思想条件。
2.双语教师对其教育目标的把握不准确。
3.双语教师对双语教学的内容定位不准。
4.双语教师授课技能较低,严重影响双语教学技能。
5.我校双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的双语能力有待提高。
6.我校双语教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研究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理解。
首先,学校形成各层次领导齐抓共管的立体管理体系。我校领导制定和完善了关于双语教学的各项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并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的去开展各项工作。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双语班的课程设置,并与教务处研究双语班的师资配备,通过召开全体教职工座谈会,集思广益,找出最佳的对策。在遇到各种困难时,我校全体教职工认真研究,大胆试验,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一步一个脚印,把成绩当作进取的起点,把荣誉当作进取的对策。
1.营造浓厚的的双语学习氛围,学校提出了“进校门,讲汉语;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写一手规范的汉字”等口号,将这些标语张贴在楼梯口、教室门口等醒目处,从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营造一种使学生耳濡目染的学习情景,逐渐激发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
2.“双基”教学,扎扎实实练好基础。在学习中以课本为“本”,以大纲为基。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做到“遍地挖坑”,——即确保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和要求的基本考点人人掌握 ,力求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逐个过关、一个不漏,强化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识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肢解、综合、分析、重组的综合应变运用。科学练习、高效讲评,抓好复习研讨。我校小学部和初中部都分别成立了由教学骨干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双语考试命题分析小组,大量收集历年考试信息,认真分析命题特点,及时把握考试导向,做到“纲纲对照”、“纲本对照”、“新旧对照”,从考纲、考点、考题上来了解和领悟双语升学考试。教师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增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摒除讲评老师唱独角戏的疾痼,采取多样化形式的讲评,可以老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还可以师生一起评、相互评。真正实践了“教学相长”的科学学习理念。
3.双语教学与普通班教学实时对接、同步提高。我们在起步之初高标准、严要求,克服了双语教学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等困难。学校经过分析自身实际,实事求是的提出了“以普通班教学链接双语班教学,以普通班经验丰富双语教学,以普通班师资带动双语教学”的教学设想,并付诸实施。具体操作过程中,在充分认识和尊重双语教学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双语教学与普通班教学“五统一”,即双语班教师和普通班教师教学思路要统一、双语班教师和普通班教师教学要求要统一、双语班管理和普通班管理方式要统一、双语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素质发展要统一、双语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评价机制要统一。
4.师生互动、校民互动、校地互动,实行启发式教学。近年来,我校在师生互动中相继开展了“教师 1+1”、“学生 1+1”、“校长 1+1”等活动。即一名教师联系帮带一个班;一个汉族学生结队互帮一个民族学生;一名校长联系帮带一个年级的活动。在校民互动中,我们开展了“学库尔班爷爷精神,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模范代表主题教育活动”;“百日校民广场文化活动”;“校民联谊联欢活动”。在校地互动中,我们组织师生实地参观了工厂加工车间、农民劳动场景、争当环保志愿者等活动,使师生在参与中开动脑筋,学习汉语。
1.严把教师进(调)入关。凡是进(调)入我校的教师,必须经过学校严格专门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考核,好中选优、优中选特。
2.实行业务月考末位淘汰制。每个月把小学部、初中部的各个年级的每个班的量化管理,都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凡是进入考核末位的教师,一律停职反思培训待岗。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教师人人有压力、学生个个有动力。
3.实施学期学风考核制。我校既注重做好师生常规管理,更在意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每个班的学风好转。凡是学风没有根本改观的,由学校领导班子对班主任进行诫勉谈话,仍不见效的,责令停职反省,视情况可调离教学岗工作。
4.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加大多方位培训力度,争取让每位教师都有外出取经、学习的机会。
5.做好沟通交流,探讨双语大计。双语教学要在试验中前行,要在实践中起效,要真正成为传播和融合文化、联通和增进民族情感、推动发展社会进步的桥梁和抓手,不光靠书本上的耳提面命,更要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学校针对民族学生学习双语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经常组织老师开展校内教研、老师上门家访、开设教学开放周、家长会上邀请家长发言、发放征求意见表、和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等诸多方式,为我们更好的做好这项工作虚心请教,集思广益。
在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要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其根本途径在于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生的双语教学,使得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后能达到“民汉兼通”。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经历几十年的摸索改革而做出的选择,是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最佳形式。
在于田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只有大力推广“双语“教学”,实施民汉合校的办学模式,教育才能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双语”教学会开花结果,于田的教育事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1]许多会.新疆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例[J].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1).
[2]许多会.民丰县初级中学双语办学模式现状及对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4)
[3]华锦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论[M].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郭卫东.双语教学模式与新疆民族教育[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2).
[5]W·F·麦凯,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中译本[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刘雅丽(1965-),女,甘肃武威人,于田县 CEC希望学校校长,中学特级教师。
201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