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的效果观察

2012-11-06 04:14宋晓红李建明杨文丽
护理研究 2012年32期
关键词:强迫症家庭作业团体

宋晓红,李建明,杨文丽

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的效果观察

宋晓红,李建明,杨文丽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强迫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强迫症诊断标准的强迫症病人81例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采用药物治疗+团体CBT,对照组41例给予单纯药物治疗。采用Yale-Brown强迫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4周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得分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HAMD、HAMA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1),服药依从性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均能改善强迫症状,团体CBT能有效改善强迫症病人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

强迫症;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效果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是指在团体情境下将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相结合,帮助团体成员产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方面的改变[1]。在团体治疗过程中,病人相互探讨、相互沟通、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并让部分疗效显著的病人现身说法,达到缓解不良情绪、改善不适应行为及促进人格成长的目的。近年来,团体CBT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精神科各个领域。我们以强迫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团体CBT治疗强迫症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5年12月—2010年12月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强迫症病人,共81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R)中的强迫症诊断标准。将81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岁~57岁

(33.9岁±10.6岁);已婚25例,未婚15例;有固定工作者31例,无业或退休8例,学生1例;病程1.5年~9.1年。对照组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8岁~59岁(35.5岁±11.2岁);已婚26例,未婚14例,离婚1例;有固定工作者32例,无业或退休9例;病程1.7年~9.0年。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婚姻、职业背景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药物+团体 CBT[2]法。

1.2.1.1 环境 团体CBT治疗的环境自然宽松,治疗中伴随着轻松愉悦的音乐,治疗室内摆放色彩绚丽的鲜花,黑板上色彩明快地标着每次治疗的主题。另有十几张桌椅供参加者使用。

1.2.1.2 团体构成与形式 团体构成一般包括6例~10例病人和2位治疗师。会谈次数一般以14周治疗为基础,前12次会谈每周1次,最后2次会谈隔周1次。

1.2.1.3 治疗过程 包括心理教育、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ERP)以及认知疗法。①第1次会谈:介绍团体成员(团体成员可以共享一些经验,包括他们参加团体治疗的动机和原因,并描述自己强迫症状的诱因和核心症状,解释治疗的预期,介绍团体规则(如保密原则),心理教育(强迫症模型、解释关键术语、概述治疗策略以及推荐自助阅读物),家庭作业(完成自我监控表格、阅读自助读物的导论),讨论潜在的困难;②第2次会谈:家庭作业回顾,心理教育(回顾认知模型、介绍认知歪曲),家庭作业(对认知歪曲进行自我监控);③第3次会谈:家庭作业回顾,心理教育(回顾挑战认知歪曲的策略),家庭作业(在想法记录中练习挑战认知歪曲);④第4次会谈:家庭作业回顾,心理教育(介绍暴露和仪式阻止),家庭作业(认知重建、完成想法记录、暴露练习和仪式阻止);⑤第5次~第13次会谈:家庭作业回顾,会谈内暴露和仪式阻止,家庭作业(认知重建、完成想法记录、暴露练习和仪式阻止);⑥第14次会谈:家庭作业回顾,心理教育(讨论退步和复发的原因,总结防止退步和复发的策略),家庭作业(练习防止复发的策略)。

1.2.2 效果评定

1.2.2.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强迫症状和主观烦恼消失,社交和工作能力不受干扰;显著进步:强迫症状和主观烦恼大部分消失,社交和工作能力受轻度影响;进步:强迫症状和主观烦恼只有轻微改善;无效:无任何进步,甚至恶化。

1.2.2.2 服药依从性评定标准 完全依从:完全遵医嘱服药;部分依从:约有一半时间不遵医嘱服药或停止服药;不依从:拒绝服药。

1.2.2.3 评定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周后采用Yale-Brown强迫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定,由不参加团体CBT的2名精神科医生提供病人的入组情况并进行单盲评定。

1.2.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14周末疗效评定(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14周末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强迫症状及抑郁、焦虑评分比较

2.2.1 强迫症状评分 治疗14周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分别由治疗前的(28.06±5.39)分和(27.66±5.48)分下降到(14.14±4.87)分和(15.22±4.83)分。两组治疗14周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31,P>0.05)。

2.2.2 抑郁、焦虑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时间 HAMD HAMA实验组 治疗前 21.6±5.2 22.5±4.1治疗后 6.8±3.9 10.8±6.7 t值 6.37 6.71 P<0.01 <0.01对照组 治疗前 22.5±4.7 25.4±2.1治疗后 21.3±4.9 19.1±9.2 t值 1.35 1.60 P>0.05 >0.05

2.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 例

3 讨论

强迫症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3]。强迫症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2%~3%,对病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带来巨大损害且治疗困难[4]。症状严重时会明显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不及时诊治病程容易迁延,是难治的精神障碍之一。过去的10余年中,强迫症治疗药物主要是氯米帕明和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认知行为治疗也取得了重要进展[5]。综合疗法是当代公认的措施,其中心理治疗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3]。本研究表明,单纯药物治疗对改善强迫症状有一定疗效,结合团体CBT效果优于单纯用药,其服药依从性和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大量的研究支持药物干预和认知行为治疗。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强迫症起源于对情境和事物有着错误认识的倾向,以及闯入性的危险想法。认知行为治疗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行为和认知手段改变焦虑性思维。尽管强迫症通常会采用个体治疗,但一些研究证明团体治疗对强迫症也是有效的。在团体中治疗强迫症会面临特殊的挑战,但它与个体治疗相比具备很多优势[2]。本研究证明了团体CBT不仅对强迫症非常有效,而且能缓解抑郁、焦虑症状,同时改善强迫症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电话随访证实,团体CBT的疗效是连续持久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赵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9):77-78.

[2] [加]彼得J.柏林,兰迪 E,麦凯比,等.团体认知行为治疗[M].崔丽霞,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1:187-206.

[3] 梁颂游.集体心理治疗对强迫症效果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6):714.

[4] 王雪梅,王振,徐海婷,等.早年创伤经历与强迫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7.

[5] 罗佳,李占江.强迫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2):123.

Song Xiaohong,Li Jianming,Yang Wenli
(Rongjun Psychiatric Corelle Hospital of Shanxi Province,Shanxi 030800 China)

R473.74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2.029

1009-6493(2012)11B-3030-02

宋晓红,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030800,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李建明单位:030800,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杨文丽单位:030800,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

2011-12-09;

2012-08-21)

(本文编辑 范秋霞)

·经验荟萃·

猜你喜欢
强迫症家庭作业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