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连枝 李勇志
我们应用乳酸菌素防治小儿肺炎继发腹泻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我国小儿肺炎诊断治疗方案确定的诊断标准[1],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肺炎366例,排除78例在住院时已并存腹泻或入院72 h内出现腹泻的患儿,入选病例共288例,年龄1个月~14岁,其中男154例,女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预防组16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乳酸菌素。病例均选用当地患儿,在遗传学背景上具有相似性,由表1可见,预防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有典型的呼吸困难表现,肺部有细湿啰音,或肺部啰音不明显但胸部X线检查有炎症性改变,住院72 h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至3次/天以上和粪便性状改变[1]。病情分类标准[2]:(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等支持治疗,两组所选抗生素及治疗方案均相同。对照组出现继发腹泻后,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乳酸菌素治疗,预防组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用乳酸菌素颗粒(北京京丰制药有限公司),<1岁0.5 g,1~5岁1 g,>5岁 1.5 g,均为 3 次/d,预防组出现继发腹泻后仍给予乳酸菌素治疗。温开水送服。
1.4 疗效标准 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制定的标准[3]: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处理,两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止泻时间和总疗程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2.1 发病率比较 预防组168例出现继发腹泻30例,发病率为17.86%,对照组120例出现继发腹泻46例,发病率为38.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P<0.01)。
2.2 两组腹泻的疗效比较 预防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3,P <0.01),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2.3 止泻时间和腹泻总病程比较 结果见表3。预防组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止泻时间、腹泻总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止泻时间和总病程比较(±s,d)
表3 两组止泻时间和总病程比较(±s,d)
组别 例数 止泻时间 腹泻总病程预防组>0.05 >0.05 30 2.18±0.83 3.87±2.56对照组 46 5.49±1.32 7.66±1.86 t值 7.01 10.68 P值
肺炎患儿年龄越小,免疫系统功能发育越不完善,因生长的需要消化道负担也越重,越易受到疾病、抗生素的影响而导致腹泻[1],住院时间越长可增加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引起菌群紊乱及破坏微生态平衡。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常规治疗方法有限,除停用抗生素和支持治疗外,使用微生态制剂已成为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法。
乳酸菌素为微生态调节剂,含有人体必需的核糖核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对肺炎患儿补充微生态制剂后,可迅速提高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具有生物拮抗、维持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绒毛上皮细胞增长,促进肠黏膜相关的免疫功能的发育、成熟和调节等作用,从而预防及减少继发腹泻的发生。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用抗生素治疗肺炎的同时,应用乳酸菌素可预防继发腹泻的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和社会经济效益。
[1]唐秋林,林滨榕.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微生态制剂的预防作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12):733.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上册).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6-1290.
[3]中国腹泻诊断治疗方案.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