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识大
——“用好,用足,用活”一道题

2012-10-26 03:45李莉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0期
关键词:用活过点原题

◆李莉

(浙江省安吉县丰食溪中学)

因小识大
——“用好,用足,用活”一道题

◆李莉

(浙江省安吉县丰食溪中学)

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与这道题一模一样的类型我让学生做过好几遍了,可这次考试还是有那么多学生做不出。”原因在哪?有很多方面,但其中有一点可能容易忽视,那就是在学生解题和老师分析时,往往就题论题。不注意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学生不会触类旁通。这就需要老师们平时多思考一下,善于“借题发挥”,把一道有较强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用好、用足、用活。让学生们通过一道题的掌握,能解一类题,使知识网络化。整合思维模式,走出题海战术,真正做到轻负高质。

一、原题展示

如图,AB⊥BD于点B,CD⊥BD于点D,P是BD上一点,且 AP=PC,AP⊥PC,则△ABP≌△PDC。请说明理由。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题,很容易发现已具备证全等的两个条件:①∠B=∠D,②AP=PC,还缺一个条件需进一步挖掘,由AP⊥PC能想到最后一个条件,应找∠APB=∠C或∠A=∠CPD。此题的图形就是常说的“三垂直图”的特殊情况,它作为一个基本图形,绝大多数学生应该对它十分熟悉,而且会应用它的结论解决其他问题。

二、特殊图形应用

应用1:变身展示。如图,Rt△APC中,∠APC =90°,AP=PC,过点P任作一直线l,过点A作AB⊥直线l于B,过点C作CD⊥直线l于D。求证:△ABP≌△PDC(或求证:BD=AB+CD)。

分析:此题严格说来与原题并无二样,但区别在于条件给出的方式不一样,特别是过点P任作一直线l,让很多学生顿感难度加大,感觉不易把握这个“任”字。其实这里的“任”字也是受限的,因为在“如图”两字前提下,△APC应是位于直线l同侧。通过本题的“变身”,让学生认识到很多题的本质一样,只不过有时它们会穿上不同的外衣。

应用2:课后思考:若让直线l绕点P转动起来,其他条件不变,是否始终有△ABP≌△PDC?

分析:设计本题作为课后思考题,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上题的直线l并没有达到任意性,让人意犹未尽;其二,是若△APC不位于直线l的同侧,则图形就不是原题的“模型”,不利于加强“建模”,分散了注意力,但课后若能再做一下拓展,就能达到把课堂效益放大的作用。

三、题目从特殊到一般

若把条件AP=PC拿掉,则结论△ABP≌△PDC可变为△ABP∽△PDC,组成新题如下:

如图:AB⊥BD于点B,CD⊥BD于点D,P是BD上一点,AP⊥PC,则△ABP∽△PDC。请说明理由。

分析:原题的图形严格来说是三垂直图形的特殊情况,因为除了三垂直之外,还多了一个条件AP=PC,若拿掉这个条件,才是一般的三垂直图。那么原题的结论△ABP≌△PDC也相应变成一般的结论△ABP∽△PDC,从特殊到一般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通过本题可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地研究

问题一个好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成为解题的机器。

四、一般基本图形的应用

应用1:函数问题:如图,AQ⊥MQ,NM⊥MQ,Q、M分别为垂足,点P是线段MQ上(不包括端点)的动点,连接PA,过点P做直线BP,使BP⊥PA,交射线MN于点B,连接AB,已知AQ=1,MQ=2并设PQ=x,用S表示四边形MQAB的面积。

(1)求S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当x为何值时,S的值最大?此时四边形MQAB是哪一种特殊四边形?S的最大值是多少?

分析:本例是为了加强基本图形的应用而设置的,应通过本题让学生学会从复杂背景下识别出基本图形,应用一般结论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突破口。本题若马上想到△BMP∽△PQA,就简单了。由BM∶PQ=MP∶再应用二次函数相关知识得解。

应用2:折叠问题:如图,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CD,使点D落在AB边的点E处,CF为折痕。

(1)△BCE与△AEF有什么关系?

(2)求矩形ABCD的周长。

分析:本题可设EA=3x,FA=4x,则EF=5x,BC=9x,利用基本图形的相似关系,很容易求得BE=12x,在Rt△BCE中,(9x)2+(12x)2=(52

应用3:变式拓展改为选择题:如图:AB⊥BD于点B,CD⊥BD于点D,P是BD上一动点(不包括端点),AB=4,CD=6,BD=14。若连结AP,CP所得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则BP的长为( )

A.2 B.5.6

C.12 D.上述各值都可能

分析:通过本题让学生认识到,同样的题目可由不同的题型出现,作为选择题,本题的得分率明显高多了,可用的方法也不只是从正面求解,也可代入检验得出。

猜你喜欢
用活过点原题
用活“两招”,健康不难
解法一真的不适合学生吗?
一个圆锥曲线性质的推广
大胆用、坚决调、合理容——太白县用足用活“三项机制”
“用活”语文教材二三式
一道高考试题的四次拓展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省会城市报:用活政府资源,做强党报策划
数学(二)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