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刚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科研处,甘肃 嘉峪关 735100)
浅议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白志刚
(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科研处,甘肃 嘉峪关 735100)
有益的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可以充实教材及教参的材料,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一点对于政、史、地学科的教学尤其突出。但采用哪些资源,不用哪些资源,在教学的哪一个环节采用,值得研究和探索。若运用得好有助于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影响教学,产生不良作用。文章介绍了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网络资源的一些要求。
网络资源;正确运用
中学生,即使是高中的学生,由于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法的形成时期,尚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事物、辨别事物,不可避免地会做出不合理、不正确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这就会对讲授教材观点、原理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法、历史观的培养和掌握。在政治课教学中尤其如此。虽然高二哲学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他们确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使他们了解了一些唯物主义、辩证法、科学思维的基本观点。但在对具体事物、现实问题的认识、分析时,总会出现错误。如果在列举的材料中,负面材料太多,会导致他们在分析这些材料时走向极端、走向反面。如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如果对我们党好的方面、主流方面、成绩方面,介绍的太少,材料不足,而次要的方面、问题、腐败材料太多,会使学生认为,我们党的问题、腐败现象多于成绩,党的主流不好。对其他问题的认识也是如此。如我们组(政治组)对高二学生所作的调查就很能说明问题。原调查题目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总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当时的调查在高二第二学期进行,《思想政治——哲学常识》部分将近结束,出现这样的结果出乎我们的预料。因为,如何正确地估计自己和他人,在《哲学》教学中我们早就遇到过,也进行过一定的引导。看来,我们要求坚持唯物论,坚持辩证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遇到现实问题时学生就放弃了这些思想,走向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基本上是:
对自己的优点,任意夸大;对缺点则视而不见。
对他人的优点是视而不见;对缺点则任意夸大。
“将自己比作一朵花,将别人说成豆腐渣”。
笔者认为,像这种情况,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及辩证法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待自己,估计、评价自己。
从唯物论讲,应客观、公正,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对成绩和缺点,不夸大也不缩小。从辩证法讲,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防止回避、掩盖矛盾,否认矛盾,搞“一点论”。从平时列举材料、事例时就要注意把握好这一尺度。
因此,在运用网上资源时,应把握好这一尺度,应坚持以正面材料、资源为主,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
在中学的政治教学及课程标准要求中,都提到要注意现实问题、注意结合最新的时事政治材料,热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也就是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这在经济学、哲学、政治常识中是很突出的。在现有的三科教材及参考资料中,其材料明显落后,像经济常识第二课,对通货膨胀的内容、原因、危害及抑制措施讲的较多,而通货紧缩的这方面内容明显不足。这就与现实有一定差距。如果脱离现实,脱离实际,仅就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既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违背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忽视政治课的实践性。如果不介绍通货紧缩的原因、具体表现、危害、及国家在应对方面的政策、方针等的有关内容,学生就不能深入理解。事实上这两者是有严格界限的,如表3所示。
而这些内容教材不反映或者没有,必须增加、补充。在增加补充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利用网络资源以弥补教参、教材的不足。
表3
现在网络的资源、信息非常丰富。不可能所有的资源、信息都有用,都要去浏览、去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和指导,使他们的行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引导他们对于网络中的观点、看法要甄别、要分析。运用所学的原理和观点去说明和探讨这些问题。不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应怎样看,不能怎样看。重要地是使他们知道怎样做有道理,怎样做没道理,搞清楚大、小问题,重要问题与次要问题。不要什么问题都想看,都去参与。像网络上有这样两个争论“好好学习是为了娶一个好老婆”?“上课期间能不能去上厕所?”虽然这些争议不一定使很多人去参与,但它总有一定的影响,还有不少人附和、为之叫好。听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还为此发表了看法、见解,之后还有不少支持者,甚是激动。这类问题,我们建议学生尽量不要参与相关争论,应多关注一些与自己的学习、学科有关的问题,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据此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与学习有关的网站,不定期地引导他们注意本学科的重大问题,使其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网上的资源大多数有时效性,可能是你今天能看到,但过几天就不存在了,或者部分内容已被删除。这种现象对政治学科尤其值得注意。一个重要的新闻材料,一个典型的教学素材,转瞬即失,是很遗憾的事。如果再想找到,决非易事。有时费尽周折,尚不能如愿。从近几年的体会、经历看,注意将有用的、好的、重大的网络资源及时下载、保存很有必要。结合本学科、本专业,大体可以做以下努力:
首先,为下载网上资源建立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和地理等各种不同的文件夹,若依据各科内容分类更好,以备将来用时快捷、方便、省时。
其次,及时浏览与本学科、本专业相关的网站及网络信息,将自己认为当时不用,但总会有用的资源及时下载和保存,以备将来使用。
再次,抽空对下载的资源进行整理、编辑、选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最后,及时检查文件夹中下载内容,淘汰旧内容,增加新内容。
网络资源再好,也只能是从属的,居于辅助地位。千万不可为了猎奇使学生在课堂上主要看到的是网络资源、网络信息,看似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有主动性、积极性,结果最后学生知道、了解、掌握的只是网络资源、材料,而教材、课程标准及本课内容要求的基本原理、观点却不甚了解,这就远离了教学的重点,本末倒置。无论怎样,再好的资源、信息材料也是为教学服务的,要依据教材、课程标准的需要来选择,来取舍,不能让教材、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去服从、适应资源和材料。
政史地的内容和要求差异很大,有些理论性很强,辅助材料相对不足;有些是常识性的,教材内容的材料就很充分。依据这种情况,是否运用网络资源,是否补充新的材料,要具体分析、对待、把握好适度原则。认为有必要时就补充一些,否则就不用补充。要有轻重、主次之分。还要把握好教材,课堂上用哪些、不用哪些;以哪些为主、哪些为辅;哪些单元单独使用、哪些综合使用;哪些先使用、哪些后使用。依据教材、课程标准和课堂要求具体对待,甚至不同班级也要区别对待,这才有助于教学。
总之,在运用网络资源时,一定要注意遵循以正面材料、资源为主;以近期材料为主;引导学生注意和选择对学科、对学习有用的网站及信息;要注意网络资源的时效性;以教材、课程标准内容为主,网络内容为辅;要适度、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这才能处理好教材、大纲内容与网络资源、信息的关系,才能有助于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也才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
(编辑:郭桂真)
G250.73
A
1673-8454(2012)12-0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