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孟凡红
建国60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改变,心血管疾病也逐渐成为常见病。1985年在36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为131.04/10万,占23.39%,列首位;而在72个县的调查中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为165.80/10万,占25.47%,也列首位。可见我国城乡居民中心血管病已成为首要死因[1]。本研究希望探讨出一种更为有效的冠心病的健康教育方式,为临床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2010年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92例冠心病病人。
1.2 研究方法和工具
1.2.1 分组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8例,对照组44例。
1.2.2 研究步骤 实验组按分阶段的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1.2.3 健康教育内容 两组病人住院期间接受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完全相同。而将实验组的健康教育内容分为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两部分。
1.2.4 研究工具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专家的指导,自行设计了冠心病知识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病人的一般资料;第二部分为对冠心病知识的总体了解情况(1分);第三部分为初级阶段教育的内容(32分),包括危险因素、血脂水平、血压水平、血糖水平、体重指数及体育运动等方面;第四部分为中级阶段教育的内容(10分),主要为冠心病的急救知识。病人每答对1题得1分,答错和未答的计0分,总分为43分。
1.3 统计方法 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χ2检验。
2.1 一般资料 92例冠心病病人中男54例(58.7%),女38例(41.3%),年龄65.15±10.87岁(37~84岁),冠心病病史5.41±4.83年(1~25年)。文化层次:小学48名(52.5%),初中28名(30.4%),高中14名(15.2%),大学及以上2名(2.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层次及冠心病病史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2.2 初级阶段健康教育后两组病人对冠心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对冠心病知识是否了解的回答上,实验组表示了解的有48例(100%),对照组认为自己了解冠心病知识的有29例(65.9%),两组对冠心病知识的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51,P<0.01。
2.3 中级阶段健康教育后两组病人对冠心病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对冠心病急救知识是否了解的回答上,实验组表示了解的有48例(100%),对照组认为自己了解的有29例(65.9%),两组对冠心病急救知识了解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51,P<0.01。在接受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见附表)。
3.1 分阶段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 实验组在进行了分阶段健康教育后,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因分阶段的健康教育阶段目标较明确,重点较突出,连贯性较强。
3.2 分阶段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病人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的掌握 初级阶段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知识。结果显示,初级教育后实验组病人对冠心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尤其是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和体重指数这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为初级阶段教育的内容大多是些具体数据,如血压水平、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和体重指数。这些数据在传统的健康教育中,护士可能只是一带而过,病人仅限于知道血压、血脂、血糖、体重这些指标应该要低,但具体多低就不知道了。而分阶段的健康教育把这些内容做成宣传资料发给病人,病人通过自学,知道了这些指标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这样病人出院后就能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减少疾病的复发。
附表 中级阶段教育后冠心病急救知识的正答率
3.3 分阶段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对冠心病急救知识的掌握 冠心病病人急性发作时的急救十分重要。很多统计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早期1小时内,若处置妥当,则会大大降低病死率[2]。
WHO指出,在21世纪,自我护理与管理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健康教育也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临床上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护理中应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3]。回顾文献,临床上对于冠心病住院病人尚无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而这一群体非常需要得到有效的健康教育。本研究对冠心病住院病人开展了分阶段健康教育的探索,初步探讨了分阶段的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效果,提示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分阶段的健康教育是有意义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