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兰兰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知识分类学说与美术史课程教学
徐兰兰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00)
美术史知识浩如烟海,在课程教学对美术史知识进行合理的知识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教学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美术史教学中的一些不足,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美术史知识的掌握更趋完整.
知识分类学;美术史教学;教学策略
现代认知心理学派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1].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个人具有的有关“怎么办”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以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经过适当练习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完成一定活动任务的联结,在以后遇到相关情境时运用相应的知识来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表现为技能.程序性知识并不等同于技能,技能的形成离不开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外现则是技能.策略性知识也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不过,一般程序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而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前者是对外的,后者是对内的.在提倡终身学习的当今社会中,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不能解决问题的人,可见仅有教条的陈述性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这就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兼顾对学生三种知识的传授.反思美术学科中的美术史课程教学,将会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力图从知识的完整性这一角度对美术史课程教学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美术史课程教学质量.
谈论美术史课程教学,首先就需要弄清楚其教学内容“美术史”是什么?美术史的含义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可以理解为美术的历史;也可以理解为美术中人的历史.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艺术史教授保罗?杜罗认为艺术史是研究人类历史长河中视觉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并寻求理解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中视觉文化的应用功能和意义的一门人文学科.我国的曹意强认为“艺术史是在一个历史的框架里,从尽可能宽阔的人类活动背景中,去探索和理解其视觉产品”[2].所以,美术史不是美术知识随年代的发展而进行的罗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视觉记载,尤其是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是以绘画的形式被保存下来的.美术史其学科的性质不仅是美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对不同时代的人类活动、人类文明的一种探索学习.因此,美术史学科的教学应克服现有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全面,主要以掌握艺术家、艺术作品、创作年代、作品的风格特点为目标;教学内容偏狭,选取作为范例的经典作品,多集中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地区,较少涉及不发达地区和非主流文化的艺术作品;教学方法上也多以讲授和灌输为主,不够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我们认为在美术史教学中既要强调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也应强调对学生欣赏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3].联系到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分类学说,可以有意识地对美术史知识进行有序分类:陈述性知识——在美术史教学中是指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在美术史教学中就是指欣赏能力、鉴别能力和探索能力等技能知识;还包括很重要的策略性知识——是指有意识地强化、组织和精加工所学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知识.
在具体的美术史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对美术史知识类别的不同性质,再设计和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使美术知识的传授达到最优化,并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素质和美术欣赏水平,进而完成对人的素质的综合完善这一目标,是值得我们进行实践探索和深入研究的.
以一件艺术作品为例,这件作品可以是高雅艺术也可以是手工制品,可以是经典作品也可以是民间艺术,可以是主流文化的也可以是非主流文化的艺术作品,可以是传统艺术也可以是现代或后现代艺术作品,甚至可以是女性艺术、少数民族艺术、数码艺术等等不受时空限制的一切人类的艺术创造,对其进行美术史知识教学的分析:
1.陈述性知识教学:即关于了解该作品“是什么”的问题,可以包括以下这些问题:这幅画多大?这幅画上都有些什么?各在什么位置?大小比例怎样?这幅画有些什么颜色?鲜灰程度如何?这幅画的作者是谁?这就要牵涉到人的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观察必须细致认真,描述要客观真实,语言简练朴实.鉴于这些性质的知识类型,艺术史的图像志方法是这一阶段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图像志方法最首要的目标是确定艺术作品中描绘的是什么,尤其是在图像志方法的前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前图像志描述和第二阶段:图像志描述中这一目标体现的尤为突出[4].
第一阶段:(前图像志描述)仅需要我们罗列出在艺术作品中所看到的每件事物,而并不需要对它们之间建立任何联系或解释,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形式方面的因素,如大小、比例、色彩等.此阶段我们学习和识记的是该艺术作品的最表面的知识,需要我们具备的知识基础也仅是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知识和一些基础美术概念:我们熟悉的事物、习俗、形式美等.
第二阶段:图像志描述:将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所看到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起来,系统地阐述主题和题材,而不揭示更深一层的意义.此阶段我们学习的是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内容知识,需要我们具备的知识基础是艺术中有关主题和题材的知识,和它们在数百年中的表现方式;有关艺术家直接和间接资料的知识.
2.程序性知识教学:即关于解决如何欣赏这幅艺术作品的问题,可以包括以下问题:这幅画的类别是什么?它有何特点?它属于哪个流派?为什么属于这一流派?构图是怎样的?色彩是否协调?内在构成如何?画面的整体气氛又怎样?画家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式?为什么要这样表现?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这幅画有没有更深层的意义或者说象征意义?由于艺术欣赏或者说对艺术作品的探究和理解,必然是层层递进而渐入佳境的,同时对其的身世和探索又可以是多种维度的,因人而异、因需要而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角度选择不同的教学程序,简要概括如表1:
表1
除此以外,还会有许多其他不同的欣赏探索角度,也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欣赏程序性知识(欣赏技能),每种欣赏的流程都需要反复训练,以达到自动化程度,那么在今后的欣赏中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3.策略性知识教学:关于解决学生在学习的每个阶段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的问题,可以包括以下问题:我为什么学习美术史?学习美术史需要哪些知识基础?我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基础知识?什么时候要运用美术史知识?别人是如何学习美术史?又是如何学习欣赏美术作品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欣赏流程其实是学生形成自己的策略性知识的最初模仿对象,例如,在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中,教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通过表现出若有所思或自言自语来暗示学生,知识的掌握需要强化;所谓精加工,就是给所学的信息添加更多的东西,如提供细节、给出例子,与其它问题产生联系,从材料中得出某种结论等,这些额外的信息将使所学的信息意义更丰富,更容易记忆.因此围绕某一艺术作品,尽可能地搜集与之有关的一切信息和资料,为学生提供信息来源的渠道和方向,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固化这一操作方法;在组织策略中,针对从不同角度来欣赏艺术作品,呈现所需要的资料时分门别类,资料的处理可以用图、表等形式使之系统化,经过多次的学习和模仿,学生就能学会去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了.
以上是本人就自己对知识分类学说的学习结合特定学科课程所作的一点感想,如果教师教学完全是仅凭经验,尤其是在这类知识浩瀚的的课程教学中,极易导致盲目、茫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教师教学真正走上科学、高效之路.
〔1〕吴庆麟,等.认知教育心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曹意强.艺术与历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3〕徐兰兰.美术史与美术欣赏的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09,(8):38.
〔4〕常宁生.穿越时空——艺术史与艺术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G642
A
1673-260X(2012)04-02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