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园培优热”现象引发的思考

2012-10-15 03:37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

冯 芳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的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总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名牌幼儿园,上贵族幼儿园。升学的压力,既加速了“择园热”的滋生,同时培优也逐渐出现低龄化趋势。如何看待当今的“择园培优热”现象,实现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值得思考和研究。本文针对当今学前教育领域的“择园培优热”现象,首先分析现象的成因,其次对其弊端进行阐释,最后从学前教育研究者的角度,谈谈笔者对教育目的的再思考。

关键词:择园培优;学前教育;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30-03

一、“择园培优热”现象的成因分析

当前的“择园培优”作为一种教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反映着社会的变化与进步,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期望高,掀起“择园”、“择班”热潮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到政府小到每一个家庭,都把儿童的早期教育放在了相當重要的位置,把学前教育的质量同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家庭的未来联系起来。我国持续多年的“早期教育热”,就是人们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的表现。

家长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对孩子的教育抓得越来越早,投资也越来越大。在送孩子入园的问题上,不仅要择园,而且要择班,“实验班”成为大多数家长的首选。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优质资源短缺,也促成了早期教育的不断升温。给孩子培优更是如此地流行,且不说面对升学压力的孩子。近几年,培优逐渐出现低龄化趋势,除了一部分家长很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仍有一些家长是被动地跟着别人跑,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给孩子培优,自己的孩子不参与则心里不踏实。

2.社会现实的需求,为早教事业发展营造了氛围

0~6岁儿童早期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开端。在我国,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被纳入学前教育体系。但使,目前国内的全日制学前教育机构只能接收一部分婴幼儿,社会现实的需求催生了大量非全日制的早教机构。[1,2,3]

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也不断地渗透到教育行业,滋生了教育功利主义。教育功利主义是一种以追求名利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教育价值取向。在其引导下,教育过分追求功效和利益,进而教育被国家和个人当作追逐利益的工具。也就是说,部分人以发展教育为手段而谋求物质财富,教育本身并未作为目的。当今社会还存在这样的认识,学习成绩高低是衡量是否成才的标准,拥有高学历是找到好工作的前提,接受优质的教育是成才的基础。这些观念,促使儿童尽早接受优质的早期教育变得很有必要。同时,也为社会上一些以教育为手段的不法商家追逐利益创造了条件。

3.幼儿园生存竞争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幼儿园在肩负社会的责任和家长的重望的同时,自身的生存发展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压力。幼儿园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幼儿园在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同时也希望通过改革来带动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有相当多的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需要,过早地对幼儿进行识字、算术、英语等学科教育,或者以特长班的形式进行专业教育。为数不少的幼儿园园长提到:“迎合家长需要已成为幼儿园生存发展的一种无奈选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幼儿园必须以“新”求生存、求发展,这也导致了幼儿园“实验热”持续升温。

二、“择园培优热”的弊端分析

如何看待当今的“择园培优热”现象,实现幼儿教育发展的良性发展,需要思考和探寻它的弊端。

1.被迫接受教育,儿童负担加重

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儿童对学习、考试和排名没有形成一种明确的认识,如果被动地一下子过渡到这种严肃的环境中,很容易本能地产生抵触,并且先入为主地形成一种印象:学习是没意思的。知识的准备问题不是影响孩子学业的第一因素,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对知识的好奇心、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合作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应促使儿童愉快地渡过童年生活,应注重的是悟性开发,即给儿童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自己教育自己。而出于观念和实践的不一致和教师家长期望值过高,导致“教育过度”,使儿童的负担加重,主要表现有:在更深层次的学习上兴趣减退或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对幼儿的教育不符合孩子年龄特征、超越孩子实际能力、超出其内在的水平,不但达不到实际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占用孩子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削弱、挤掉适合于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教育内容,无形之中给孩子增添了许多实际负担和心理压力。

2.家庭盲目从众,经济负担加重

为了让孩子多学习知识,赢在起跑线上,有部分家长很有针对性地为孩子查漏补缺,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都是被动地跟着别人跑。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绩上不去,家长心里急,便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选择优质园,甚至挤进贵族园和早教培训班。很多家长称,孩子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困难。不仅花了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怎么令人满意。

3.“入园难、入园贵”现象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竞争从三岁开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如今的独生子女年代,这样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家长普遍接受和推崇,“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一环没抓牢抓好都会造成巨大影响”,新一轮家长“择园热”风生水起,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成为这一时期幼儿家长们的共同心声。近年来出现的“择园热”现象,原因之一是家长在择园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许多家长的“共识”,于是一窝蜂去挤热点幼儿园,再加上幼儿园报名目前没有划片规定,致使有些热点幼儿园特别是示范幼儿园(班)名额猛增。孩子这么多,教师怎么能照顾得过来?不仅教育质量没有很好的保障,优质资源不足状况也不断加剧,薄弱幼儿园则受到严峻挑战。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入园难、入园贵”症结究竟何在?或许用两个不平衡来总结最为恰当。幼儿园资源的供求严重不平衡是首要原因。公办园、优质园的数量与适龄儿童家长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也是导致入园难的另一个原因。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呼声。但是现实条件还没能够很好地调节这种状况,因此“入园难、入园贵”现象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早期教育的思考

当前,“入园难”“入园贵”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择园培优”现象也愈演愈烈。为了更好地理解早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笔者有以下思考。

1.早期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人的生命快乐和生活幸福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2]学前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幼儿园是一种教育机构,不以生产利润为目的。[3]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复杂活动,其目的是对个体的培养,从而获得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其终极目标还是为了个体,为了人的生命快乐和生活幸福。

卢梭认为,儿童区别于成人的一个特点是发育不成熟。儿童不仅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都处于尚待成熟的时期,儿童有不同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方法。儿童区别于成人的特点还在于儿童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通常情况下,成人看来挺痛苦的事情,而儿童却感到其乐无穷。因此学前教育必须有清醒的生命意识,要时刻关注儿童生命的发展,丰富其情感,使其掌握获取幸福的各种本领,学会关爱生命,不断地激发生命的潜能。[4]

笔者认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在相信儿童具有内在的发展潜能基础上,致力于使儿童过好愉快的童年,使儿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渴望学习,向往生活,快乐成长。

2.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发现和欣赏儿童,促进儿童的发展

学前教育指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其教育目的是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学前儿童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准备阶段。与小学阶段不同的是,这个时期主要是对儿童进行感知觉的培养,主要任務是保证儿童的健康,保护和培养儿童对世界的探索兴趣和欲望,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学习技能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儿童感知事物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

笔者认为,对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当重要。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学会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思考儿童的表现,把童心还给孩子,要认真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开发孩子的智力,就象保护环境和开发环境资源并不矛盾一样,我们应把保护童心和开掘童心的智慧辨证地联系起来。孩子就像一棵树,也许是苹果树,也许是樱桃树,也许属于生长期漫长的银杏树。每个孩子的成材期不同,学前教育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去扎根,适当地辅助,最后才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每个孩子的成长时间有长有短,教育要做的就是不要在儿童还在扎根的时候,就向他要果实,否则,得到的多半是失望。学习抽象的知识不能超前,逼迫孩子提前培训还没有准备好的东西,这是剥夺孩子健康成长的机会。

工业劳动是一个来料加工的过程,加工最终成品质量的高低首先要看材料的好坏。同时,工业产品都有统一的标准,工业劳动借助于机器化生产,效率很高,产出率也很可观,最终每件产品都很相似,基本上一模一样。相反,农业劳动,则是农民与大自然的合作,农民作用的对象是自然的产物,农民通过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遵从自然的劳动,进而能够收获丰硕的果实。笔者认为,学前教育应该是农业式的活动和合作的活动,而不是工业活动,学前教育的对象是个性多样、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儿童,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顺序,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其发展秩序,发现儿童身上的潜力,并将其引发出来,进而促进儿童的发展。这是政府、社会、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学前教育研究者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沈婕.西方学前教育方案及相关“质量”研究的回顾与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王海英.学前教育还是“教育”吗[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4]王北生.“育才”与“制器”:教育究竟为了什么和应做什么——由“状元风”引发对教育目的的再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

[5]杨满芳.“择园热”应对策略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5,(3).

[6]高鑫.幼儿园:拥挤的人生起跑线[J].中国报道,2010(8)

[7]冯晓霞.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根本[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8]王玲艳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再聚焦——对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稿学前教育部分建言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0,(7).

[9]韩小雨等.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视角论幼儿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0,(7).

[10]苍翠.当前农民工家庭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11]丁金霞,庞丽娟.社会体制转型与学前教育的重新定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学前教育
高中“未删减”教学研究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浅谈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误区与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