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继珍,唐 爱,杨贵志
(1.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人民医院,山东莱芜271100;2.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山东莱芜271100)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是恢复再灌注,但再灌注损伤和心肌顿抑使再灌注之后近期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采取再灌注配合左卡尼丁治疗45例AMI,并与单纯再灌注治疗45例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观察左卡尼丁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著。
1.1 病例选择:所有患者均为住我院心内监护室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溶栓指征者行溶栓治疗,溶栓未通者行补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有溶栓禁忌症者直接PCI。
1.2 临床资料:共90例AMI入选本研究范围,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治疗组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41~76岁,平均(55±16)岁;冠心病病程1月~12年,平均3.2年;溶栓者20例,PCI者25例,心肌梗死部位在前壁20例,广泛前壁12例,前间壁9例,下壁4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在42~75岁,平均(58±15)岁;冠心病病程2月~10年,平均3.5年;溶栓者28例,PCI者17例;前壁20例,广泛前壁8例,前间壁10例,下壁7例。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相似,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行再灌注治疗的同时给予左卡尼丁(sigma—tau生产,批号090020)2.0 g/d,连续2周。对照组只做再灌注治疗。两组的基础治疗均相同。
1.4 观察方法及指标
1.4.1 心肌酶浓度:患者入院后即抽取肘静脉血进行心肌酶学检测,包括肌酸激酶(CK)及其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浓度,此后每4 h重复1次,观察CK和CK-MB峰值浓度、发病至峰值时间及发病至恢复正常的时间。
1.4.2 再灌注心律失常:即再灌注治疗后2 h内出现的心律失常,包括加速室性自主心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1.4.3 左室功能:由专人于再灌注后14 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HP-SONOS-500,探头为2.5MHZ)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运动指数(wallmotion score index,WMSI)。按国际上通用的16节段半定量法对左室各节段收缩运动和增厚情况分级记分,各节段记分的平均值即为WMSI,用以评价左室节段性收缩功能。
2.1 两组再通者心肌酶学、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左室功能的比较,见表1。
2.2 两组再通者发生心脏事件比较,见表2。治疗组3月内再梗死,心绞痛、心性死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心肌酶学、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左室功能的比较
表2 两组3月发生心脏事件比较 例(%)
左卡尼丁又名左旋肉碱,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组织内的特殊氨基酸,为脂肪酸代谢所需。左卡尼丁可有效的改善组织细胞代谢的药物[1],能量代谢障碍是心肌缺血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改善能量代谢已成为缺血性心脏病有效而重要的治疗手段。左卡尼丁促进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加速脂肪酸β氧化,优化能量代谢,可减轻心肌缺血症状,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2]。AMI是由于冠脉急性闭塞,20~40min后心肌出现坏死,6~8 h后心肌发展为不可逆损伤的情况。尽快恢复心肌再灌注可以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细胞,降低患者的住院病死率。由于再灌注损伤,部分心肌细胞仍可能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或凋亡。因此,我们应用左卡尼丁来防治再灌注损伤。结果发现左卡尼丁组CK和CK-MB峰值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病至CK及CKMB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左卡尼丁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患者较少,2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射血分数较高,室壁运动指数较低,3月内心脏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性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给予左卡尼丁不仅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而且可减少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1]高新宇.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0,1:18.
[2]蔡芹.左卡尼丁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