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临床分析

2012-09-30 06:39周志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微血管

周志国

河南新乡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新乡 453000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原因不明、非颅内肿瘤或骨质异常压迫造成的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电击样或针刺样剧痛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病原因目前较为公认的是三叉神经近脑干段(REZ区)受到血管压迫所致。目前还没有可以根治三叉神经痛的药物,仅能暂时缓解症状,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有待研究。微血管减压术(MVD)是目前唯一可能长期有效缓解疼痛,同时保留面部正常感觉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率达80%~90%,治愈率可达70%以上[1]。现将我院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预后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住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64岁,平均51.3岁;病程1.6~11a,平均4.7a;左侧16例,右侧14例,疼痛均为单侧;疼痛位于Ⅰ支2例,Ⅱ支5例,Ⅲ支3例,Ⅰ、Ⅱ支3例,Ⅱ、Ⅲ支10例,Ⅰ、Ⅱ、Ⅲ支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射频热凝、针灸、外周神经封闭、神经撕脱术等治疗不佳或疼痛复发,均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1.2诊断及手术标准(1)反复突发的短暂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撕裂样或触电样疼痛;(2)在口周或鼻翼部有扳机点,存在或因洗脸、刷牙、进餐等口面部活动而诱发;(3)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到1~2min不等,次数渐频繁,发作间隙期疼痛完全消失,无神经系统体征;(4)CT或MRI能除外有肿瘤或血管畸形存在;(5)用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治疗虽有效,但不良反应太大,患者不能忍受;(6)无严重的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或出血性疾病。

1.3手术方法全麻后患者侧卧位,以乳突为最高点,稍抬高头端。取患侧耳5~7cm直切口,开骨窗约3cm×2.5 cm,骨窗上至横窦、外至乙状窦,放射状剪开硬脑膜,打开小脑桥脑池,显露三叉神经根桥脑段,寻找并判断责任血管后,分离附于血管神经上的蛛网膜,用涤纶片或Teflon海绵置于血管与神经之间,将血管与神经根隔离,静脉血管电凝后切断并使之与神经分离。止血满意后,切口逐层缝合。

1.4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参考Barker等[2]的标准,治愈:术后疼痛缓解,无需用药;缓解:术后疼痛明显减轻,辅以药物治疗能控制,或以及多支疼痛术后仅单支疼痛;无效:术后疼痛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复发:术后疼痛再次发作。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责任血管见表1。

表1 术中确认责任血管 [n(%)]

2.2临床疗效见表2。

表2 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 (n)

2.3不良反应1例患者术后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予加强监护、止血、对症等治疗,患者痊愈出院。6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经对症处理后,出院时已消失。本组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皮下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4随访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a,随访期间8例缓解患者口服少量卡马西平可完全止痛,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受到轻度压迫的一种可逆的神经病理状态,这种压迫允许轴突兴奋发生,而并不干扰轴突的传导[3]。该区无许旺细胞包裹,压迫的部位主要在脑桥入口处5~10mm,对搏动性和跨过性压迫特别敏感。压迫使得神经纤维互相挤压在一起,继而形成脱髓鞘改变,导致相邻的神经纤维之间形成伪突触觉发生短路,轻微的触觉刺激可以形成一系列的冲动[4]。神经中枢发出的传出冲动也通过短路再循环成为传入神经冲动,神经反复产生冲动,引起剧烈的疼痛,当神经元发生疲惫时疼痛减弱或消失,经过这一时间段的间隙期,这种过程再次出现,疼痛发作。微血管减压术不但可以保留三叉神经功能,还可较少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是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方法[5]。该方法采用小切口、小骨窗直径2.5~3cm,免除了传统手术入路中的无效开颅部分,降低开颅手术创伤,减少了开关颅时间,减少出血量、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如颅内血肿等,降低了传统手术的医源性并发症。合理利用体位使蛛网膜下腔自然间隙增大,尽可能限度减少和避免脑牵拉,而使颅内视野扩大,以最小的手术创伤得到更好临床效果。但由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还未明确,若在手术开颅时,三叉神经根区域没有“责任血管”,手术则不能解决其疼痛[6]。微血管减压术原理:运用外科手术方法,将神经根部的相关动脉与较大静脉分离,电凝切断小静脉,并采用减压材料(隔膜),如明胶海绵、肌肉片、Teflon毡等隔开神经血管。

微血管减压术属微侵袭性手术,虽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但也与其他开颅手术一样存在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1]郭京 .三叉神经痛治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10):433-434.

[2]Barker FG,Jannette PJ,Bissonette DJ,et al.The longterm outcome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oralgia[J].N Engl J Med,1996,334(17):1 077-1 083.

[3]张玉龙,和华元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76例疗效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7(8):749-750.

[4]李世亭,潘庆刚,王戌远,等 .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3,2(3):248-251.

[5]种衍军,朱广庭,段德义,等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643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1):1 407-1 409.

[6]陈立华,陈凌,凌锋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7(4):339-342.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微血管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带你了解“天下第一痛”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