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艺术理念与艺术新表现语言间互动关系的认识

2012-09-26 05:23张森
中国美术 2012年3期
关键词:互动中国画理念

张森

[内容摘要] 传统文化在保持其自身文化特性及样式的基础上,认识与总结出勇于纳取“他”文化以健全自身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精神。本文在分析基础上,指出当下中国画在发展上存有的认识误区与发展动能上的乏力。面对当下信息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尤其对当下中国画在多元文化影响下在创作理念与艺术表现语言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建构等,在“接触→冲突→交流→适应→整合”的认识基础上,梳理出当下中国画必然再发展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 文化;中国画;互动;理念;表现语言

一、对文化发展的认识

中国幅员辽阔,自古至今即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因地域广袤所带来的物种丰富、气候多样呈现出不同的文化习俗与各民族不同的审美诉求。从历史演进中可得知,文化形态、政治体制的类型、经济模式,三者在推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均以各自的独特效能发挥其各自的作用,三者间的互动塑造了社会总的形态。艺术的样式或时代的风貌是否能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形成呢?绝对不是。历史发展证明,文化是一个活性、动态的纳取系统,通过战争、贸易、人口迁徒等人类的生存活动,给文化的发展带来动能,愈是以上活动的频仍,文化的形态愈会为我们呈现更为动人的表现样貌。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其深刻的内在发展缘由。正如许倬云教授在《另类考古学》一文中所指出的:“其实,多线平行的演化论,即已容纳了传播的扩散效应,及相应而起的跃进效应。”[1]“多线”,我认为就是多种因素,如政治、区域、物种、经济等,“多线”的交织、重叠,影响一个民族历史的发展与文化的形成,尤其对民族文化的背景会起到决定性影响。“一个资源领域与另一个资源领域相接触、经过交流而至融合,其间互相的影响,会改变演化阶段的发展的速度及发展的方向。在一个领域的文化与另一领域的文化相融合时,新的文化综合体,已不再是原来任何一方的生活方法,而是另一生活方式。”[2] 各民族纳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因子,因子碰撞后会产生一个新的结果,中国文化正是在历朝历代发展中,在汇入其他文化的养分中,发展形成了时新时变的文化综合体。不过 “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会导致“演化阶段”的发展速度,发展速度会给我们展现“新的文化综合体”内在鲜活的生命力。

这种“新的文化综合体”,从内核到外在的样式均承载着丰厚的内涵,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成为最根本的发展规律,如古希腊从埃及文明纳取的营养促使希腊文明全方位地鼎盛发展。以上简要的梳理,是由于中国文化在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的曲折及其自身系统的复杂性;但无论怎样,中国文化的形态,是在历代发展中与其他异域文化交流、融汇并且不断整合而产生的文化形态。对这一规律的认识是中国画在文化导引下再发展的认识基础,亦是中国画必须依时代发展而求新求变的发展的逻辑动因。

二、对文化发展规律作用下中国画必然再发展的认识

何新在《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一书中,对文化的构成这样描述:“第一,社会的经济体系……第二,是这个社会中人和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第三,是指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它的精神产品、宗教、艺术……第四,是指这个社会的行为价值系统……”四个层面的环环相扣构成社会的文化形态。艺术在这个活跃的结构中,它的左右上下均被其他构成因素所制约。它的发展虽有个性的反映,但它必须谙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两者间是纵向、横向的因缘互动。如宋代创出最彻底反映中国艺术精神的水墨及淡彩山水画,照徐复观的阐述,此高峰“乃出现在第10世纪到11世纪百余年间的北宋时代”。同时中国画另外二科(花鸟、人物)亦达至高峰。唐自王维开创水墨新表现语言,中国画在中古期所表现出的创造张力和勇气,对于今天中国画的发展有其特殊的借鉴意义。但我们也不能不忧虑:中国画呈现唐宋高峰后,中国画在表现语言上以墨为上的理念,自宋代士大夫文人掌握艺坛,其理念为中国画各科“尊”用,水墨语言已统领中国画千余年,其后果是致使中国画表现语言日趋单一,中国画失去了多元表现语言存活的土壤与发展的空间。因此,当代中国画要使其创作理念、表现语言与当下时代需求结合,必须要在创作与理论研究中进行双向的多元探索与变革。

三、中国画创作理念的转变缘由

纵观近现代世界发展,在西方工业革命产生巨大效能的影响下,所在文化步入一个新的调整期。20世纪初的东方,“第一个承受此西方文化的是中国、日本,日本很快就决定要全盘接受;中国则一直在抗拒与磨合,其过程到今天还没完成。”[3] 抗拒与磨合的时间之长久是中国历史悠久、知识分子心态复杂原因所致。依此,中国画自近现代在创作理念上的转变亦显得异常困难。上溯近现代多种改革中国画的理念,如:“陈独秀的‘革命论,徐悲鸿的‘改良论,潘天寿的‘距离论,高剑文、高奇峰的‘结合论,林风眠的‘调和论等。”[4] 以上理念的提出均是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审视以往中国画的历史发展与当时的创作结果而提出的;但是由于种种制约,中国画创作与理论上变革的“抗拒与磨合”,今天仍在继续。

中国画在与异域文化的激烈碰撞和交流中,面对如何传承(中国画传统)与发展中国画新的表现语言两大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画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在创作理念上要符合时代发展,依人类发展之需,不能再狭隘地站在“二分思维”、“斗争哲学”、“肯定否定”的角度去看待今天的时代文化,而要以翟墨先生所论的“在同步性增长的基础上创造一个高度协同化生存、可持续发展的‘优存生境和‘悠存心态”[5] 。依此,当下中国画必须突破自身,破除近现代中国画在发展中存有的所有疑虑,以包容的学术胸怀,纳取人类所创造出的诸多文明成果。只有在创作理念上有所转变,才能视各种努力于中国画的创新与探索均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增加涵量之举;当下的中国画创作要以悠然心态容纳异域文化,只有树立以上理念,才能构成今天发展创造的元动力。

四、创作理念的转变与表现语言间的互动关系作用

阅史细读画论可以感知,任何时代的发展,任何艺术所呈现的高峰,其内核的作用无不是理念转变为事物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无论其创作理念的适时顺变还是表现语言的革新等,均为当下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素材。中国画发展至宋进入高峰期,宋之前时期创作理念以自然为重,注重绘画与政治间的互动及绘画功能的发挥。如“图画天地……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等理念促动艺术前行;宋以前至宋时的绘画创作理念的旷达,直接造就其时绘画在表现语言上的恢宏雄阔与典雅精妙(而此时期亦不可忘记民间绘画的与职业画师的互相借鉴作用,敦煌壁画的辉煌即可明证)。由于体察自然精深“写载其状”与对“助人伦”政治需求的理解,这一时期期绘画在表现语言上是多元表现语言并重、唯自然为真的创作态度。

自唐王维提倡水墨,至宋产生了诸多伟大的传承者,如郭熙、范宽等;但不可忘记在水墨山水之外还有大量以丹青绘就的绝代佳品。考察某个时代是否强盛,艺术品之高下是一项重要的参考系数,唐宋之文化艺术高峰期可以看到文化交流与涵化吸纳的结果。唐宋当时为世界文化中心。如许倬云先生所论:“中国文化不断从核心向周围发展,但同时,核心也因为吸收了周围传进来的东西而不断产生变化。”[6] 据此说明,当时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同时亦吸纳了诸多外来文化的因子以构成恢宏的艺术气象。而宋以后,士大夫阶层在承传中国画水墨语言表现上不遗余力,渐使墨色不做为色彩中的一种颜色进行研究,而在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等层面上,将墨色的运用上升至一个哲学层面去加以论证、肯定和推广。“水墨为上”的理念含有社会、政治等方面强制性推进的意味;“水墨为上”的理念泛荡开来,致使丹青之事就此退隐幕后或仅为墨之辅助材料,更甚者以用墨为上视雅,其间虽有起伏波澜,但墨色的使用太多太滥毕竟单调。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艺术理念对艺术表现语言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画于创作理念与创作实践两方面,在拿来、融合、蜕变、创造等多个层面上有所探索与践行,已使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从其理念的追求与创作成果的表现性上,仍存有磨合中的抗拒意味,未有脱胎换骨的新语汇出现。中国绘画怎么才能在新的理念作用下以新的图式语言融入世界?同时在中国画再发展的路途上,有哪些是强化与理解理念和表现语言的互动关系以及有所突破的途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展开思考:(一)以构筑类文明思考的大视野为基点,以纳取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为原则,以各类文化间无碍交流为前提,以此建立中国画创新理念;(二)以当下全球一体化为思考点,以多门类艺术形式为借鉴,在理念的基本转变下,努力实践现当代各艺术门类在形式语言上的创新,以突破中国画自身所设科目的界限(山水、花鸟、人物),将科目设定视为限制创想的条框而破除之,换之以视觉研究为出发点的融创支点;(三)突破题材的限制,拓宽取材视野,摒弃“折枝花、寄居鸟”的程式化图式语言,视自然中生机盎然的千万物种均为托情寄语之物;(四)塑造“平”的结构画面,将虚幻的平远、高远、深远的空间压缩至逼迫你不得不看的“平”的结构空间;(五)让色彩进入画幅,黑色只是一种颜色,不是形而上的概念表述,黑色是沉稳、神秘、高雅的重色,黑色于当下也绝不能代替阳光折射下的七彩,它仅仅是一种颜色。只要符合表现感受,任何色彩都是可以采纳取用的。色彩的进入与使用还原了中国画表现语言在初创与发展阶段的全部意蕴,更能反映中国画传承的全部意义。

结语

中国画在当下文化接触→冲突→交流→适应导引下,必定能在近百年前人努力基础上,整合出中国画于当下与未来可以再发展的路径。统观中国画漫长的发展历程,值得欣慰的是正像已故著名美术评论家翟墨先生所言:“中国文化在外界刺激和自身变异中一直进行着生生不已的发展……”中国每个历史时期传统文化对纳取外来文化所反映出来的敏锐与勇气,正是我们要传承的最根本的传统所在。近百年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下,仍能运用自身的肌体来消化与融汇,而产生出新的文化基因,必然会促动中国画的再发展。通过近百年的努力,当下中国画亦会在努力创新的形势下必然会出现多种新的多彩语汇,提出“后中国画”的概念以适应当下文化艺术发展主流趋势亦不为过。由于当今世界文明趋同的逐渐加快,文化中有你有我的迷离缠绕而又独显各自特色,中国画的再发展必然会以此背景去展开思考,在艺术践行中修得正果。

艺术理念与创作以互动的方式凸显人的创造精神。中国画必须纳取多元文化以融合创出中国画的新语言,使中国画新的图式语言共鸣于当下世界。依此,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以开拓未来中国画发展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互动中国画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用心处事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