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办学特色的研究概览

2012-09-25 04:24宁先达安笑颖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大学

宁先达,安笑颖

(大连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622)

一、问题的起缘

关于特色大学这一论题的研究,在近年来逐渐成为高校建设者及相关学者讨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伯顿·克拉克说:“当普遍的不景气发生时,没有特色的院校除在经费预算中的固定位置外,对资源没有固定的权利。作为一个可与其他院校相互代替的院校,可能被负责削减预算的官员选作多余的单位动大手术或破产拍卖。各种各样的公共当局更可能试图褒奖那些想办出特色的院校,而不是安于故常的院校。有许多理由促使胆怯的公共院校回避在象征方面平淡无奇,而力争表明在特定的品质和服务方面和与外部支持群体的关系方面的独特性。”[1]可见,特色大学的建设不仅仅是未来大学发展的方向,更关系到一所大学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长久地生存。

二、基于文献分析视角下的大学办学特色研究

(一)国外关于大学特色的研究

1.国外关于大学特色形成策略的研究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目前对国外大学特色的论述,尤其是国内对国外大学特色的论述,大多集中在大学特色形成的策略分析上,如李志峰、周璇的《哈佛大学的特色发展战略及其启示》[2],李颖、李名梁的《国外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因素分析及启示》[3],何红梅的《美英大学特色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探讨》[4]等。国外的相关的研究文献有:A. Valle和RG. Cabanach等的MultipleGoals,MotivationandAcademicLearning[5]和Melanie M. Cooper;Charles T. Cox, Jr所写的AnAssessmentoftheEffectofCollaborativeGroupsonStudents'Problem-SolvingStrategiesandAbilities[6]等。总结以上学者们的研究,国外大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应与时俱进性;二是办学特色是以凝练的办学理念为基础的;三是杰出的大学校长是大学形成特色的重要因素;四是探讨办学特色与国家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五是制定相关法案,促使大学形成特色。

2.国外大学特色评价的相关研究

在查找相关研究文献资料时,笔者发现,对于国外大学特色的论述,多提及其国家的评价标准或认证制度特色。进一步阅读后发现,关于评价标准的研究多是介绍其评价经验,很少提及对大学本身特色的评价,如约翰·布伦南 (John Brennan),特拉·沙赫 (Tarla Shah)写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一个关于高等院校评估和改革的国际性观点》,对14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评估方式进行了阐释[7];葛新斌和姜英敏的《日本大学教师评估制度改革动向析》,对日本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估的一些制度进行的介绍[8];刘盛纲等翻译出版的《美国加拿大高等教育评估》,从整体上对美国的认证制度进行的介绍[9]。

在 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1982~2011)数据库中,我们设计如下检索式:

TS=((university)SAME((assessment)OR((evaluation)))

TS=((school)SAME((assessment)OR((evaluation)))

TS=((college)SAME((assessment)OR((evaluation)))

TS=((characteristics)SAME((university)OR(college)OR(school)))

以Article为文献类型,选择English语种,获得13375条数据结果(检索时间2011-09-22)。其中直属大学评估研究的有4482篇文献;进一步精炼学科领域为EDUCATION EDUCAIONAL RESEARCH,净化数据为2222条结果;设定组配方式为AND获得直接相关文献为22篇。在2222篇文献中位列前五位的学科领域分别是:教育学科(EDUCATION EDUCAIONAL RESEARCH)80篇,心理学科(PSYSOLOGY)48篇,公共环境服务与健康(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20篇,卫生科学护理与服务(Health Care Sciences Services)18篇,以及滥用药物(Substance Abuse)14篇。相对于“大学特色”研究,就国家分布而言,位列前五位分别是:美国(USA)1248篇,英国(ENGLAND)177篇,加拿大(CANADA)111篇,澳大利亚(AUSTRALIA)104篇,荷兰(NETHERLAND)87篇,而中国以11篇的录入数量位居第十一位。

从文献分析来看不论是对大学特色的研究,还是对大学评估的研究,在国外都有相当多的人,但是将二者融为一起,形成关于大学特色评价研究的文章则不多,且分布不均,有一定的研究缺陷。

(二)国内关于大学特色的相关研究

1.大学特色化的内涵研究

关于大学特色内涵的研究,始终讨论最为激烈,归纳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有关特色大学内涵论述的代表观点举隅

总结以上研究,可以将其概括为“经验论”、“风格论”、“特征论”三个方面:

(1)经验论。大学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对自己长期办学经验进行总结,并在以后的办学实践中传承并不断积累,进而形成优良传统的结晶。(2)风格论。大学办学特色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思想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3)特征论。大学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14]

2.特色化大学的基本特征

有关大学特色的研究,不同的学者选择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阐发,其中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详见表2。

表2 有关特色大学特点论述的代表观点举隅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一所特色化大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1)独特性和优势性。认为独特性是办学特色的核心因素,其实质是创新,即人无我有。但区别本身并不等于特色,只有这种区别达到其他大学短时期内难以企及的程度时,才构成一所大学的特色,此即优势性。(2)积累性和稳定性。认为大学办学特色必须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大学办学特色是构成大学“校格”的要件,它不是一朝一夕“自贴”或“被贴”的标签,是相对稳定的。(3)公认性和持久性。认为大学特色的形成必须是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才可称之为大学有特色;另外大学特色并非短期就能实现,它是长期性的且均衡、稳定的发展。(4)整体性和系统性。认为大学在各个管理层面、各个业务领域、各个工作方面都应体现特色的本质内涵和基本属性,也就是说在学校的各个发展方面,都应并表现出内涵和属性的一致性。(5)发展性和创新性。认为办大学,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绝不能急功近利。特色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外部办学环境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创特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3.影响大学特色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大学办学特色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进行分析,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既有外部的影响因素也有内部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目前学术界就影响特色化大学建设因素的研究还在不断地深入,综合各家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杰出校长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认为一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他们的办学文化思想和人格,无时无刻不影响着高校的发展方向,在现代大学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与灵魂作用。因此缺少杰出的、有创造力的校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国大学停步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2)优势学科的张力。认为任何一所大学不可能所有学科发展都占领学术制高点,而是结合本校传统、现实条件以及社会需求,选择最具生命力的学科进行建设,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以此确定高校的地位和影响,从而带动高校整体可持续发展。高校的特色化发展可以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形成特色学科群,因此没有形成优势的学科是大学缺少特色的原因之一。(3)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学校有名师、大师,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因而,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个性鲜明、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可以为高校的特色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势必影响大学特色建设。(4)集权化的管理方式。认为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干涉过多,使得高等教育资源高度集中并直接由政府进行支配,这种完全由政府垄断的管理模式必然使得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差,缺乏竞争力和主动性,效益低下,不利于高校增强办学活力和形成特色意识。(5)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每一所高校的创建、生存和发展一定程度上要受到社会对其需求的影响,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在我们的文化体系当中,除一些优秀文化外,同样也存在着一些诸如“保守”、“封建”的不良观念,而这些观念对于特色化大学的发展是不利的。(6)统一的大学评价制度。从目前大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来看,评价标准过于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大学分类标准的指导,用这种单一的指标来评估所有类型的大学显然是不公平的,它不仅无助于激励竞争,而且会产生消极的误导作用,导致许多地方高校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建设,逐渐削弱甚至丧失了自身优势与特色。

4.特色化大学的特色因子分类

关于特色大学特色因子的讨论,目前在学术界也无确实定论,较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详见表3。

表3 有关特色大学特色因子论述的代表观点举隅

(1)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特色。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等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这些宏观的指导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如果没有一套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随心所欲地去建设,是很难形成特色的。

(2)办学制度性特色。制度性特色首先是指办学的宏观管理体制,即学校由谁管理、怎么管理;其次是学校内部微观管理体制,包括学校内部的党政关系的处理、教学管理体制、科研管理体制、人才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后勤管理体制等,这些管理体制也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

(3)办学模式、办学方法特色。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法甚至具体的教学方法等都属于这个层次。这一层次可以说是一所学校建设的龙头,是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样这一层次也是最容易办出特色的。

(4)办学效果特色。在办学效果中最重要的是学科建设效果,其次是科学研究成果,再次是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有无特色,并非随意捏造,而应有优秀的办学成绩为其证明,否则再宏伟的建设蓝图,也是一纸空谈。

5.关于大学特色评价标准的研究

国内关于大学特色评价标准的研究很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刘智运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进展与特色评估》,李慧仙的《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与评指标体系的构建》,邹栎的《论高校办学特色建设与评估》,王燕的《本科教学评估“特色项目”探析》,段训虎的《对本科教学评估中“特色项目”的理性思考》,韦巧燕、罗秋兰、秦福利的《对本科教学评估中办学特色的思考》,李汉邦、徐机巍的《基于模糊测度的高等学校办学特色评估模型》等。

从现有的文献中发现,国内关于大学特色评价标准的研究还只限于浅层的表面研究,或是简单的推理思辨,缺少深层的实质性研究,而且大多数研究多局限于对现有本科评估中“特色项目”这一指标内涵的理解分析,对于怎样具体评价大学特色,从现有的文献中很难找到,因此怎样评价大学特色,构建大学特色评价标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 目前尚存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对大学特色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不深刻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于影响大学特色建设的因素分析过于表面化,过多地将影响大学特色建设的因素归于学校内部原因,认为诸如学校办学理念、校长及学科建设等因素阻碍了大学特色化的建设,忽视了学校外部的因素,而实际上大学特色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从目前有关研究文献来看,有关国家政府引领大学特色形成的角色导向的论述,存在“浮光掠影”的倾向,即只做表面评析,缺少深层阐发。

我国大学出现“千校一面”这一现象,很大原因与学校外部因素有关,而这其中政府和社会环境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要有特色,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导向,更离不开整体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学校只有在政府提供明确的指导下,并结合其所处地方社会环境,加之学校内部的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建设,才能进一步形成特色。

(二)缺少有效的大学特色评价标准

事实上,评价一所大学是否有特色,必须要有一套对应的评价标准。而就现有的教育部本科评估方案来看,关于大学特色评估的部分过于简单、过于平面化,缺少具体的、立体化的大学特色评价标准,这样在评估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准确的现象,从而导致评估结果的失真,进而阻碍学校特色的形成。大学特色的评价和以往任何一项教育评价都有所不同,特色评价应该强调“量化与质化”相结合,以“质化”为主的评价原则。过于强调“量化”的评价,以“数字”的多少来评价一所大学是否有特色,一方面违背了大学特色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会出现为评估而建设的现象,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特色评价下的模式化建设,其结果不但形成不了特色,相反则会使得学校越来越雷同。

综上所述,建设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多层次的、立体化的大学特色评价标准应是建设特色大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伯顿·克拉克. 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96.

[2] 李志峰,周璇. 哈佛大学的特色发展战略及其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1-44.

[3] 李颖,李名梁.国外大学办学特色形成的因素分析及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6-169.

[4] 何红梅. 美英大学特色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探讨[J].中国电力育,2008(15) :216-217.

[5] Valle A,Ramon G C,Jose C N.Multiple goals,motivation and academic learning[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73(1):71-87.

[6] Melanie M. Cooper,Charles T. Cox, Jr,Minory Nammouz et al.An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Groups on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and Abilities[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2008,85(6):866-872.

[7] 约翰·布伦南,特拉·沙赫.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一个关于高等院校评估和改革的国际性观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98.

[8] 葛新斌,姜英敏. 日本大学教师评估制度改革动向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9):76-80.

[9] 刘盛纲.美国加拿大高等教育评估[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101-135.

[10] 韦巧燕,罗秋兰. 高校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3-4.

[11] 肖海涛,向春. 论大学特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大学教学,2007(2):27-29.

[12] 刘尧.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2):87-91.

[13] 郭秋平.办学特色的认识途径及评价标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5):5.

[14] 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课题组.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3):17-23.

[15] 李名梁,陈士俊,王以梁. 我国大学特色办学的现状及路径选择[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4-18.

[16] 李化树.论大学办学特色[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5-83.

[17] 段宝岩. 培育大学特色 建设特色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13-16.

[18] 杨天平,刘爱生. 中国大学办学特色探析[J].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2010(3).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医的特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