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丹,严隽陶,胡军
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康复医学在医疗、科研、教育等领域快速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从1982年至今经过30年发展,以其独特的中医传统康复思想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潮流相融合,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目前也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学科的发展要靠科学研究来引领,要靠科研成果在本领域内的传播来推进,科研只有反映最新动态,才能发挥其学术指导作用[1]。为了解当代中西方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6种SCI收录的国际康复期刊、3种中国康复统计源期刊近1年内刊文的调研,比较国内外康复科研研究方法及选题方向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康复医学选题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康复科研的发展趋势。
1.1 外刊资料 选取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的影响因子排序前6名的国际康复期刊6本,详见表1。检索MEDLINE上收录的该6本杂志2010年6月~2011年6月发表的所有论文共927篇,以系统等距抽样法抽取92篇论文,按文献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
1.2 中刊资料 选取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中国康复学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前4名的杂志(排除影响因子排名第3名,但专科属性太强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见表2。检索3本杂志2010年6月~2011年6月发表的所有论文共1177篇,以系统等距抽样法抽取117篇论文,按文献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
表1 SCI收录康复期刊前6位影响因子排序表
表2 中国康复医学统计源期刊前4位影响因子排序表
科研方法是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综述及其他几个方面来分析,通过比较可了解国内及国际期刊在康复领域研究方法中的不同。见表3。
科研选题是从临床康复、康复管理、康复教育、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基础康复研究及其他几个方面来分析,通过比较可了解国内及国际期刊在康复领域科研选题中的不同。见表4。
3.1 康复学科科研研究方法分析 从康复科研研究方法角度出发,中西方的研究方法基本相同,但西方科研方法定性研究占有较大比重(12%),而国内定性研究几乎为0(0.85%)。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用在很多领域:社会学、人文地理学、临床科学与心理学、康复、护理、旅游、教育、信息系统、营销等。在过去10年,定性研究方法因为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被越来越多的健康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接受[2]。
表3 6种SCI收录康复期刊、3种中国康复统计源期刊1年内刊文研究方法分析[n(%)]
表4 6种SCI收录康复期刊、3种中国康复统计源期刊1年内刊文选题分析[n(%)]
Baum指出,定性研究非常适合研究复杂的情形,并且在很多方面有助于公共卫生研究,而康复医学涉及身体、心理、个体活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功能恢复,相对复杂,因此可使用定性研究方法[3],而且,这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以后将会越来越多,这从国外研究中定性研究所占的比重可见。
另外,在西方康复科研方法中,有一定数量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系统评价是根据某一具体的临床问题,采用系统、明确的方法收集、选择和评估相关的临床原始研究,筛选出合格者并从中提取和分析数据,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Meta分析是指采用统计方法,将多个独立、针对同一临床问题、可以合成的临床研究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目前,国外文献常常将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交叉使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研究的内容包括病因、诊断、治疗、预后、预防、卫生经济等各个方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被推荐为疗效评价的金标准,临床医师能更快、更准确、更方便地了解最新医疗措施,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医疗质量,此类研究的数量也从1990年的7篇上升至2007年2653篇(各个领域)[4]。
3.2 康复学科科研选题分析 从康复医学科研选题方面看,中西方覆盖面基本相似,但程度有所不同,目前研究仍是以临床康复为主,国外占75%,国内占58.1%;在康复管理、康复教育、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4个方面国外研究占18.3%,国内占10.1%;基础研究国外占5.4%,国内占15.4%。
3.2.1 临床康复 21世纪初,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健康与疾病,在治疗时充分考虑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与此同时,康复学科领域里有很多相关研究是有关社会心理方面,如“急性癌症患者社会心理压力测评”[5]、“物理治疗如何治疗疼痛恐惧症、情绪低落”[6]、“肌肉骨骼功能紊乱者的心理测评”[7]等均与社会心理康复有关。但从科研的选题角度出发,临床康复仍然是目前科研的主要内容,在康复治疗手段中仍然是以物理治疗为主,伴有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等。除此之外,国内部分研究是采用中国传统疗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如“McKenzie法配合电针及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8]、“穴位注射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9]等。
3.2.2 社区康复、家庭康复 随着康复方法和体系的不断进展,世界各国的康复专家认识到单纯的医院或康复中心的医疗模式不能起到应有的疗效,还应有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的补充。社区康复、家庭康复也称为基层康复,主要是在社区范围内,依靠社区资源,以简便、实用的方式为本社区病、伤、残者就地服务,并强调发动社区、家庭和患者参与,以医疗、教育、社会、职业等全面康复为目标。与此相关的研究有“社区神经康复中护工的负担及需要量”[10]、“湖南省工伤保险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的初探”[11]。医院或康复中心的康复与社区、家庭康复是相辅相成的,医院、康复中心的康复是基础,社区、家庭康复是有效延伸。
3.2.3 康复管理和康复教育 2005年5月25日,WHO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在有关“残疾与康复的决议”中明确指出,“残疾,包括预防、管理和康复”,可见“管理”在系统的康复流程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也有少数研究是针对此内容,主要是腰背痛管理[12]、肌肉疼痛管理[13]。康复学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康复教育,所以与此相关的研究内容也占有一定比例,如“实践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14]、“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阶段考试体系的构建与实践”[15]、“康复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心肺复苏教学的区别与联系”[16]、“康复领域的学习方法介绍”[17]。
3.2.4 其他 除上述康复学科的选题内容外,其他的像医改模式、国际功能与残疾分类(ICF)框架在康复中应用、康复工程、康复医学未来发展方向、康复相关法案探讨、康复相关资质认定、康复评定工具、新的康复方法的使用等相关内容也是目前康复人员感兴趣的选题。
[1]袁长蓉.当代护理科研选题方向及其趋势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11,22(11):1-2.
[2]Reid C.The Wounds of Exclusion:Poverty,Women's Health and Social Justice[M].Edmonton:Left Coast Press,2004.
[3]Baum F.Researching public health:behind the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methodological debate[J].Soc Sci Med,1995,40(4):459-468.
[4]Zwarenstein M,Goldman J,Reeves S.Inter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effects of practice-based interventions 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healthcare outcome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9,7(8):1057-1062.
[5]Senf B,Brandt H,Dignass A.et al.Psychosocial distress in acute cancer patients assessed with an expert rating scale[J].Support Care Cancer,2010,18(8):957-965.
[6]Bergbom S,Boersma K,Overmeer T,et al.Relationship among pain catastrophizing,depressed mood,and outcomes across physical therapy treatments[J].Phys Ther,2010,91(5):5-6.
[7]Roy JS,Desmeules F,MacDermid JC.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presenteeism scales for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a systematic review[J].J Rehabil Med,2011,43(1):23-31.
[8]Cauraugh JH,Naik SK,Hsu WH,et al.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gait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J].Clin Rehabil,2010,24(11):963-978.
[9]Basciani M,Di Rienzo F,Fontana A,et al.Botulinum toxin type B for sialorrhoea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three doses[J].Dev Med Child Neurol,2011,53(6):559-564.
[10]Bartolo M,De Luca D,Serrao M,et al.Caregivers burden and needs in community neurorehabilitation[J].J Rehabil Med,2010,42(9):818-822.
[11]刘辉霞,周鹏翔,申美平.湖南省工伤保险社区康复服务模式的初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991-994.
[12]Main CJ,George SZ.Psychosocial influences on low back pain:why should you care?[J].Phys Ther,2011,91(5):609-613.
[13]Fuentes JP,Armijo Olivo S,Magee DJ,et al.Effectiveness of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musculoskeletal pai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hys Ther,2010,90(9):1219-1238.
[14]张雁.实践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99-900.
[15]李洪霞,张凤仁,赵扬,等.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阶段考试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2):190-191.
[16]赵欣,王强,王增春,等.康复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心肺复苏教学的区别与联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5):500.
[17]Smits DW,Verschuren O,Ketelaar M,et al.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styles in rehabilitation[J].J Rehabil Med,2010,42(7):697-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