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医院普通外科手术医师切口感染专率调查

2012-09-22 07:58钟振锋杨洁炜萧帼穗王宏荣丽娟
当代医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感染率危险切口

钟振锋 杨洁炜 萧帼穗 王宏 荣丽娟

外科手术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之一[1]。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可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增加病人费用,影响预后。为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本研究对某综合医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10年1月1日~2010年6月30日在某综合医院实施腹部手术的53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男性322例,女性212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54.6岁。

1.2 监测方法 监测数据来源: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于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手术记录、麻醉记录、病案首页等客观资料。

手术部位感染诊断: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相关诊断标准。手术部位感染计算时间限定为无植入物术后1个月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

监测方法与指标:按照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相关规定,以手术时间、切口类型、ASA麻醉评分(评分标准见表1)作为影响每位医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的依据。

表1 手术患者危险因素的评分标准

监测指标:包括11位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平均危险指数、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2 结果

2.1 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534例手术患者中切口感染19例,切口感染率为3.6%,其中以表浅切口感染为主,共有15例,占78.9%。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为主。各种类型手术切口感染率,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的为胃肠穿孔手术,可能由于胃肠道穿孔所致的腹腔感染较重所致。疝手术及肝胆道手术无手术切口感染,其余有切口感染的手术类型中,胃肠穿孔手术与阑尾手术感染率有显著差别(χ2=7.6,P<0.01),其余手术类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2.2 各危险因素与感染关系 此次监测的手术时间范围为15~370min,75%的手术时间为145min。手术时间≤75%与>75%的感染率无明显差别(χ2=0.63,P>0.05);而污染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清洁、清洁-污染手术切口的感染率(χ2=15.45,P<0.01);此外随着麻醉评分的升级,手术切口感染率也有所升高(χ2=4.75,P<0.05),见表3。

表3 各危险因素与感染关系

表4 危险因素等级与感染关系

表5 主刀医生手术切口感染专率

2.3 各级危险因素与感染关系 危险指数评分为0级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1%,1级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5.1%,2级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8.8%,3级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5%,随着危险因素等级的提高,感染率明显上升(χ2=13.31,P<0.01)。见表4。

2.4 手术医生感染专率 11位主刀医生共有534例手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有19例,感染率为3.6%,调整感染率为6%,与国内以往监测报道相仿[2]。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医生有4名,调整感染专率高于科室平均水平(6%)的主刀医生有3名。见表5。

3 讨论

3.1 开展手术医生感染专率监测及反馈的目的 使每位手术医生及时了解其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的动态,并能与同科室其他手术医生相比较而了解自己手术质量的水平。同时可以促使手术医生及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寻找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改进手术操作及手术后医护处理的质量,以降低感染率。为保护医生的积极性,此次各医生的专率如实反映给临床科主任,但在科内不宜公开,可使用代码如A.B.C等,使各主刀医生只知道自己的代码,在表中查找自己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3.2 调整感染专率的比较及其意义 调整感染专率是对感染专率的校正,排除手术危险因素的干扰,比普通的感染专率更具有可比性。本调查采用卫生部最新规范中的3项感染危险因素作为评分依据,较以往调查的4项因素更为科学、客观、准确[3-4],如使用75%作为手术时间分级、剔除择期/急诊手术作为危险因素的混杂影响。由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涉及患者及手术操作两方面的多种因素,因此未对所有因素进行统计学一一比较。

3.3 监测结果提示 随着危险指数的增高,感染概率随之升高,尤以2~3级升高显著(P<0.01)。这提示手术医师在做各类手术之前必须考虑到所涉及到的各种危险因素,做好充分准备,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从而减少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3.4 监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此次监测的切口感染病例为手术医生主动上报及我科查看病历进行漏报调查综合统计,但不排除仍有漏报病例。而且有可能出现部分负面影响,不排除某些医生为“降低”本身术后切口感染专率,增加了漏报率或减少了病记中的相关描述,影响下一次调查及我科日常监测。因此,科室负责人应该加强宣传培训,科内人员应了解调查监测目的,提高院感防控意识。临床医生应重视院感病例的主动报告及病原学检查,按照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1]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3.

[2]郑海波.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270-271.

[3]易洪仪,王效杰,唐英.手术医生切口感染专率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9-30.

[4]吴睿,陈冬枝,万琳.普通外科手术医师切口感染专率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4):329-330.

猜你喜欢
感染率危险切口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喝水也会有危险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拥挤的危险(三)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