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自我和谐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2012-09-22 14:16
统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刻板灵活性消极

马 瑾

(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陕西西安710049)

高校贫困生自我和谐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马 瑾

(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陕西西安710049)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1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贫困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两种自我和谐水平以及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种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有显著的影响。

自我和谐;应对方式;高校贫困生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和谐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因为只有一个人对自身、环境及期望达到和谐统一时,才能接纳信任自己,正确地对自己的能力及现实状况做出客观评价,从而做出务实可行的决策。有关研究表明,如果个体体验到的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自我的不和谐状态。为了维持自我和谐,个体就会采取各种应对方式,这样就为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1]。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学费制度改革以来,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并呈逐年迅速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长期经济拮据的巨大压力,容易造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困惑和障碍,导致自我不和谐以及性格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与非贫困生相比,他们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严重地会导致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所以,探讨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就显得十分必要。

应对方式是个体摆脱精神紧张的自我心理适应和心理支持机制,可简单理解为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与压力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重要中间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压力的后果和严重性,对个体的自我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2]。该研究旨在通过对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对方式关系的探讨,为提高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提供心理学依据,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312名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306份问卷,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为96.73%。其中,由学校审定的贫困生132人,非贫困生164人。

(二)研究工具

1.自我和谐量表。本文采用王登峰根据Rogers自我和谐概念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CCS),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包括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主要反映个体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刻板性主要体现个体处理问题时的思维刻板程度,反映个体较为古板、僵化,不能根据事情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自我的灵活性则与自我的刻板性相反。本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1为完全不符合,2为比较不符合,3为不确定,4为比较符合,5为完全符合)。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两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越低;自我的灵活性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和谐程度就越高。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计为总分,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组成,包括20个项目,采用4级计分法(0为不采取,1为偶尔采取,2为有时采取,3为经常采取)。

3.研究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要求被试做出独立、客观的自我评定。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的比较

对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见表 1)。

表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自我和谐量表评分比较(M±SD)

(二)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

对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应对方式上,两者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应对方式量表评分比较(M±SD)

(三)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显示,除自我的刻板性与积极应对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外,自我和谐各分量表以及总分均与两种应对方式有显著的相关性(见表3)。

表3 贫困生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四)贫困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个体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的预测程度,运用逐步多元回归法,以自我和谐分量表得分和总分为因变量,以两种应对方式为自变量,考察两种应对方式的回归效应(见表4)。

表4 贫困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除了积极应对对自我的刻板性无显著的预测作用外,两种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各分量表以及自我和谐总分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四、分析讨论

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反映的是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自我对能力的评价,它所产生的症状更多地反映了个体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在贫困生自我和谐量表中,此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自我与现实经验越不和谐,主观幸福感越低,有神经质倾向[3]。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校贫困生自我与经验的和谐水平低于非贫困学生。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倾向于对自我的能力做出负性评价。由于经济条件和物质生活明显不如别人,贫困生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容易产生自卑感,认为自己先天不如他人,感到无能为力,往往会放弃一切积极的努力,消极地面对生活,久而久之,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自我的灵活性反映的是个体自我有较高的反省能力和自尊水平,愿意求助他人,这有助于提高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协调性。分数越高,表明自我的灵活性越强。高分者有发展自己个性的强烈愿望,能尽快调整心情,适应新环境,以期在日后取得好成绩。相反,自我灵活性低者,多有自卑感,对现实的适应缺乏主动性[3]。多数贫困生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生活状况单一,他们接受的新鲜事物较少,信息量较小,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思维受限,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能进行合理的分析,表现为爱钻牛角尖,认死理,喜欢用放大镜来看待事物的消极面。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应激时所做出的认知行为努力[4]。在应激状态下,个体应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会帮助个体增强自信;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加大问题的困难程度,从而使个体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本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较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如通过与人沟通、讨论,向他人求助等)来解决问题,他们不善于缓解内心的紧张与压力,而更多的是以消极的应对方式来面对挫折,这样一方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容易使自信心受挫,价值感降低。

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的使用与自我和谐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而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2]。个体在应激状态下,如果能以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方式,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就会尽快走出困境,摆脱内心的冲突。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体能够逐渐丰富和完善解决问题的经验,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最终完成自我与经验的统一,达到自我和谐状态。相反,个体如果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遇事退缩,自我封闭,则容易导致自卑和孤僻心理,而陷入不和谐状态。如此循环,必然会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因此,应注重对贫困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帮助其提高自我和谐水平。

五、教育对策

第一,与贫困生进行面对面谈心。罗杰斯认为最理想的情况是,对成长中的个体尽量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其在自然的情境中形成自我和谐的观念,从而奠定其自我实现的人格基础[5]。为此,教师可以和贫困学生开展面对面地谈心活动,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为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教育贫困大学生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分析自己个性中的优缺点,养成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一道道难关的突破、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建立信心,从而使他们在面对任何事情、做出各种决策时不会畏首畏尾、举棋不定。

第二,切实加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要做到自我和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经常组织贫困生开展团体辅导训练,如沙盘游戏、“攒钱”游戏等,在活动中培养贫困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鼓励贫困大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关心和理解他人,主动与他人交往,而不是消极回避。

第三,加大对贫困生的支持力度。在平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贫困学生提供各种锻炼机会,例如安排他们参加勤工助学,鼓励他们拼搏奋进,对贫困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此类活动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自我和谐水平。

第四,切实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优秀学生在同学中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组成宣讲团,深入到大学生中间讲成长、谈体会,以点带面,示范引导。为此,学校可通过党组织生活、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优秀贫困大学生介绍其在大学期间的成长经历和真切体会,为贫困生提出最真诚的建议和忠告,从而帮助和引导贫困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全面提高,达到自我和谐。

[1]肖沛雄,陈国海,许国彬.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55.

[2]李志凯.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960.

[3]王 军.工科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6):1502.

[4]辛 勇.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149.

[5]李 洁,朱晓斌.杭州高校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146.

[责任编辑:李 莉]

Relation between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nd Coping Styles for Poor College Students

MA Jing
(Nanyang Colleg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This paper applies SCCS and simpl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to 312 college students,and analyzes the mutual relation between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nd coping styles for poor college stud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difference existing in disharmony in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nd coping styles for poor college students and ordinary college students.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coping style;poor college students

G641

A

2095-106X(2012)02-0058-04

2012-04-26

马 瑾(1982-),女,新疆乌鲁木齐人,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教师,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刻板灵活性消极
钢包精炼炉(LF)作为可削减负荷的灵活性评估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新型储换热系统在热电联产电厂灵活性改造中的应用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中性自由
基于SVD可操作度指标的机械臂灵活性分析
更纯粹的功能却带来更强的灵活性ESOTERIC第一极品N-03T
让自己发光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