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妍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研究
张 妍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构建和谐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是辅导员的一种责任,也是新形势下对辅导员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了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二者关系不和谐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师生和谐关系;大学生德育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教育中心,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积极作用。其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在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生活辅导、就业辅导等管理,与学生接触最多,自然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作为学校与学生间的纽带和桥梁,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和谐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也是新时期实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素质教育并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和专业化的辅导员人才,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辅导员的职业价值,使双方共赢、共同成长。
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做到相互尊重、平等交流,自然就会拉近彼此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大大减少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逆反心理,消除对辅导员德育教育的偏见,相信老师所讲所说的都是为他们好,从而信任老师。辅导员与学生平等友爱,互相激励,共同学习。在这种平等的育人环境中,学生会乐意接受辅导员的教导,主动找辅导员寻求帮助;辅导员也会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样以来,自然会奏出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乐章。与之相反,如果辅导员在学生面前时时刻刻都表现出管理者的形象,学生就会害怕、畏惧辅导员,对辅导员产生敌意,这种紧张与冷漠自然会拉远师生间的距离,不利于双方的交流。
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会产生相对自由与民主的校园氛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作用。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教育环境自由民主,使得大学生思想得到了解放,学生们个性多样化,价值追求多元化。学生们少了循规蹈矩,多了畅所欲言,思维变得更加灵敏,想象力更加丰富多彩,思路更加清晰通畅,从而提高了创新能力。
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可以促进大学生高尚品德的养成。学生在和辅导员的交往过程中,可以从辅导员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正先前不正确的行为,渐渐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评价,看看是否达到辅导员的期望和学校的要求。德育工作如果仅仅采取讲课或作报告等一味地对学生进行说教的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注重道德观念认知而轻视道德内化,不注重德行的养成。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不仅可以使双方观念相互认同,情感变得融洽,行为变得目标一致,而且这种和谐良好的氛围,将德育的内容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有助于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通过辅导员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在无形之中使德育的时效性获得提高。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快乐的价值观。学生刚刚从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涯中进入到象牙塔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思想观念还不成熟,会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势必需要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要做到这些,辅导员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予以针对性的教育。但是,现今的状况是学生遇到困难时更愿意通过网络与陌生的网友诉说,也不愿与辅导员进行交流,如此师生关系下的德育只能“无的放矢”。只有在平等相待、坦诚相见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与辅导员进行沟通,诉说内心想法;辅导员也才能掌握学生心理特征,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合理需要。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生关系应该是亲如父子,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尊重学生。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但信息时代下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辅导员与学生的不理解、不亲密,影响了彼此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传统师生关系特别注重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而且“尊师重教”作为社会道德的要求,辅导员也需要得到学生的尊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很自然地把辅导员看作是领导,是发号施令者,辅导员具有绝对的威严,学生需要绝对的服从。这样以来,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了畏惧心理,自然就认为自己与辅导员是不平等的,在遇到挫折困难时不去找辅导员,阻碍了双方的沟通。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人们的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和思维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被誉为“象牙之塔”、“精神殿堂”的大学校园也未能幸免,功利主义之风在校园中蔓延滋长,纯洁的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少了许多“人情味”,多了许多“金钱味”。
在高等院校,辅导员要负责学生的评优评先、助学贷款、贫困生补助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申请、班干部的选拔、入党积极分子评审等工作,学生接近辅导员的目的是希望获得一定好处,比如使自己的成绩合格、优先入党、获得奖学金等。在高校的素质教育测评中,辅导员为了在测评中取得高分,也要做到迎合学生,赚取学生更多的满意度。这样,辅导员对学生逃课、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考试作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置之不理。如今,辅导员与学生间的关系更加体现的是“现实”的需求,早已不是曾经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了。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需要双方都主动自愿参加,在言语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思想、经验和情感等多方面的更深层次的沟通。当今的校园中,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淡化,仅仅表现出信息的传达与接受的过程。大多数的独生子女都会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大学辅导员的存在。就算遇到与学习有关的问题,甚至是遇到心理方面、交友方面、工作方面的问题,也不会轻易向老师求助。即使个别学生去找辅导员求助,但往往找不到辅导员,或者辅导员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交流,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不去找辅导员了。也有一些辅导员没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换位思考”去和学生沟通,久而久之就远离了学生。
与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氛围相比较,大学的学习环境比较宽松与自由。学生在心理变得成熟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甚至不理解学校的管理模式,处处对抗学校的管理制度,比如随意逃课、考试作弊、不尊重教师等。这些行为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为校园的发展注入了不和谐之音。辅导员有时不能传达好学校相关制度的精神实质,无法有效地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熟视无睹,也加剧了师生间的矛盾。
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它可以迸发出巨大的教育能量,增加学生对辅导员的亲近感,提升辅导员的责任感,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要建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需要从辅导员、学生、学校三个层面均做出努力。
1.以人为本,关爱学生。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真心诚意地用父母之心、兄弟之情、师生之爱去呵护温暖学生。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要带好新一代的大学生,辅导员靠空洞的说教和形式化的训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人性化管理,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得到学生的理解与体谅。
比如,大一学生刚入学,面对新的陌生的环境,不可避免的会想家,不适应环境。辅导员在值班时就要和学生坐一坐,讲讲自己当年上大学时的故事,和他们随意聊聊各自家乡的生活,让大家多接触认识,有助于缓解新生心里的孤独寂寞。在事先已经调查清楚学生情况后,主动找学生聊天,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很关心他们,也让学生知道以后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了困惑,都能主动找老师,老师会热心地帮助他们。辅导员在学生过生日送上一句生日的祝福话语,会让学生倍感温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这是大学生典型的“四点一线”生活写照。毫无疑问,宿舍是学生在学校的小小的“家”,学生在这个“家”里面展现的是真正的完整的自己。辅导员常去这个“家”里面坐坐,常进教室走走,和仅仅学期开学和学期结束时去教室和寝室看看,在其他人眼里可能没什么区别,在学生眼里就不一样了。辅导员多去转,自然就有机会接触普通的学生,了解他们所想所需,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做自己的工作。在学生面临毕业的时候,辅导员要多帮助学生寻找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把他们顺利地送出校园。人是感情动物,当老师用爱去引导学生时,学生自然也会用同样的感情回报你。当辅导员把学生看成朋友来对待,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学生自然而然就尊敬你、爱护你,在任何时候觉得只要找到你,就有回到了家人身边的安全感,这样关系自然就近了。
2.提高自身修养,做好引路人。辅导员是教育学生做人的人,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个人品高尚、极具人格魅力的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一定是更深刻和更持久的。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以个人道德素质、心理品质、个人学识为基础,通过所言所行表现出来。
辅导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学生学习的榜样。辅导员要有乐观的情绪,对挫折、困难、逆境等要有相当的忍耐力、承受力;要有自信心,勇于并敢于接受生活、工作中的挑战。在信息时代,作为知识群体的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关注国内外大事。作为大学生的贴心朋友,辅导员也不应是“门外汉”,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和学生息息相通,交流方便。辅导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容易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辅导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观察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人做班干部。在工作上,辅导员应热情耐心、认真负责、平易近人、以身作则,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这样,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围绕在辅导员周围,以辅导员作为自己人生的榜样,和辅导员的关系自然就密切,班集体自然就更加团结了。
3.耐心工作,积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辅导员在做工作时候,不仅仅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面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比如贫困生,辅导员要看学生档案,分出不同程度的贫困生。辅导员要多去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让贫困生既不会感到自尊心受损,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辅导员要积极地为贫困生介绍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岗位,引导他们把这种经济上的困难当成一种磨练,从而摆脱自卑的心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并把“贫困”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在学生就业时,辅导员要耐心指导学生择业、就业,帮助联系就业办、人才市场,讲解档案、户籍保管的注意事项。这些实际的工作,要比单单口头教育引导效果好得多。
4.注重交流,提高服务质量。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求辅导员管理服务要创新,在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辅导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 聊天、MSN、E-mail、BBS、博客等多种网络手段,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有的话学生当面不会说,在网上却可以畅所欲言,这样辅导员可以很快得到学生方面的信息,利于工作的开展。
现实生活中,辅导员要面对大量的工作,应付各类问题,如评优评先、宿舍评比、贫困生助学贷款、贫困生补助发放、处理突发事件等。同时,辅导员面对的学生人数也多,最少也超过了一百人,个体的辅导员与如此多数量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沟通得好自然好,沟通不好自然会增加双方矛盾。所以,解决好沟通问题就需要辅导员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艺术技巧。辅导员既要注意与单个学生的交流,也要注意与全班人的交流;既要多和班干部沟通,也要和其他学生沟通。
学生要尊师重教,加强与辅导员的交流交往。首先,学生要在心理上尊敬辅导员,把辅导员当成良师益友。其次,要主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让辅导员在学习方面不为自己费心。再次,要积极配合辅导员的工作,多与老师沟通。比如,学生可以参加寒暑假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农村、走进农民、走进生活,不懂就问辅导员,这样既增强了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也增进了与辅导员的交流,师生关系自然和谐。
宽松、宽容、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师生间自由、平等、积极地进行交流,有利于教育亲情的回归。学校要借鉴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各项制度,调动辅导员与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在辅导员管理制度方面,要制定合理的辅导员考核评价标准,将与学生交流、改善教学模式等列入考核内容。此外,要积极建立师生交流平台,除了课堂这一平台外,还要注重运用课外平台,如师生联欢会、网络平台、校园贴吧、师生趣味运动会等。学校要提供一定的经费开展这些活动,给辅导员与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这将会大大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间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追求。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在新形势下把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更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要,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把辅导员视为朋友与可以信赖的人,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我会得到建立与巩固。
[1]周六春.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32):174-175.
[2]谢心灵,姚贵明.高校青年学生工作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3).
[3]李大勇.试论建设和谐的高校辅导员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20).
[责任编辑:冯 霞]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ZHANG Yan
(Faculty of Business Languages,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team of teachers in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counselors leads the dominant forc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colleges.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unselors,and also is an important issu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is article takes the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analyzes the status and causes of not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and finally puts forwards the countermeasures.
higher school counselor;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college moral education
G643
A
2095-106X(2012)02-0067-04
2012-05-18
张 妍(1982-),女,山东青岛人,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研究方向是大学生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