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12-09-07 03:07邢卫松
胃肠病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比容川芎嗪全血

陆 珉 邢卫松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2610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胰腺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可诱发AP,并促使水肿型胰腺炎发展成出血坏死型胰腺炎[1]。探索血液循环因素在AP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改善AP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日益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通过应用川芎嗪治疗AP并评估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期为改善AP血液循环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2003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2]的诊断标准,纳入2010年8月~2012年2月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P患者62例。排除血清淀粉酶升高低于正常值3倍且B超、CT、MRI无胰腺形态学改变者。研究方案经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方法

患者入选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禁食、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正氮平衡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240 mg qd,疗程10~15 d。对照组不予额外处理。

三、血液流变学检测和AP病情评估

采用旋转式黏度计(锥板式)、光密度测定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黏度高低切变率、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血清淀粉酶含量;记录患者腹痛情况。

四、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一般情况

治疗组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8~80岁,平均(52.3±12.7)岁;对照组患者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9~86岁,平均(54.3±11.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低切变率、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ESR、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高/低切变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ESR、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 <0.05)(见表1)。

三、治疗后AP病情评估

治疗组患者3 d内腹痛缓解率、WBC计数正常率、血清淀粉酶下降500~1000 U/L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5 d后腹痛缓解率、血清淀粉酶下降≤500 U/L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见表2)。

讨 论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内皮细胞损伤是AP早期的重要病理改变[3]。研究[4]发现,胰酶活化伴激肽和毒性物质释放是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导致患者机体凝血机制障碍,使大量血浆漏入间质液,引起胰腺和全身血液流变学改变,诱导组织器官低灌注性损伤。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

全血黏度(mPa/s)组 别 例数高切变率 低切变率血浆比黏度 血细胞比容(%)ESR(mm/h) 纤维蛋白原(g/L)血小板聚集率(%)治疗组治疗前 30 7.02 ±0.90 8.32 ±1.30 1.95 ±1.10 52.0 ±9.0 20.12 ±11.41 3.82 ±1.20 70.8 ±18.2治疗后 30 6.01 ±0.72* 7.24 ±1.20* 1.73 ±1.00* 46.0 ±8.0* 17.80 ±12.13* 3.10 ±1.97* 56.4 ±14.2*对照组治疗前 32 7.00 ±1.00 8.30 ±1.50 1.94 ±1.20 51.4 ±8.4 21.65 ±12.57 3.75 ±1.16 72.0 ±19.8治疗后 32 6.65 ±0.90* 7.79 ±1.20* 1.90 ±1.30# 49.8 ±8.6# 20.75 ±0.90# 3.68 ±1.33# 68.0 ±18.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AP病情评估n(%)

AP患者在发病24 h内即可发生血液黏度升高[4]。短暂性缺血、血黏度升高使胰腺腺泡细胞对酶的降解性损伤更为敏感。缺血可导致钙离子内流增加,破坏胰腺腺泡溶酶体膜,释放溶酶体酶,从而激活胰蛋白酶原。此外,AP产生的大量炎性介质可诱导白细胞趋化,血小板活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P 物质、补体成分(如C5a)等物质产生增加,加速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红细胞电泳迁移率,使血液黏度升高,微静脉、小静脉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最终引起胰腺组织缺血性病变。Vaccaro等[5]发现,胰腺微循环障碍在AP发生后3 h即可出现高峰。因此,改善AP患者血液流变学紊乱,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胰腺微循环恢复是治疗AP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医学认为川芎性味辛温,行气开郁,活血化瘀,舒挛止痛。注射用盐酸川芎嗪系从川芎中精制提炼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从而抗血栓和溶血栓。本研究结果表明,在AP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后,患者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ESR、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改善,且AP病情严重程度有所缓解,表明川芎嗪可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和微循环,对AP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研究[3]表明,川芎嗪具有拮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作用,并可激活、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高血清中抗氧红细胞抗体的水平,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由此可见,在AP的治疗中及早加用川芎嗪可显著改善胰腺微循环,缓解AP的病情发展。

1 林庚金主编.消化病新进展[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25-226.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3):236-238.

3 袁耀宗主编.胰腺病学新进展与新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12-114.

4 Brown A,Orav J,Banks PA.Hemoconcentration is an early marker for organ failure and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J].Pancreas,2000,20(4):367-372.

5 Vaccaro MI,Ropolo A,Grasso D,et al.Pancreatic acinar cells submitted to stress activate TNF-alpha gene expressio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0,268(2):485-490.

猜你喜欢
比容川芎嗪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
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意义
新鲜抗凝全血对Sysmex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