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玲
【摘要】中原文化圈建设是河南文化建设的战略构想,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等特点。高质量完成这项工程必须有坚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创新机制,汇聚文化人才,做好宣传以及加大财政投入与吸纳社会资本等。只有建立健全保障体系,才能建设一个品位高、特色显、活力强、影响广的中原文化圈,才能提升河南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原文化圈 保障体系 构想
在河南省快速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征程中,中原文化圈建设成为其强大的推动力量。为使中原文化圈建设卓有成效,必须建构良好的文化建设保障体系。
制定中原文化圈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①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核心,加快中原文化圈建设步伐,必须全面、细致、系统地制定中原文化圈建设规划,明确中原文化圈建设的思路、方向、任务、措施等。
制定中原文化圈建设整体规划。根据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十二五”期间文化部规划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二是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三是加快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是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加快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方面,一方面是要继续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让中国的文化企业走出去。”②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宗旨,结合河南省的文化建设现状,省委省政府要组织文化部门制定好中原文化圈建设规划,提出明确的中长期奋斗目标,为河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作出整体规划,为落实中原文化圈建设提出纲领性的意见。
做好中原文化圈建设的专项规划工作。中原文化圈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极其丰富,拥有极为复杂的指标体系。它既包括中原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在中国文化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的竞争力,文化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文艺精品在全国的美誉度,文化名人的知名度,还包括全省人均文化事业费的数量,文化事业费的投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当地的文化消费水平,能否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等多项指标。因此,在中原文化圈建设过程中,要对中原文化圈建设的项目进行明确分类,做好各专项规划建设工作。在宏观上做好两方面的规划:一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二是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是强调“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在微观上,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规划: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规划,二是艺术精品生产体系的规划,三是文物保护体系的规划,四是文化市场体系的规划,五是文化产业体系的规划,六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
制定中原文化圈建设的区域文化规划。河南省“‘三山一河的地理环境和久远的历史渊源,使河南省不少地市在文化资源上有文化共性,甚至有交织难解之处。黄河文化、中原文化、河洛文化,黄帝文化,伏羲文化、黄土文化往往在内涵上互有交叉,表现为文明起源的一致性。但这种文化的分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如洛阳是河洛文化和东周文化,郑州、安阳是商文化,商丘、周口是宋陈文化,南阳是东汉文化,许昌是三国文化,三门峡是虢国文化,濮阳是龙文化,开封是宋文化等。”③面对资源形态各异的区域文化资源,文化建设的大政方略需要因地制宜,做好区域文化建设规划,以大力推进中原文化圈建设的整体进程。各市县要配合中原文化圈建设,根据中原文化圈建设的整体规划,结合各地域的文化特点,充分利用各地域的文化资源优势,制定地域文化建设规划。
创新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中原文化圈建设
中原文化圈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文化建设工程,需要切实有效的机制来保障。
大力调动各级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中原文化圈建设。第一,调动河南省文化管理机构—党委宣传部、文化厅的积极性,发挥其统筹领导、规划指导作用,并为中原文化圈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保障。第二,进一步推进河南省的文化事业单位机构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第三,进一步推进河南省社会文艺群众团体、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第四,进一步推进文化载体性机构改革,使各报刊杂志成为中原文化圈建设的传播阵地,发挥其第一线作用。
创新覆盖城乡的文化网络机制。一是建设包括省市县级图书馆、科技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软硬件文化设施;二是大力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三是加强文化广场的建设;四是积极推进 “数字文化”的建設。
汇聚文化人才,共谋中原文化圈建设大业
组建阵容强大、水平高的学术团队。在中原文化圈建设征程中,必须有学术团队做先锋,对中原文化圈建设的问题开展全面、具体、深入的学术研究,产出具有高水平、前沿性、前瞻性、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此,在学术团队建设中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建立一支学术领军团队。以河南省高校、省级科研部门的文化研究专门人才、领军人物为主,同时招揽国内的文化人才,组成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团队。第二,建立各类学术团队。由于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必须根据不同文化特色建立相应的学术团队,专门负责某类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第三,确立研究目标,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团队精神,既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总体发展方向,又要制定出具体、可行、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将每项任务的标准、要求进行细化、量化,落实给每个人,让团队中的每个人围绕着这个目标,再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发挥主观性、能动性进行创新、创优,这样才能让这个团队在一个精神、一个目标的指引下,产生出1+1>2的奇特效应。
组建文学艺术团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深刻指出了优秀作品尤其是能够称为经典的标志性作品对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意义所在。”④一种文化的现实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也依靠标志性作品。而标志性文化精品的产生离不开文学艺术家,因此建设中原文化圈,必须荟萃活跃在省内外的河南省籍的作家、画家、书法家、表演艺术家、摄影家等,组建成文学艺术团队,充分发挥智慧,迸发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标志性文化产品。
大力扶持基层文化带头人,培育民间文化宣传队。基层文化骨干是推动基层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的核心支柱。在基层、民间有很多懂文化、爱文化的文化人,如书法、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曲艺、语言艺术等文化艺术人才,应当把这些人才组织起来,为建设中原文化圈做贡献。尽快开展民间文化人才普查工作,建立民间文化人才库,建立健全民间文化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扶持、培养民间文化带头人,发挥“文化带头人”在民间的影响和引领作用,组建、培育各种类型民间文化宣传队,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开展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日常性工作。通过基层民间的文化队伍,有力地推动中原文化圈建设。
加强中原文化圈建设的宣传攻势
做好大型系列文化宣传节目。找准河南省文化亮点和特色,做成大型系列节目,将优秀的中原文化贡献给全国、全世界的观众。河南省要汇聚专家学者、新聞工作者和各级各部门文秘、通讯人员,精选宣传内容,挖掘新闻资源,攻大报,攻网络、电视等,上头版,上头条,全力打造舆论强势地位。通过广泛宣传快速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原文化圈建设。
推出文化名人,产生文化名人效应。河南地处中原,地灵人杰,文化名人辈出,有在历史文化领域做出重大贡献,文化造诣很高,对推进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做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在当代文化领域做出贡献的当代文化名人,这些是中原文化圈建设的巨大财富。河南省一定要将这些名人的资料进行整理,做成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树“名人”塑像、建“名人”纪念馆、出名人传记、举办名人研讨会等,以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图书出版等,将他们推广出去,突出名人效应,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提高美誉度,吸引国内外观众关注中原文化。
(作者为河南科技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11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研究部分成果,课题编号为:2011B217)
注释
①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河南日报》,2011年11月07日。
②孙若风:“我国的文化建设需要有刚性的制度来保障”,中国经济网,2011年9月28日。
③李庚香:“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河南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学术论坛》,2006年第5期,第55页
④新华时评:“时代呼唤标志性文化作品”,新华网,2011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