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篇 以读促写——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例谈

2012-08-27 04:43王晓琴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9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语篇初中英语

王晓琴

(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 杭州 310023)

立足语篇 以读促写
——初中英语读写课教学设计例谈

王晓琴

(杭州外国语学校,浙江 杭州 310023)

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输入途径,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初中英语读写课应立足于语篇,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使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巧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读写课;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关的,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学会安排篇章结构,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写技能,提高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然而,在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误区是:有些教师只注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忽略对写作任务的关注;还有的教师对写作的处理非常笼统,课上缺乏支架搭建,没有任何具体的写作方法指导,只是简单地把写作任务留给学生课后完成,导致阅读课流于形式,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

本文以一节初中英语读写课为案例,具体分析在Pre-reading—Reading—Analyzing—Writing 模式中,如何在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和技巧培养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篇章结构,学习相关词汇和句式,为写作打好基础。

一、教学内容介绍与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5“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中的Section B。中心任务是婉拒一个邀请,并陈述原因。根据中心任务,笔者设计了该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在完成主要任务时,能够正确使用下列词语:

Thanks(a lot)for your invitation.

I’d love to …,but I can’t.

I have to … /I’m v-ing …

2.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scanning和skimming获取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学生能够总结婉拒一项邀请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在收到邀请后,无论接受与否,都需要回复,这是礼貌的表现。

二、教学活动设计与教学过程

Step 1:读前导入(Pre-reading)

—Last week we had an exciting sports meeting.Our class won the third place and Class 2 won the first.This morning,I got a message from Miss Jiang,the head teacher of Class 2.Let’s take a look.

读前导入以上一周刚结束的校运动会为切入点,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也较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告诉学生刚收到一封来自运动会总分排名第一的班级庆功party的邀请函,由此引入课文主题。

邀请函设计如下:Hi Miss Wang,

Do you know our class won the 1st place in the sports meeting last week?We were very happy and we are having a party this afternoon at 5:30.Class 4 are our good neighbors so we hope you and your students can join us in the party!Can you all come?Xiao Jiang

师生一起观看幻灯片后,教师抽出邀请函末的问题“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lass 2’s party”,学生作了一番口头回复后,教师总结:无论接不接受邀请,都应该回复,这是礼貌的表现,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任务:

— So in today’s class 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write a good reply to an invitation.

学生获知本节课的目标,明确他们最终要完成的任务,为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Step 2:阅读(Reading)

1.阅读课文3a中Sonia写给Henry的回信

(1)第一遍阅读:学生通过skimming找出是谁邀请了谁,被邀请者能否赴约。

(2)第二遍阅读:学生通过scanning获取有关信息,在课本上填写Sonia’s calendar.

(3)语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对于有些活动Sonia在信中说“I have to…”,而对于有些活动Sonia 说“I’m v-ing …”,从而体会“have to do”与“be doing”的区别。学生意识到“have to”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而“be doing”是做自己计划中的事情。(You have to do the things you don’t like to do,but you are doing the things you plan to do)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通过两个表情非常形象地表示它们的区别:

在以上的阅读活动中,教师搭建支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策略,并提高了阅读效率;引导学生思考“have to do”与“be doing”的区别也是分析语言、为使学生能在写作中准确达意打下基础。

2.阅读3b中Tony写给Henry的回信,并补充文中缺失的部分

教师要求学生帮助Tony设计一些活动安排来回复Henry,以说明不能去的理由,正确运用“have to do sth”和“be doing sth”。通过半开放式的语言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have to do”与“be doing”的用法,为接下来的写作环节积累语言素材。

Step 3:分析写作要点(Analyzing)

这两篇课文结构清晰、完整,语言规范,可模仿性强,是学生学习如何回复邀请的写作范例,因此,在阅读后和写作前,笔者引导学生针对语篇开展了讨论分析活动。

— From the two letters,can you find the rules for writing a reply?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并找出写回复的模式、行文结构,同时教师板书下列表示写作顺序的词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First,

Then,

Next,

Finally,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细心分析课文的行文特点,之后,教师请一个组汇报归纳出的结果并板书要点:

First,say thanks to the invitation. (Thanks a lot for…)

Then,say you can or can’t go.(I’m sorry …)

Next,if you can’t,tell the reasons.(I have to …/I’m…)

Finally,give your suggestions.(Can you…/Please…)

Step 4:写作(Writing)

最后进入写作实践阶段:根据课本3c的要求,学生给朋友写一封回复,说明为什么不能去赴约的原因。

通过阅读活动学生已经积累了作文素材和表达方式,打下了写作的基础,在读后写作活动中,学生便可以操练、内化语言并输出结果,同时教师能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在写作后的评价环节,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系统、客观地检查、反思自己的作品,笔者设计了一份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我评价的评价表:

Checklist Items Yes No(1)Do I thank my friend for the invitation?(2)Do I say that I’m not going/I can’t go?(3)Do I give the reasons why I can’t go?(4)Do I give advice?(5)Do I sound really sorry for not being able to go?

表格内的项目涵盖了本节课写作要求中的所有要点,不仅可以使学生非常清晰和全面地对自己的写作完成情况进行自评,而且学生可以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清楚作文的评分要求,明确写作达标的方向,并及时改进写作质量,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总结

输入和输出是语言习得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案例中,教师立足于语篇,运用Pre-reading—Reading—Analyzing—Writing模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充分感知、理解和输入语言,然后将从语篇阅读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实践输出。一方面,写作教学有了支架铺垫,阅读教学也得到了有效延伸;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内化了语言知识,又在语言应用中发展了语言技能,使“教”和“学”都收到更好的效果。

[1]李敏.初中英语读写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结构与课堂管理[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5).

[2]周莉.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模式促进有效写作教学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语篇初中英语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过程性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