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_马小淘
作 者: 马小淘,《人民文学》杂志编辑,出版有小说集、随笔集多钟。
电影《我爱厨房》海报
吉本芭娜娜写《厨房》时二十三岁,我读《厨房》时二十二岁,那个姑且勉强可称之为少女的年龄,我与她一见倾心相见恨晚。其实是不同的时空,彼时芭娜娜已年过不惑,我却被人家的处女作招安,生出读者与作者年龄相仿的默契,觉得小雨来得正是时候。
那时候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已经签了合同下了印厂,我毫无准备地被吉本芭娜娜打击了,我觉得那是神派来毁灭我的一个日本同行,我喜欢她的小说,并且因为不是我写的,想挠墙。忧郁伴随清新,柔软同时坚强,饱含着对逝去美好的耿直怀恋,和不管未来如何先活下去再说的洒脱况味。薄薄几页纸,道尽一个少女的沧海桑田,吉本芭娜娜浑然天成风行水上,她才二十三岁,已宛如列宁在一九一八,有了如日中天的气象。
如今《厨房》和《哀愁的预感》《N.P》《不伦与南美》《蜜月旅行》《甘露》等一起挤在我的书柜里,一直到《阿根廷婆婆》,我读了她在国内出版的所有作品。惊艳、追看,到如今已有些许失望。吉本芭娜娜这种个人风格极鲜明的作者,如果产量高,便常常让人因为适应而生出重蹈覆辙的疑惑。多年来,她热衷的主题无非那么几个,死亡、不伦、通灵、疗伤……仿佛怀抱对文学的傲慢与偏见,她故事里的主人公总遭逢突如其来的死,自然而然的不伦之恋和各种信手拈来的灵异事件。这听起来似乎狗血、黯黑,吉本芭娜娜却有本事将一切塑造得既克制又明亮。她笔下的人物不曾出现粗野气息,无论何种出身,都有种优雅的内在气质。他们被阴晴不定的命运指引,在崎岖中静穆前行。无论悲喜,总有一种无法作假的诚恳。那通通是描摹丧失的作品,却于缝隙中渗进刺眼的光芒,起始于悲观的珍惜,单薄却明媚。她善于把绝望的碎片和世俗的欢愉糅在一起,让人心惊肉跳的重口味情节和美食、美景混搭,立刻被软化,与庸常幸福散发的治愈系味道叠加,融合出带着点诡异气息的甜蜜。仿若糖衣炮弹,比真刀真枪显得更可信更家常。
持续反复地写,让吉本芭娜娜笔下的各种心病呈现出一种积少成多的壮观。但是对我来说,有《厨房》打底,后边的小说简直有些依葫芦画瓢的意思,都无法带来空前的阅读体验。
《厨房》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像是血的味道,腥气十足,又夹杂着一丝甜。闻起来让人惶恐,却又流淌在每个人体内。电影《我爱厨房》虽是将故事移植到了香港,却大致保留了小说的气韵。樱井美影变成了Aggie,相应地,田边雄一和母亲惠理子,也换了本土化名字: Louie、华姐。电影的叙述者不是小说中的第一人称美影,而变成了Louie,除此之外,情节并没有大的改动。镜语从一片蓝色的雨开始,搭配陈小春的独白,端庄风雅的揭幕,让我怀疑是不是有腔调得过了分,倒浪费了原著的飘逸。罗家英甫一出场,顾虑才开始打消。他演的华姐生鲜妖娆,人物之醒目丰满甚至超越了小说里的惠理子。华姐原本是个情深意重的直男。他本是Louie的爸爸,妻子死去后,怀抱年幼的孩子,他在丧偶的悲痛中生出古怪却坚韧的念头——反正此生已不会再有爱人,倒不如往事不要再提——他一不做二不休,先是整容,而后整了身体,从头到脚将自己改造成一个母亲。他以一种勇敢到简直简单粗暴的方式,接住了命运的折腾,用不由分说的决绝姿态宣泄着自己热情如火的祭奠和感伤。华姐的肝肠寸断那么招摇,她亲手将自己已然碎了的心粘成一个魔方,面面俱到,并且每一面都是彩色,看起来多活泼,多夸张。从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变成了快人快语的女子,由他变成她,变成华姐,一个红唇魅影摇曳生姿的酒吧老板娘,在风月场上风生水起。缺失的母亲角色被父亲具体地顶替,华姐狠狠地活着,狠狠地经营起父子俩无限沸腾的生活,完成了确凿意义上的又当爹又当妈。这样的人生说起来太多刁难与变故,仿佛每一步都在走夜路,华姐却活得并不沉重。她妆容浓艳,华服美裳,透着些许雄性气息的粗手指上戴着奢华夸张的戒指,配以男子气概的豪爽性格,销魂中透着诙谐,有一种大女人的娇憨和霸气。哪怕追本溯源离不开绝望的底色,也是一种美艳从容的绝望。她强大的气场好像一个百无禁忌的春天,散发着苦尽甘来的热和光。
可惜华姐是短命的。电影里华姐死亡的片断猩红缓慢还配了乐,周遭是不动声色的声色犬马,她被一个倾慕她以致癫狂的男子刺死,鲜血从身体里汩汩流出,在突如其来的疼痛中倒地而亡。
她的命就是这么不可思议,以男人的身份来到世界,经历高强度的生老病死,因红颜薄命式的飞来横祸火速凋零,再斗志昂扬也总要遭受当头一棒。体味过男人和女人的苦楚悲凉,超脱了男人和女人的荣枯跌宕,她把原本促狭的人生活出了辽阔,有另一种意义的严肃和辉煌。
死亡来得陡然,没有谁作好准备要送她一程。华姐的猝死促成了Aggie和Louie再相见,失去至亲的际遇让两人懂得了不需多言。爱情和亲情在他们最困苦的人生阶段模糊着界限,他们像两只失去庇护的小兽,在骤然的丧失过后,体味着生命的无常。Louie重复着Aggie的哀伤,像当初他和华姐领Aggie走出忧郁一样,Aggie以自己的方式引他重回人间温暖。电影像小说里一样,女主角怀抱猪排饭长途跋涉去找自我放逐的男主角。她风尘仆仆来到另外的城市,找到他住的小旅馆,爬上旅馆的外墙敲他的窗。所有挽留和慰藉都不必说出口,一盒已经凉了的猪排饭便是全部。没有什么比饭更平凡更珍贵,但凡活着,就离不开饿。不管这人生多邪恶多淡漠,如果没决定立刻去死,总要吸食人间烟火。可惜香港人有点用力过猛了,到猪排饭便可踩住的刹车生生没停,电影的尾巴拖得老长,非要将团聚面对面地坐实,啰唆得简直有了TVB的意思。加上前边华姐的遗书和几个俗套搞笑桥段,露出熟能生巧的港片风范,有时候,细节太丰富反而显得拘谨了,没了原著的收放自如。
说起来这是个不太平的故事,也是我们当下流行的底层叙事、民间疾苦,但是吉本芭娜娜确实有难得的本事。她写孤独和冷,她写伤口和疼,却不见漆黑和苦寒,她抬头远望,远是一个尊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