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鹤馨 ,李 沂 ,田宇飞 ,袁 森 ,凡 敏 ,靖 杰 , 齐延新 ,郭欢欢 ,田明尧, 金宁一
(1.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1300621;2.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 130122;3.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春 130118)
流感病毒是负链RNA病毒,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最初研究人员通过纯化RNPs蛋白来获得流感病毒;1989年,研究人员通过辅助病毒获得了流感病毒;1999年,Neumann等和Fodor等建立了能完全从克隆的cDNA产生流感病毒的新技术,首次通过12质粒系统拯救出流感病毒。至此,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当较多数量的质粒一起进入细胞并协调表达时,病毒的拯救效率会受到影响。为了减少质粒数量,2000年Hoffmann等[1]建立了双向转录表达载体的8质粒系统, 即在同一载体上实现vRNA的转录和病毒蛋白的表达。编码vRNA的cDNA正向插入到RNA聚合酶Ⅱ启动子(从人巨细胞瘤病毒CMV启动子衍化而来)和终止序列(牛生长激素poly(A)信号aⅡBGH)之间,并一起反向插入了人RNA 聚合酶Ⅰ启动子(PⅠh)和鼠RNA 聚合酶Ⅰ终止序列(tⅠ),这一系统采用共培养293T 细胞和MDCK细胞, 因为人的RNA 聚合酶I启动子只能在人源或相近种属动物细胞才能表现较高的活性。8个质粒转染真核细胞后,在同一个模板上由RNA聚合酶Ⅰ控制合成负链vRNA,由RNA聚合酶Ⅱ控制合成正链mRNA,转染的293T细胞中产生的病毒随后感染MDCK细胞并大量复制并表达蛋白质。 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构建专门的蛋白表达质粒,使得反向遗传学系统产生流感病毒的时间和成本也随之缩短和降低。另外,该系统广泛应用于多种负链RNA病毒的拯救,如狂犬病毒、牛瘟病毒、新城疫病毒、水疱性口膜炎病毒、麻疹病毒等[2-7]。本研究对CY015173的H8 HA与CY005359的N4 NA基因进行全基因合成,并依次克隆至pHW2000载体,与已经构建好的pHW2000-PA、pHW2000-PB2、pHW2000-PB1、pHW2000-NP、pHW2000-NS 、pHW2000-M,组成8质粒的拯救系统,成功拯救了H8N4亚型流感病毒。
1.1 菌株、细胞和鸡胚 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克隆载体的宿主菌,本研究室保存;SPF鸡胚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MDCK细胞和293T细胞由本研究室提供; EGFP由上海生工合成;1%鸡血红细胞。
1.2 8质粒拯救系统 pHW2000和6个质粒来自本研究室保存(pHW2000-PB2、pHW2000-PB1、pHW2000-PA、pHW2000-NP、pHW2000-M、pHW2000-NS),H8HA和N4NA基因片段由上海生工合成。
1.3 酶与试剂EcoR V、EcoR I、Hind III、SalI、KpnI、SmaI、SphI、NdeI、XhoI、BsmB I等限制性内切酶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质粒DNA小量和大量提取试剂盒购自爱思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质粒回收试剂盒购自爱思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ExTaq酶、T4 DNA 连接酶、RNase购自Promega公司;DNA Marker、Low molecular protein marker、胰蛋白胨、琼脂糖、酵母提取物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GeneCompanion™Ⅰ转染试剂盒购自Gene Trans公司;Opti-MEM购自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
1.4 pHW2000-H8和pHW2000- N4的构建及鉴定将已构建成功的pMD18-H8HA、pMD18-N4NA
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涂布于含有氨苄的LB平板,挑取形状规则,大小均一的单菌落。用质粒小提试剂盒提取质粒,并用BsmB I酶切 pMD18-H8HA、pMD18-N4NA 和 pHW2000,酶切体系:质粒8 μL,缓冲液5 μL,BsmB I 2 μL,无菌ddH2O 35 μL。取5 μL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并记录结果。其余的酶切产物经酶切产物回收试剂盒纯化回收。将纯化回收的H8和N4基因及线性化载体PHW2000 用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连接体系:载体片段2 μL、H(N)片段4 μL、T4连接酶1 μL、缓冲液2 μL、蒸馏水11 μL,16 ℃连接过夜。连接产物经转化、涂板和挑取单菌落后用质粒小提试剂盒提取重组质粒,并用BamH I和XhoI双酶切鉴定,鉴定正确的质粒送去测序,阳性重组质粒命名为pHW2000-H8和 pHW2000- N4。
1.5 重组H8N4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拯救 将8质粒按试剂盒说明书所要求的稀释到1μg/μL,将生长良好的MDCK和293T细胞接6孔板,当其铺满80%~90%时,开始转染。具体操作如下:在EP管架上分两排放16个EP管,在每个EP管中放300 μL Opti-MEM培养基,前8个管里放3~4 μL质粒,后8个管里放3~4 μL脂质体,混匀静置5 min。前8个管分别与后8个管的液体加在一起,混匀静置25 min。把混合好的8管液体分别加在6孔板上,每孔100 μL。6 h后每孔补加2 mL DMEM培养基,72 h后将细胞吹下和上清一起回收。将收取的细胞液接种至10日龄鸡胚尿囊腔,丢弃24 h内死亡的,72 h后收取鸡胚尿囊液。如此,在鸡胚中盲传3代。在P3实验室中收取SPF鸡胚尿囊液,按照OIE标准用1%的鸡胚红细胞做血凝试验。
1.6 重组H8N4亚型流感病毒的鉴定
1.6.1 血凝及血凝抑制实验鉴定流感病毒 血凝实验即在血凝板上的每个孔中加入25 μL的生理盐水,1号孔中加入25 μL病毒液,以此倍比稀释,最后一孔弃掉25 μL,并设不加待检病毒的红细胞对照孔,在振荡器上摇匀,置37℃温箱感作,30 min后观察结果。血凝抑制试验即将血凝实验呈阳性结果的抗原稀释成4单位抗原,然后在血凝板上的每个孔中加入25 μL的生理盐水,1号孔中加入25 μL用生理盐水5倍稀释的新鲜血清,以此倍比稀释,最后一孔弃掉25 μL,最后在每孔中加入25 μL的4单位病毒液,在振荡器上摇匀,置37℃温箱感作30 min后,每孔加入25 μL 1%红细胞悬液,再在振荡器上摇匀,置37 ℃温箱感作30 min后观察结果。
1.6.2 PCR鉴定 收集血凝试验阳性尿囊液,提取RNA反转录后,分别用NP的引物、H8的引物、N4的引物做PCR。具体体系如下:10×Buffer 2.5 μL,dNTP 0.5 μ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rTaq0.5 μL,模板0.5 μL,无菌ddH2O15.5 μL。H8上游引物序列:5'-AGCAAAAGCAGGGGTCACA-3',下游引物序列:5'-AAAACACCCTTGTTTCTACT-3';N4上游引物序列:5'-AGCAAAAGCAGGAGT-3',下游引物序列:5'-AAAAAACTCCTTGTTTCTACT-3'。1.6.3 电镜法鉴定流感病毒 将血凝实验阳性尿囊液2656×g离心30 min。取上清液体10 μL 。上清液体送至电镜室经磷钨酸负染后,镜下寻找病毒颗粒并照相。
1.7 重配H8N4亚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1.7.1 重组病毒血凝素热稳定性测定 将H8N4重组病毒分装至5个EP管中,400 μL/管,分别放入56 ℃水浴中,放置的时间分别为0、15、30、60、90 min,然后迅速在4 ℃冰箱中放置10 min。按OIE标准测量其血凝效价。热稳定性划分标准为:56 ℃水浴条件下以下降2个滴度为标准,15 min以内的为热不稳定型,15~30 min之间的为中等耐热型,30 min以上的为热稳定型。
1.7.2 重组病毒的耐酸性测定 将H8N4重组病毒分装至2个EP管内,1 mL/管。1号EP管加入pH值为4的盐酸溶液,室温作用3 h,再用NaHCO3调节pH值至7;2号EP管加入生理盐水室温作用3 h。将两管内液体分别接种10日龄SPF鸡胚,72 h后收集尿囊液,测其效价。
1.7.3 重组病毒对乙醚和氯仿的敏感性试验 将H8N4重组病毒分装到3个EP管内,1号EP管液体加入0.25 mL乙醚,室温作用3 h;2号EP管液体加入1%氯仿,室温作用3 h;3号EP管加入0.25 mL生理盐水室温作用3 h。将3个EP管内液体稀释到10 mL,分别接种10日龄SPF鸡胚,72 h后收取尿囊液,测其效价。
2.1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小量提取的重组质粒pHW2000-H8和pHW2000-N4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XhoI在37℃水浴条件下酶切3 h,经鉴定质粒构建成功,结果如图1。
图1 pHW2000-H8 和pHW2000-N4 Bam的HI和Xho I酶切鉴定图Fig.1 pHW2000-H8 and pHW2000-N4 vector by Bam HI and Xho I
2.2 重组H8N4亚型流感病毒的鉴定
2.3.1 血凝实验及血凝抑制实验结果 血凝试验初步断定拯救是成功的,部分鸡胚尿囊液传到第三代的时候出现了阳性反应,一般在1~3个+,有1个达到了5个+。也有在第1~2代时有阳性结果,而到第3代却变成了阴性,推断可能是病毒毒力减弱;血凝抑制实验进一步验证证实了血凝试验的结果,即血凝试验呈阳性的待检样品都呈现阴性。
2.3.2 PCR法鉴定重配H8N4亚型流感病毒 用H8的上下游引物进行PCR,凝胶电泳见图2。
图2 RT-PCR鉴定拯救病毒Fig.2 Identif i cation of virus rescued by RT-PCR
图3 获救病毒的电镜照片(440 000 ×)Fig.3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photograph of rescued viruses(440 000 ×)
2.3.3 电镜法鉴定流感病毒 电镜照片结果显示,禽流感病毒的形态多为球状,大小约为80~120 nm,电镜下病毒囊膜表面的纤突可以清楚的看到,符合流感病毒的形态特征,见图3。
2.4 重配H8N4亚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
2.4.1 热稳定性实验血凝结果 将重组病毒置于56℃水浴中,放置30 min以上的一组病毒血凝价下降了2~3个滴度,放置15~30 min的另一组病毒血凝价无明显变化。说明重配H8N4流感病毒是中等耐热性毒株。
2.4.2 耐酸性实验血凝结果 将盐酸处理过的病毒接种于10日龄SPF鸡胚,未发现血凝抑制,亦无感染,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过的病毒发生了血凝抑制且效价较高,证明该病毒对酸敏感。
2.4.3 对乙醚和氯仿敏感性的实验结果 将病毒用乙醚和氯仿处理过后接种SPF鸡胚,未发现血凝抑制现象,而对照组的血凝抑制现象明显。说明该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敏感。
2.5 流感病毒亚型众多、变异频率高、重排现象较多,是唯一的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世界范围大暴发的病毒,可以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引起发病,每次流感大流行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传统的遗传学难以应对新出现的毒株及快速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可导致延误防控流感的最佳时机。
本研究利用霍夫曼8质粒拯救流感病毒原理,在前人成功构建载体的研究基础上,重新构建了pHW2000-H8和pHW2000-N4质粒。通过8质粒共转染293T和MDCK细胞,收集病毒液并在SPF鸡胚中传3代。对收集的尿囊液进行血凝实验、RTPCR以及电镜观察等实验,证明H8N4亚型禽流感病毒获得成功拯救。我们所应用的8质粒系统不需要单独表达RNPs形成所必需的PB2 、PB1 、PA这三种聚合酶及NP核蛋白,而是利用一个双向转录/表达载体上的RNA 聚合酶Ⅰ、Ⅱ启动子来实现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的同步完成,节省了质粒,提高了拯救的效率。
对重配H8N4流感病毒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拯救的H8N4流感病毒是鸡胚高复制性流感病毒,符合一般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由于流感病毒的高危害性和其变异较快且各型之间又不能交叉防护,在后续的实验中,我们将把成功拯救的重配H8N4流感病毒接于动物体内,进一步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机理,为流感减毒活疫苗的研制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1] Hoffmann E, Neumann G, Kawaoka Y,et al.A DNA transfection system for generation of influenza A virus from eight plasmid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11):6108-6113.
[2] Baron M D, Barrett1 T.Rescue of rinderpest virus from cloned cDNA[J].J Virol,1997, 71 (2): 1265-1271.
[3] Peeters B P H, de Leeuw O S, Koch G,et al.Rescue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from cloned cDNA: evidence that cleavability of the fusion protein is a major determinant for virulence [J].J Virol, 1999, 73(6):5001-5009.
[4] Radecke F, Spielhofer P, Schneider H,et al.Rescue of measles virus from cloned DNA[J].EMBO J, 1995,14(23):5773-5784.
[5] Whelan S P J , Ball L A , Barr J N ,et al.Efficientre covery of infectious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entirely from cDNA clones [J].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5, 92(18): 8388-8392.
[6] Go’mez - Puertas P, Mena I, Castillo M,et al.Efficient formation of influenza virus - like particles : dependence o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viral proteins[J].J Gen Virol,80 ( Pt 7):1635-1645.
[7] Schnell M J, Mebatsion T, Conzelmann K K.Infectious rabies viruses from cloned cDNA [J].EMBO J,1994,13(18): 4195-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