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丽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某安置楼工程,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层,总建筑面积32 365.23 m2,建筑总高度为98.7 m。地下一、二层为车库,层高为4.5 m,地上一、二层为商场,层高为4.5 m,三层为结构转换层,层高为5.4 m,四层以上为单元式住宅标准层,层高为3.05 m。转换层以下为框剪结构,以上为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梁截面尺寸:1 100×2 500,1 025 ×2 500,1 000 ×2 400,800 ×2 200,800 ×2 400,750 ×2 500,600 ×2 400,600 ×2 000,600 ×1 800,600 ×1 000,600 ×800,500 ×900,混凝土强度为C45。转换层板厚300 mm,混凝土强度为C40。
确定模板支撑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确保梁板位置、几何尺寸、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为此,本工程转换层模板工程考虑两种施工方案。
方案一:在转换层梁中间部位设置水平施工缝一道,将转换层梁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达70%~80%的设计强度后,再进行梁上部混凝土的浇筑,其优点是减小施工中支撑所受的荷载,减少支撑材料、节省工时。但设计单位强调转换层梁混凝土不得分两次浇筑,要求支撑从转换层一直撑到基础底板上。
方案二:转换层梁板同时浇筑,该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的整体性能比较好,整个梁不会产生混凝土的接槎处理问题,缺点是转换层梁荷载大,模板支撑用量大,还必须保证梁侧模稳定性。
经甲方与设计院协商,为保证梁的结构完整性,同时为了保证进度,取方案二。该方案需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材料的租赁费及一次购置费太大。
因转换层大梁截面尺寸大(最大尺寸为1 100×2 500),每延长米自重高达68.75 kN,以下各层梁板因截面较小而无法承受传递下来的荷载,所以转换层梁板施工前,先加固转换层下面的结构层,转换层梁部位的支撑体系,自上而下对应连续直接传递至基础筏板上。楼板支撑体系考虑传递到±0.000楼板,往下不再考虑。三层混凝土先浇筑剪力墙、柱至梁底。待二层梁、板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再行浇筑三层梁、板混凝土。
定位放线、标高投侧→放出支撑体系立杆位置线→剪力墙、柱钢筋绑扎、合模→支梁底模、加固以下支撑,并检查是否牢固可靠→浇剪力墙、柱混凝土→绑扎梁钢筋→支梁侧、板模板→对支撑体系加固处理并验收→浇梁、板混凝土并养护。
转换层的模板系统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梁模板采用18 mm厚木胶合板,顶板底模采用10 mm厚竹胶合板,木龙骨采用50 mm×100 mm木方。
1)转换层顶板模板的支设。顶板厚300 mm,底模下铺设40 mm×90 mm方木,间距250 mm,模板接缝部位设40 mm×90 mm方木,支撑体系立杆间距为 600 mm×800 mm,步距1 500 mm,按满堂脚手架搭设,立杆下端铺设通长 50 mm×300 mm厚木板,木板与下层顶板木方垂直设置,板下直接承受荷载的横杆与立杆连接全部采用双扣件。
2)转换层梁模支设。a.转换层梁荷载大,根据计算,50 mm×100 mm木方沿梁底纵向设置,横向间距250 mm。梁底模板水平钢管托杆间距200 mm。b.搭设钢管扣件式支撑排架,顺梁轴线方向立杆间距为400 mm,垂直梁轴线方向立杆间距与根数详见表1,立杆步距为750 mm。在垂直梁轴线方向(中间、两侧)设置三道剪刀撑,以扩散荷载的分布。c.支撑立杆底部垂直梁方向垫50 mm×300 mm厚木板,并加设底座。梁下直接承受荷载的横杆与立杆连接全部采用双扣件。d.转换层梁底模支撑通过各层梁板连续支撑,具体支撑钢管根数、间距、步距详见表1。e.梁侧模垂直梁方向设置木方,间距250 mm,对拉螺杆φ14双向间距500 mm。在梁两侧底部设置水平撑杆和斜撑杆直接支顶梁侧模,间距1 000 mm。
表1 三层转换层及以下各层对应梁底支撑体系各项参数 mm
3)转换层梁板施工过程中,二层与三层支撑体系要求保持一致,仅把立杆步距调整为1 500 mm,二层顶板支撑立杆下端要求设置底座,可不设垫木;但梁下立杆下端必须将底座和垫木同时设置,要求木垫板与下层梁方向或下层楼板的木方垂直。关于一层可利用原有支撑体系,但转换梁对应部位的支撑体系要求重新回顶加密,加固方法同二层。
4)地下一层、二层可把原有支撑体系全部拆除,仅考虑转换梁对应部位的重新加固回顶,加固支撑体系同二层。
5)在转换梁对应部位以下各层的支撑体系中,当遇设有剪力墙的部位可不再增设支撑体系和剪刀撑。
6)梁板底模跨度不小于4 m时,按3‰起拱。
转换梁钢筋的安装顺序与普通梁相同。
1)梁内纵向主筋接头全部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腰筋采用搭接焊,接头位置要按规范及设计要求错开。2)转换梁钢筋密集,上下层钢筋在梁的端头90°弯锚,柱主筋封闭弯锚90°。3)对于两端作弯头的钢筋,采用可调伸螺纹套筒解决钢筋旋转的困难。4)为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垫块采用粗钢筋头制作。
1)设计院强调三层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浇筑前,二层以下梁板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混凝土浇筑先对墙柱进行施工,然后再对梁板进行施工。2)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次循环连续浇筑的施工方法,每层厚300 mm~500 mm,并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3)转换梁与柱交接部位混凝土要振捣密实,不能出现气泡和显著下降现象,以表面泛出水泥浆为准。4)浇筑过程中,适当多做一些拆模同条件试块,以备拆模时作参考。
1)搭设架子前应对进入现场的脚手架杆、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2)脚手架搭设要横平竖直,连接可靠,设扫地杆,扫地杆距地面不大于200 mm,保证模板标高符合设计要求。3)搭设中不得随意改变构架设计,减少杆配件设置和对立杆纵横距的任意尺寸放大。4)模板支设完毕后,由项目总工组织管理人员和劳务队进行技术及安全验收,合格后报监理验收。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现场施工人员密切注意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施工。待隐患排除后方可复工。6)转换层模板拆除时,控制拆模时间,留设同条件养护试块。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的100%,方可拆除转换层的底模及支撑。7)模板拆除时,必须严格按照交底要求的顺序及方法进行,不得违章作业。必须认真作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工作。8)在支撑体系搭设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专业化的队伍,操作人员要有操作证书,并经过正规的培训与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