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在环境艺术专业工程制图的教学中,教师都会面对一个难题:工程制图教学很重要,但是教起来却显得枯燥。因为制图规范都已经制定好了,学生只需要尽量严格地按照规范来学习制图,不需要有像设计课那样要求创意的变化和灵活性,所以教师采用“灌输”的方式,把规范讲清楚,似乎就已经能达到教学目标了。结果课上往往是大量的讲解,课下则是大量的抄绘。这些讲解和抄绘也确实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使学生熟悉了制图规范。但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学习稍显被动。能否把枯燥的制图规范的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设计应该表达的过程。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尝试中,认为这样的转变是可行的,以下是笔者采取的方式。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是一种很好的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在制图课上,学生能够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有这些图,为什么图上要画这些内容,为什么画这些图就能充分表达了设计……如果学生确实在学习规范的过程中,常常问这些为什么,进而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这些学生不单对制图规范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而且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当的锻炼。这样的教学,才真的是体现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但在一开始,这些参加制图课教学的大一新生,往往对专业没有任何积累,对制图作为设计表达的工具没有多少认识,这时,如果直接让他们回答这些问题,根本回答不好。所以,在讲解具体内容之前,应该对学生有能力思考这些问题做一些铺垫。这些铺垫就是让学生理解制图的根本目的是清晰、完整、实用地表达设计。先讲明制图的根本目的,那么学生在学习某一些具体的制图规范时,就可以自己去思考,这部分规范是怎样达到制图的根本目的的。这就好像带学生到外地考察,先告诉学生最后的目的地是哪里,那么接下来,再告诉学生先走这条路、后走那条路时,他们自己就会思考并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走,甚至有时他们还会想到更好的路线。这样的教学,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能把握住不偏离目标。
设计师用制图表达设计,正如人们用语言表达思想。表1中,列出了这两种表达工具,在基本单元、组织原则、实际应用等层面上,都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层面,以类比的方式,从学生很容易理解的语言来切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制图的根本目的。
语言的基本单元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其意义,许多字词意义的叠加,表达了人的思想。制图的基本单元是图形,一些点、线、面的有序组合,表达了设计师的设计。图示表达是制图最基本的层面。这方面本不用多说,但有一点需要强调:设计师把画图作为自己设计过程中最重要、最直接、最自然的表达工具。和语言相比,图形具有不可比拟的具体、形象、直观的优势。试想一个设计,以一个非常简单的卧室平面图为例,若是完全用语言来描述,需要用很多文字,但是用图表达,可能在1 min内就表达清楚了。在和客户或其他设计交流的过程中,设计师肯定也要说话、写字,应用语言来沟通,但是一个糟糕的设计师是说了很多,却没有画多少。而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随说随画,甚至有些方面还没有说到,已经画到了。许多成功的设计师,他们的速写记录本上,不单有专业绘图,还有很多素描、漫画等,这充分表明他们在习惯性地用图来辅助思考、表达设计。所以,图示表达作为制图的最基本层次,不单是告诉刚刚进入专业的学生要画图,而且是要像说话一样自然地应用制图。
表1 语言和制图的类比
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般先学习字,然后组词、造句、写文章。这中间的结构组织原则,便是词法、句法和章法,统称为语法。语法是在人群中通用的语言规则,所以一个人应用语法说出一段话,写成一篇文章,便可以被别人理解。照样,工程图的制图规范,就好像是制图的语法,也是由一系列的词法、句法、章法组成的。如果把一个图例比作词组,一张图可比作一个段落,整套工程图便可比作一篇完整的文章(这种类比不一定非常严谨和全面,但关键是说明制图规范是有规则可循、有逻辑关系的)。以下以尺寸标注在各方面的应用为例来说明制图的“语法”。
尺寸标注作为单个图例时,有基本的“词法”。整个尺寸标注中要求画成粗线的是尺寸起止符号,其他的都是细线。因为尺寸起止符号明确界定出尺寸所标注的起止位置,而不是尺寸界线。这一点便是制图最基本的语法:重要的部分加粗。无论是哪一张图,图中的粗线一定是这张图重点要表达的内容。这跟人说话加重语气,为要强调一些内容,是一个道理。
尺寸标注应用在一张图的范围内,可以看到其类似的以句子组成段落的组织原则。在建筑平面施工图中,有外部的整体的三道尺寸和内部的局部尺寸。这些尺寸都有明确的分工:整体的三道尺寸中,从外到内分别标注外包总尺寸、轴线间尺寸和外墙门窗细部尺寸。而局部尺寸则标注除去外墙其余的室外、室内的部分。大体而言,每一道尺寸都像一句话,由一排“字词”——多个尺寸组成。每一道尺寸都要表达独立的意思,对应着具体的使用,比如,从外包总尺寸可以看到和总平面图的尺寸衔接,轴线间尺寸则方便施工放线,而外墙门窗细部尺寸主要用在外墙砌筑时预留门窗洞口。而这“几句话”又基本上按着由总到分的关系组织在一起。有些学生初学制图,没有理解尺寸标注所体现出的这个“组织句子的语法”,看到哪里标哪里,结果制图就不符合规范,显得比较凌乱。就好像人说话或写文章,说到东突然又说到西,没有层次性。实际理解了平面图上尺寸标注的组织原则,会发现立面图、剖面图上标注尺寸的方式是相似的,是可以举一反三的。
如果扩展到整套工程图的范围,可以看到不同的图都有所侧重的表达重点,结合在一起能够完整地表达设计。这好比文章中的段落都有相对独立的段落大意,这些段落又按照一定的章法连在一起形成整篇文章。每张图上的尺寸标注都是配合这张图表达重点的。举例来说,在建筑施工图中,总平面图重点表达场地环境和建筑定位,其尺寸标注注重建筑整体的定位尺寸和定量尺寸;建筑平面图重点表达房间功能和门窗位置,其尺寸标注会精确到门窗的定位尺寸和定量尺寸;门窗详图重点表达门窗的细部构造,其尺寸标注多是一些细节的尺寸。由此可以看到不同的图配合在一起,能完整地表达设计。每张图各自的表达重点和相互的配合,便是制图的“章法”。每一张图都不能够表达所有的内容,也不需要承载太多的信息。总平面图上不需要标墙体或是门窗的尺寸,因为有平面图重点表达这些;而平面图上也不需要标门窗的细节尺寸,因为有更为细致的详图。学生如果理解了综合制图的“章法”,那么在学习标注尺寸或其他内容时就会更快地理解和应用。
制图是国际交流的设计语言,按照“语法”画出的工程图,在国际上也基本可以使用。图中的文字需要翻译,但图形却是国际通用的。
按照语法说话,是别人能听懂的基本要求。再进一步,“话合其时,何等美好”(引自《圣经·箴言》)。如果说话能够合乎当时的场景,切中别人的需要,是更好的。制图也是如此,在规范化制图的要求之上,能够方便使用,是更好的。
1)区分场合。说话总是要区分场合的。人在家会很随意,习惯说家乡话,这样比较亲切。而上台演讲,就要有礼有节,一般说普通话,开篇也是“女士们,先生们……”这样显得稳重、谨慎一些。制图也有场合之分,草图比较随意,而施工图就很严谨。草图的目的是发展构思。怎样能够更好地辅助设计、激发灵感、不限制思维,草图就应该怎样画。可以画得比较模糊,因为模糊的图形,比如泡泡图,包含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不标精确的尺寸,只需大致有比例就可以,因为设计还常常变动;需要画得流畅,画得很快,能够捕捉灵感……总之,草图可以不拘一格。而施工图则需要尽可能严谨。因为施工图要指导现场施工,所以,图上的图形都必须精确,尺寸标注也必须细致。任何一点错误都可能带来隐患,甚至担负法律责任;任何一点遗漏都会给设计师带来麻烦——施工人员对模糊不清或没有标明的部分,如果来问设计师还好,如果擅作主张问题会更大。所以,施工图必须像上台演讲一样,一板一眼,字字考究,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制图要求不像草图和施工图这样典型,比如方案图,既不像草图那样随意,也不像施工图那样严谨,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不论是草图、方案图还是施工图,学生只要能理解到制图有场合之分,慢慢就会学会把握“松紧”的程度。
2)简洁。在科学上有个著名的原则,称作“奥卡姆剃刀”,意思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无论言谈还是做事,尽可能简化有效,不要增加华而不实的内容。这样既节省时间精力,又重点突出。对制图而言,也是一样,如果有更加简便的画法,就不要机械地强求复杂但不实用的方式。这种简化的原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阶梯剖面图,是把两个剖面图结合在一起,省去了一张剖面图;半剖面图则是把立面图和剖面图的一半结合在一起,也节省了绘图量;在施工图首页图上的设计说明,是用文字概括的方式,是最为典型的简化原则的应用。施工图中的尺寸标注,本来要求把所有的细节,比如墙体厚度,都用尺寸标出,但在设计说明里,只用一句话“除特殊标明,所有墙体均为240”,就可以把一般的情况都概括了。这样就是在应用文字能概括的优势,达到精简的效果。
3)优美。有人讲话,虽然在谈严肃的事情,却也自然带出了优雅的风范。同样,工程图也可以画得赏心悦目。图纸上粗细线条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各种图例清晰明确,丰富形象;线条和色块的疏密关系、黑白灰关系处理得当……这样的图纸,体现了与素描、色彩等艺术绘画不同的效果——技术美感。一般的图纸,能清晰、完整地表达设计,已经达到了使用的基本要求,而这种技术美感,让人看起来舒服、愉悦,可以说,是从感受上更加好用,所以是方便使用的最高层面——是将制图的实用和美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以上简要的举了个别的例子,来分层次讲解制图的根本目的。学生只要理解了这些,就可以在学习具体的制图规范时,不断地问问题:为什么图上要画这些内容,为什么这样画图才方便使用,为什么不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并且,尝试自己去回答问题。比如,学生理解了尺寸标注中尺寸起止符号的加粗,就会去思考为什么平面图上的剖线需要加粗。整体的答案是一样的:重要的加粗。但学生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剖线重要呢,这时教师稍加引导,让学生看到平面图的侧重点,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因为平面图重点表达空间关系,而墙体剖线是限定空间轮廓最重要的要素。在理解了平面图之后,立面图的问题也很容易解决了:为什么外轮廓线和墙面转折线与墙面装饰线条相比要加粗,因为它们更重要。为什么重要,因为立面图的侧重点是更加清晰的表达外立面的外观效果,而外轮廓线和墙面转折线是表达形体外观最为重要的,所以它们要加粗。循着这样的思路,学生可以理解剖面图,结构图、水电图等几乎所有图纸上的加粗。这样的教学是希望学生举一反三:教师讲出一点,学生能够在更多的方面,通过积极思考而受益。制图虽然有严格的规范,但也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的细分和变化,制图也不断有一些推陈出新的内容。比如室内制图,原先沿用建筑制图的体系,轴线、标高等都与建筑制图一样。但是有些方面用起来不方便,所以就会有更适合室内设计的画法。平面图上,不再在墙体的中间画轴线,因为墙体已经在建筑施工中完成了,再标轴线有时意义不大。而把不同的墙面编号命名,对于量房、墙面装修、室内布置等都更加有利。关于标高,原本在建筑制图中,采用一幢建筑物中一个统一的体系,但在室内设计中,就很不方便。一栋住宅楼或写字楼,两层的室内设计往往完全不相干,实在没有必要用统一的标高体系。计算室内某部分的高度也挺麻烦,需要两个标高求差,数据显得不直观。所以每层设立一个独立的标高体系,是合乎实际情况、更为实用的,而且读某部分的标高就可以知道高度。这些制图方面的变化,已经出现了一些,将来还会不断出现。学生只要把握制图的根本目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怎样方便使用,图就应该怎样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更快地应对专业的变化。
总之,制图方方面面的具体要求,都可以大致归在根本目的的几个层面里。先做好铺垫,然后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自己尝试回答问题,就可以对课程起到一定的改进效果。学生能够更多地独立思考,就会更为深入地理解课程,有更为牢固的记忆,还能举一反三,扩展许多内容,并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
[1] 刘宝芹.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制图》的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