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亨 李 兰
调查发现,东北地区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省级单位的公务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中央、市县和乡镇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工作压力,并不是引起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社会的急剧变革和经济体制的渐进转轨,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各个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心理压力。特别是公务员群体,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及多元的价值取向,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公务员存在着心理压力大、焦虑困惑多、适应环境和缓解压力的能力弱等问题。
为深入了解公务员群体心理健康的现状,探索建立正确认识压力、管理压力和管理心理健康的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组织实施了“公务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15份,样本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从中央到县乡的各个级别。
调查显示,关于“对自己心理健康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或“基本满意”的公务员占48.7%,认为“一般”的占36.8%,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占12.3%,总体评价值为3.43,高于中值3。其中,东北地区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央部属单位和省级单位的公务员,对心理健康“满意”的比重分别为44.7%和53.2%。其中,省级单位的公务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中央、地市、县和乡镇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外,家庭美满幸福的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公务员的工种和岗位多种多样,职务和职位千差万别,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也各有不同。公务员的主要工作特点就是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应酬多、人际关系复杂,因而,容易产生身心疲惫感。本次调查就工作特点,了解了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感。
调查发现,在公务员看来,他们工作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日常办公(73.0%)、写材料(34.9%)和开会(21.7%)。在参与调查的公务员中,四分之一的人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约半数的人每天工作“8-10小时”,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占17.6%。
对于“总体而言,您感觉自己的工作压力”这一问题,48.8%的公务员认为工作压力大,43.6%的认为压力一般。其中,东部地区的总体压力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任职16-25年、年龄在40岁左右的中青年队伍,是压力最大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压力越大。局级以上的公务员压力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级别的公务员群体。省级单位的公务员总体压力感,显著低于其他级别的单位。
调查显示,性别、年龄、任职年限以及家庭成长环境,对职业倦怠水平影响不明显,但是婚姻状态、职位、工作单位级别,以及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县级单位和乡镇单位的公务员职业倦怠水平,显著高于地市级、省属和中央部属单位的公务员,且在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都具有显著差异;家庭幸福美满的公务员,职业倦怠水平相对也低,对工作更热诚。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作压力大,但是职业倦怠水平反而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这可能与人们对于自己工作意义的认知有关。此外,工作负荷过度也容易引起职业倦怠。调查显示,有70%的公务员存在加班现象,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了8小时,特别是工作应酬往往成为公务员工作中的负担,这一点在职位高的公务员中尤其突出。
职位越低,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据统计,我国公务员队伍中科级以下人员占90%以上。这个群体工作任务繁重,在基层工作时间长、升迁难度大,因而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国家对中高层公务员的培训多,对一般公务员的心理教育相对少,从而导致其工作上的倦怠。
除了工作以外,家庭也是公务员压力的重要来源。调查显示,“家庭中讨论最多的话题”,公务员认为比重最高的三项依次是“工作方面”(31.3%)、“子女成长”(21.7%)和“经济方面”(14.9%)。
调查还发现,76.5%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的经济地位居于中等以下水平。同时,公务员对于经济收入以及住房的满意度还较高:80.1%的公务员对经济收入“很满意”或“比较满意”,66.6%对住房“很满意”或“比较满意”。
人际关系也是公务员社会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公务员最需要具备的能力”这一问题,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协调能力”是公务员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调查显示,心理健康评估与工作压力相关不显著,但是与职业倦怠、压力承受力和应对方式相关显著。也就是说,工作压力本身并不是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但是对待压力的态度以及压力管理方式,会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高职业倦怠水平会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工作压力的承受力差,也是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重要因素。在工作情境中遇到困难时,采用消极的拒绝方式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而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
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较大,但是公务员的工作压力感与心理健康相关并不显著,反而职业应对方式、情绪管理和压力承受力与心理健康高度相关。这就表明,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减轻工作压力,而在于提升对压力的认知,加强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能力,以及完善公务员心理健康相关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公务员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公务员特别关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人际沟通、情绪管理、子女教育、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事业生活平衡。但调查同时发现,消极、悲观情绪的公务员不在少数,主要表现为烦躁、心累、厌倦、抑郁、孤独、失眠。调查显示,30.3%的公务员经常“失眠”,31.9%经常“心情烦躁”,25.5%经常“情绪低落”,23.7%经常“闷闷不乐”。
调查发现,性别、年龄和工作经历,并不会影响公务员的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能力,但是,受教育程度和单位级别,会影响其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能力。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公务员,情绪管理能力更强,在遇到困难时也更愿意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在应对方式上,当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采取拒绝或者逃避这种消极方式来应对。而在应对方式的积极态度上,性别没有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越高,应对挫折或者困难时态度越积极。这也表明,挫折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调查显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50%以上的公务员会寻求社会支持,例如寻求建议和帮助,与人沟通和讨论;在情绪管理方面,约60%以上的公务员善于体察他人情绪,以及控制自我情绪。
公务员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自我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当面对高强度的压力时,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可以通过朋友或者家人沟通倾诉来缓解压力,也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来解决。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化解不良情绪。
调查显示,关于“当您工作中遇到麻烦,心情不佳时,您最愿意跟谁交流”这一问题,公务员选择比重最高的是“家人”(70.6%),其次是“单位以外的朋友”(19.3%),2.7%选择了“独自忍受”,只有0.2%选择了“心理咨询专家”。
关于“公务员如何培养积极心态”这一问题,调查显示,公务员认为排第一位的是自我调节,其次是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三是家庭和睦,此外,领导的信任也是积极心态的重要因素。
当前中国研究心理健康的文献非常多,然而关注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专题研究还很缺乏。应该看到,公务员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部分公务员存在着心理压力大、焦虑困惑多、适应环境和缓解压力的能力弱等问题。
近年来,各地发生了一连串官员自杀事件,涉及到不同级别的官员,逐渐凸显出公务员群体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凸显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心理问题。在这些自杀身亡的公务员中,级别从省部级、厅局级到县处级、科级,从党委政府到金融、教育、税务、公安等,几乎涵盖了各个层级以及多个行业类别。既有突如其来的行为,也有深思熟虑的行动。
这些自杀的公务员中,很大部分没有被证明与贪污腐败案件有关。这些现象进一步说明,公务员群体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我们有必要建立公务员心理健康长期追踪调查研究的机制。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的约束,公务员大多不愿意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理及感受。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愿意接受专业咨询的人士更是寥寥无几。公务员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官员,对自我的要求往往高于一般人,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一旦遭遇挫折,就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
对此,我们有必要超越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建立健康的生活心态。特别是平衡“期望值”与“现实值”的关系,对自身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对自身价值正确定位,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
基于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有限性,我们有必要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宣传等活动,使全社会对心理问题、心理疾病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树立起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
在各级相关部门增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将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辐射到整个政府机关,让公务员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对工作、身体和生活的影响,增强公务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正确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为领导干部开设“领导心理学”讲座或者培训,引导领导干部将心理领导科学艺术运用到行政工作中,提高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引导领导干部客观对待名誉、地位、权力和金钱,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妥善处理上下左右关系,促进身心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睦,社会进步。
在各级政府机关设立心理健康顾问;介绍一些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使公务员能主动关注和掌握自己的心理状况;建立运动、娱乐等健康的心理疏导渠道;建立心理咨询专线或咨询网站。让公务员不论何时遇到心理问题,都能及时予以化解。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公务员,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关心和爱护,积极治疗,使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同时,与专业机构共建公务员心理危机干预合作,建立公务员心理支持服务(GEAP)。EAP原是用于解决企业员工个人问题的途径,主要包括压力、情绪和心理问题,以及法律纠纷等其他个人问题。国外的EAP其应用范围不仅包括各种企业,而且包括政府部门和军队。在我国,企业EAP发展刚刚起步,政府部门的EAP更处于萌芽阶段。基于本次调查的分析,我们认为,把为公务员提供心理支持计划制度化,是公务员心理健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