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2-08-16 07:44:36胡永灵钟金凤邱伟海
中国动物检疫 2012年11期
关键词:压片体病感染率

胡永灵,钟金凤,邱伟海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血浆、脑髓液中引起的一种以黄疸、贫血、高热、血红蛋白尿和呼吸困难等为主症的一类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1972年江苏南部“猪红皮病”是我国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最早发现和报到,至今有近40年历史。近几年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有趋于严重的态势,呈现感染率高,发病率与混合感染率较高,但死亡率不是很高的现象,因此很多猪场重视不够而损失惨重。

1990年笔者在湖南农业大学蒋武成教授主持下,参与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发病机理、流行病学等方面研究。一直以来在关注湖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情况。2009—2011年带领学生在湖南省南部的衡阳、永洲、郴洲3个地区12个县16个规模化猪场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工作,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调查

1.1.1 血样来源 采自湖南省南部的衡阳、永洲、郴洲3个地区12个县16个规模化猪场的种公猪、种母猪、肥猪、中猪、断奶仔猪、哺乳仔猪的静脉血,血液样品加抗凝剂于4 ℃保存。

1.1.2 检查方法 采用压片镜检法,即取静脉血l滴于载玻片上,加适量生理盐水混匀,轻盖盖玻片,置10~15×40倍的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1.2 垂直传播调查

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调查过程中,在气温低的冬季对常发该病猪场的产仔母猪与产后第2 d新生仔猪同时采取耳静脉血,血液样品加抗凝剂于4 ℃保存,同样方法进行压片镜检。

1.3 判断标准

1.3.1 阳性判定标准:对每份样品在高倍镜下观察10~20个视野,有附红细胞体者为阳性,看不到附红细胞体者为阴性。

1.3.2 感染强度以红细胞的变形率为判定标准:红细胞的变形是指感染的红细胞失去原有的形态,呈现边缘不整齐,呈齿轮状、星芒状、菠萝状、不规则多边形等,变形率在25%以下为“+”,在25%~50%为“++”,在50%~70%为“+++”,在75%以上为“++++”。

1.4 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情况调查

1.4.1 调查对象来自衡阳、永洲、郴洲3个地区的就诊病猪。

1.4.2 调查内容 包括发病史、临床症状、治疗情况、血液压片镜检及病猪的剖检变化等。

2 结果

2.1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调查

抽查3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猪的血液1 600份。附红细胞体阳性率(即感染率)在95%~100%(表1)。且不同年龄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强度也不同。哺乳仔猪感染后,红细胞大多数保持原有形态;断奶后仔猪和中猪感染后,红细胞变形比例较大;肥猪与种公猪、种母猪感染后红细胞变形较轻微。

2.2 猪附红细胞体形态观察

猪附红细胞体在高倍镜下大致呈球形、盘形、环形等,大多附着在红细胞表面,且折光性较强,数量从3~5个到多则达20个,附着在红细胞表面的虫体大部分围成一个圆,呈链状排列;少数附红细胞体游离于血浆中,可呈现伸展、收缩、旋转,有的前后、左右、上下运动。部分感染红细胞仍保持红细胞原有形态,但由于其上附着附红细胞体,使其在血浆中震颤或上下左右摆动;有的感染红细胞失去原有形态,边缘不整齐,呈齿轮状、星芒状、菠萝状、不规则多边形等。以红细胞的变形率来判定感染强度(表1)。

表 l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及感染强度调查结果

2.3 母仔垂直传播调查结果

冬季对常发该病猪场的产仔母猪60头与产后第2天新生仔猪各3头,血液压片镜检结果发现母猪阳性率100%、所产仔猪阳性率为91.1%,表明母仔间存在垂直传播感染(表2)。

表 2 产仔母猪与新生仔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调查结果

2.4 猪附红细胞体发病情况与临床表现

2.4.1 发病特点 以断奶后的仔猪发病最多,其次为中猪,然后为种公猪和母猪,哺乳仔猪少见发病。在调查中发现不同品种猪发病也不同。外地优良品种发病最多,本地品种及杂交猪相对发病较少。该病在本地区以高温多雨季节(每年6—9月份)为多发。此外发病与长途运输、气候闷热、营养不良、转栏等应激性因素有关。

2.4.2 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因品种和个体体况的不同,临床症状差别较大。主要引起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性贫血;母猪生产性能下降等 。

发病后用一般抗菌药和退烧药治疗,可出现暂时性体温下降,部分恢复食欲,停止用药后体温又升高,随着病情发展,病猪逐渐消瘦,皮肤苍白,结膜苍白或黄染。

中猪与育肥猪在临床上表现为三种类型。急性型病例较少见。亚急性型常见,出现体温升高,达39.5~42 ℃度,食欲减退,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便秘、拉稀或交替出现。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慢性型病猪多混合感染,体温在39.5 ℃左右,主要表现为贫血和黄疸。

2.4.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皮下脂肪黄染,肌肉色泽变淡,肝脏稍肿、质脆、可见灰白色或黄白色条纹,肾肿胀、色淡、有灰白色或黄白色坏死灶。部分肺肿胀、出血;胃、肠道有出血,淋巴结水肿、切面多汁。

2.4.4 血液压片镜检 病猪红细胞的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可达100%,红细胞的变形率在80%以上。

3 讨论与分析

3.1 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本地区已经流行多年,流行高峰期在2004—2008年。近几年该病单独发病不多,主要与猪瘟、猪丹毒、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猪弓形体等病混合感染。

3.2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湘南地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很高,有的猪场达到100%。发病率不高,在临床上多以慢性和温和型出现,这说明猪附红细胞体致病力不强。在调查中发现应激条件下,如饲喂霉变饲料、分娩、断奶、运输、转群、炎热等本病的发生率增高,并且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3.3 由于近几年本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没有导致大面积的急性死亡,所以也没有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调查证实本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一方面造成猪生产能力下降,另一方面造成怀孕母猪出现受孕率下降和孕猪流产、死胎等。高婕等[1]研究证明猪附红细胞体病能造成感染猪只的免疫机能大大下降,为其他病原体的侵入打开了门户。李清艳等[2]研究发现,猪附红细胞体对仔猪红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严重影响着疫苗的免疫效果[3]。

3.4 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途径多,但主要是吸血昆虫(虱、蚊、蜱等)叮咬和垂直传播。吸血昆虫活动季节是猪附红细胞体病感染与发病的高峰期;笔者在冬季调查中发现受附红细胞体感染的产仔母猪与其新生仔猪感染率非常高,因而认为母体垂直传播也是目前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高的原因之一,这与马海利等[4]报道相符。因此,选择猪附红细胞体阴性的母猪进行繁殖,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3.5 在临床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时,抗菌药物和退热药物应同时使用,且要持续用药3~4天才有一定效果;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发病4 d以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死高。

[1] 高婕,秦建华,吕海涛,等.猪附红细胞体病对机体免疫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5):85-87.

[2] 李清艳,翟向和,李新民,等.附红细胞体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04,25(3):100-101.

[3] 张守发,柴方红,贾立军,等.附红细胞体对仔猪免疫水平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桂林: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2004:155-157.

[4] 马海利,琚玮,韩慧瑛,等.山西省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2003,33(1):28-30.

猜你喜欢
压片体病感染率
番茄复合压片糖果粉末直接压片工艺
食品工业(2022年6期)2022-07-04 08:39:14
压片糖果的制备方法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环球时报(2022-04-07)2022-04-07 19:30:02
压片玉米使用中的几个误区
农业知识(2018年35期)2018-09-26 09:22:04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