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

2012-08-15 00:48周天枢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目标高职大学生

周天枢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广州 511450)

试论高职院校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

周天枢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广州 511450)

高职院校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应以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和密切联系女大学生的需求为原则,教学目标应包括树立性别平等意识、提升“四自”精神和强化主体意识、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科学认识性别和性别差异、培养社会性别视角,掌握性别分析能力等主要内容。

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

自80年代以来,女性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逐步进入到我国高等教育系列,教学对象涉及专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各层面,然而,其课程标准建设,如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等则相对滞后。笔者所在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将女性学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在全院讲授,本文依据我院开设女性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女性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梳理,围绕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等相关问题开展探讨。

一 高职院校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原则

女性学是伴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西方社会尤其是在美国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几十年来,女性学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西方蔓延。在我国,女性学的起步虽晚,但是发展迅速。最早在各级妇女干部院校开设女性学课程,之后进入高等院校的课堂。199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将女性学作为三级学科纳入国家研究生专业目录。[1]截至2005年,中国大陆已有6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各类女性学课程。[2]《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把高等学校女性学课程普及程度提高,作为国家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3]在高等教育中,女性学已迈入到学科化建设时期,女性学课程已经成为传播性病平等观念、提高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基本理论建设和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两项基本内容。其中,基本理论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而课程建设则是学科知识得以积累、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我国开设女性学的高等院校中,对于女性学课程的教材建设、专业队伍建设等都取得一定进展。但是,对于课程标准建设,如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设计等则相对滞后。就一门课程来说,针对不同的教育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在设定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时,笔者认为需坚持以下原则:

1 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这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高职教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在掌握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能够在生产现场或实际生活中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知识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在高职教育中,这种能力的重点并不是学生的学术能力,而是职业能力。

这种以职业能力为内涵的应用型人才,不仅是指要让学生掌握某一职业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能够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从而适应社会。女性学课程在培养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设定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时,应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生活的现实社会息息相关,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密切联系,能够引发学生对自身、对社会的思考,明晰女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认识女性生存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正视女性在参与社会发展中将要面临的问题,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发展趋势,在社会发展中把握女性发展的主动权,抓住机遇,发掘潜力,在实践中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2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发现、生活、发展、创造等能力构成的综合素质,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女性学课程在培养和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特殊功能。女性学作为新兴学科,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再认识,有助于学生构建全面、科学的知识体系。在女性学课程中所倡导的平等与尊重、质疑与批判、多元与开放等基本理念对于培养女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促进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女性学课程中的性别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进行课程设计。

3 紧密联系女大学生的实际

女性教育只有结合不同女性群体的现实需要,才具有针对性和富有生命力。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密切联系女大学生实际、根据女大学生的需求、结合女大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当代女大学生在社会转型的剧烈变动时期,一方面她们的信息来源广,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单纯、敏锐,价值观念多元,注重个性;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存在价值观念扭曲、道德标准淡漠、性行为轻率、心理素质脆弱等现象。在女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还将面临劳动就业、婚姻家庭和个人事业发展等诸多现实问题。

女性学的课程教学应针对女大学生当前和今后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引导学生找出积极、合理的应对策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走好人生旅途,这是性别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教学内容应涉及诸如就业指导、社会制度分析、个人职业成长规划、个人能力的发展路径、机遇与风险的把握、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婚姻家庭等与女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要特别注重与现实社会接轨,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生活中女性相关问题的理性分析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形成扎实的社会生存技能,以满足女大学生的社会发展需要。

二 高职院校女性学课程教学目标

1 树立性别平等意识

女性学以解构男权中心文化、传播先进的性别观念、提高性别意识为宗旨。它通过性别意识教育,使男女两性摆脱落后的性别文化的樊篱。女性学是提高性别意识、传播男女性别平等观念的重要途径。只有从理论根基上进行认识、分析和批判,才能建立起新的性别平等观念。女性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也就是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教育主流、纳入公民意识主流,让大众对性别平等意识接受、理解并付诸行动的过程。性别平等意识是女性学课程的教学灵魂,树立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是女性学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之一。

通过教学,应当使学生了解导致性别不平等的历史和社会原因,引导学生树立性别平等观念。目前,我们在校内所完成的只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只是为女大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基础。如何使这一基础坚实、稳固,使其对人的一生产生积极、有效、长久的影响力,是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的。

2 提升“四自”精神,强化女性主体意识

女大学生是当代社会富有朝气的一个青年群体,她们思想活跃、积极进取,个性张扬,充满活力。但是,由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一些大学女生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种种冲突中,对人生和事业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感到困惑无奈、无所适从。表现在现实中,有的女生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找工作不如找老公”,有的女生既想做追求理想事业的“女强人”,又担心因此而没有“女人味”,有的女生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学业上,而是盲目追逐时尚潮流等。所有这些压制了女性的才智的发挥,直接影响女大学生对人生更高目标的追求。能力可以培养,知识可以学习,技能可以训练,但女性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精神气质则需要通过性别教育加以修炼。

应当通过女性学课程中关于女性“四自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学习,为女大学生解开人生道路上的许多迷茫和困惑,帮助学生确立内在的自我价值入手,破除社会上现存的各种偏见,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女性的人生和事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3 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科学认识性别和性别差异

女性学向人们科学揭示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两性。传统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刻板印象是女性发展的主要障碍,它制约了女性能力和个性发展,扭曲了女性的价值。女性学应当通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剖析社会中不平等的角色关系以及传统性别角色定型在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家庭等各领域中的影响,梳理性别刻板印象,为女大学生提供一个认识女性和性别差异的新视角。

女性要想在社会寻求更好的发展,需要全面认识自身。女性只有对自身价值和潜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有信心主动投身于社会发展,才有勇气面临困难不退缩,才能冲破传统的束缚,力争创造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女性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女性自己了解自己,使学生了解女性人生的不同角色变化,使学生懂得独立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对女性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发女性潜能,全面提高女性素质。帮助学生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生存状况的认识,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力图为女性在现代社会里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4 培养社会性别视角,掌握性别分析能力

女性学是在对以往知识体系的质疑和挑战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分析视角。女性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使女大学生掌握社会性别视角,学会运用这一新的视角来认识自我、观察社会,能够联系自己所学专业,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性别分析。社会性别视角是当今世界观察、思考、分析和评价社会现象的极其重要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传统性别角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社会性别形成的过程,认识社会性别现状及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影响,对现存的社会政策进行反思,理解两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性别敏感度,培养正确的社会性别观念。

应当通过社会性别理论的学习,帮助女大学生关注男女的相互关系,在分析女性和男性的角色、利益、需求关系的基础上,赋权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女性是如何生存、发展的,以及女性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正视社会,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机遇和挑战。社会性别理论,作为一个崭新的分析工具和新的认识角度,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传统文化制度,学会运用多视角观察和分析复杂的现实问题,全面认识自我,构建新的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

5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女大学生来说,能否获得良好的社会生存和发展能力,是关系到其未来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重要问题。当今,一些女大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不能尽快适应环境,缺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工作、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此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生还可能会面临双重角色的冲突,事业与家庭如何协调,如何处理双重角色所带来的困惑,这些都是女大学生在踏入社会后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着女大学生能否在社会中更好地立足。

应当通过女性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女大学生在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提高学生与社会及家庭的协调能力,促进女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女性学课程在这方面有独特优势。通过系统的培育,提升女大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女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可以从容面对今后踏入社会的诸多困惑,更快地适应各种环境,减少挫折,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增强社会生存和发展能力。

女性学在高职院校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开设女性学课程所蕴含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培养女大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开展女性学课程标准研究,探索女性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女性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是女性学课程建设的自身要求,而且也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1] 陈方.关于中国的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6,(3):75-76.

[2] 魏国英.跨越式发展与本土经验——女性学学科建设十年回顾[J].妇女研究论丛,2006,(1):35-42.

[3] 国务院.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EB/OL].(2011-08-08)[2012-03-12].http://www.gov.cn/zwgk/2011-08/08/content_1920457.htm.

C913.68

A

1671-4733(2012)03-0074-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2.03.021

2012-03-12

周天枢(1968-),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副教授,从事性别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电话:13392640325。

猜你喜欢
目标高职大学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