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

2012-08-15 00:48:59郑海友朱琳璐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丽水应用型办学

郑海友,朱琳璐

(1.丽水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2.丽水电大, 浙江丽水 323000)

校企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

郑海友1,朱琳璐2

(1.丽水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2.丽水电大, 浙江丽水 323000)

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推动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提高科研水平,提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也有助于企业选拔、培养、招聘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总之,校企合作能够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 互惠共赢; 人才培养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了社会的一大热点。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也成了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一是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脱离了市场,培养的人才和市场不接轨;二是由于高校的迅速扩张,内涵建设跟不上,培养的人才素质下降,满足不了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三是高校毕业生对企业缺乏了解,不愿意到私营企业工作。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了很多学者、专家关注的问题,采取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以上的几个问题。

丽水学院是浙江省丽水市唯一的本科院校,有着多年的办学经验。浙江山浦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浦照明)是丽水市最大的电光源企业,是丽水市知名企业。两家单位于2011年9月合办物理学(光源与照明方向)专业,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能够真正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一 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高校事业发展

(一) 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高校通过派教师下企业参加定岗实习、蹲点学习、挂职技术岗等方式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作为企业一方,积极支持并采取具体措施,派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岗位技术人才和高校教师接洽,使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能够及时地在高校教育教学和企业中得以交流与应用,促进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1]。

其次,高校要转变思路,引进企业优秀人才作为高校兼职教师。高校应转变传统的单纯由校内专职老师传授学生知识的做法,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优秀技术人才以兼职教师身份到大学课堂传授知识技能,高校也可以采用邀请企业专业人才担任大学生个性化培养导师等形式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最后,深化合作,推动教师资源共享。电光源产业是技术革新较快的产业,企业每年都会邀请行业领域里的高级人才对员工进行培训。高校可以通过企业将这些人才邀请到学校或者直接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参加培训学习,利用企业外聘的专家给学生上课,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反之,企业也可以邀请高校专业老师或者高校的客座教授等为企业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

高校和企业要做好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建立长效机制,要制定互派人员工作机制、奖励激励教师下企业和企业员工到高校兼职任教等工作机制。这种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不但能够发挥学院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各自的特长,利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2],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二) 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完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

高校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而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着高校学生培养的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一方,高校要充分了解人才市场信息,让大学生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是高校毕业生的主要用人单位,他们相对高校更加了解产业领域内的人才需求情况。由他们参与到高校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使高校课堂上所教的理论知识和用人单位所需技术人员的知识接轨,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用人单位所需人员的专业技能接轨,学生所形成的专业素养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养要求接轨。这样一来,高校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他们才能有效的和市场接轨,实现充分就业。

此外,让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也是企业和高校间的深度合作的体现。这有助于双方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相互支持,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健康发展。

(三) 校企合作有利于推进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高校发展的目标,也是高校价值的具体体现。高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推进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优化企业科技行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有效途径。

丽水学院作为丽水市唯一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受地理位置、经济因素、科研力量等条件制约,在“产、学、研”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发展速度缓慢。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一方面高校教师和企业科研人员共同合作研究科学技术项目,一起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一起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且能够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果,真正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二 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一) 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校企双方实验室资源共享

对于企业来说,实验室是他们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的重要基地,特别是电光源产业这类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实验室建设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场地和资金。丽水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理实验室,实验设施也比较齐全。

通过校企合作办学,高校可以邀请企业参与到实验室建设中去,企业方面也可以将实验室办到高校中去,或者直接向高校投资建设实验室。这样就有利于整合企业和高校的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双方实验室建设的进程和效能。同时,高校也可以将大学生的实验课放到企业的实验室中去开展,由企业的技术人员传授实验操作知识。企业也可以将技术研发项目放到高校的实验室中去进行,由高校师生、企业的专家合作研发,高校和企业共享教学、科研产生的实验成果,实现双方共赢。

(二) 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提高科研水平

近年来,政府部门明确提出了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民间对于生态文明理念、绿色低碳知识迅速普及,使电光源产业处于一个节能降耗、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种背景下,科技创新能力成了电光源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高校的科学研究氛围浓厚,资源丰富,高校教师、大学生有着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高校和企业合作办学,让高校师生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和企业的专业人才密切交流、共同研究科学项目、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有助于企业提高科研水平,提升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三) 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招聘人才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指派教师下企业学习、工作、研究,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其次,由企业人员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也可以促进学生和企业的交流,增进感情,有助于企业下一步的招聘工作;最后,通过高校和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企业生活,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企业,从而促进大学生到企业工作。

总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和高校合作一起培养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吸引人才,为他们今后选拔、招聘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 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 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实习、实训基地是他们大学课堂学习的延伸,是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校企合作,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而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是高校和企业合作的桥梁纽带,也是校企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主要平台。

企业可以利用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利用这个平台让企业人员和高校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企业与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标准上达成共识[3]。大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外,大学生经历了实习、实训基地的学习和生活后,了解了企业的具体工作,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充分就业做好了准备。

(二) 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接受多种优秀文化熏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而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体现,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根基。

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这个平台,能够将企业的一些优秀文化传播到大学生中去,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学习企业文化。同时,大学的优秀校园文化也通过师生的交流学习传播到企业中去,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发展。这两种文化取长补短,相互交融,有助于推动学校、企业的文化发展。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既感受了校园文化的熏陶,又接受了企业文化的培育,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校企合作办学,会使高校、企业、大学生三方受益,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这需要双方加强沟通协调,不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合作长期健康发展。

[1] 章国平,汪燕春.当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困境与出路[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3):287-290.

[2] 梁慧社.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搭建工学结合育人平台[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6.

[3] 潘懋元.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大学教育,2008,(3):25-26.

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ENG Hai-you1,ZHU Lin-lu2
(1.Lishui University,Lishui Zhejiang323000;
2.Lishui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Lishui Zhejiang323000)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hare resources of both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nd to cultivate applicative talents together.On one hand,i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facult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s and disciplines,and it also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learning and researching of the college.On the other hand,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ll bring many benefits to the enterprise.For instance,it helps the enterprise to improve its scientific research,the ability of solving technological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the capability of developing new products.And it also helps the enterprise to select,cultivate and employ the applicative talents who are needed.Besides,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lso good for students,because the practical and training bases established by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help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culture of various companies and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ies,which will offer them a better employment.Above all,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tripartite beneficial cooperation of the college,the enterprise and the student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talents cultivation

G647

A

1671-4733(2012)03-0070-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2.03.020

2012-04-02

浙江省丽水市2010年社科联项目“丽水市电光源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LB201048)

郑海友(1983-),男,浙江乐清人,助理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社会科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电话:13867059855。

猜你喜欢
丽水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2:32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