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桂
(华东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062)
论20世纪20年代余日章领导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
陈正桂
(华东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06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培育,而公民意识的形成有赖于系统的公民教育。在我国积极推行公民教育,使之成为全国社会性运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余日章领导的青年会开展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这项公民教育运动对于提高国民公民意识和公民观念及催生现代民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认识与分析余日章领导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在我国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余日章;成人;公民教育运动;影响
余日章(1882-1936),湖北人,中国著名的基督教领袖和活动家,也是辛亥革命功勋、红十字会创始人、教育家、外交家,有学者说他是中国20世纪屈指可数的人物之一。1915年5月至9月,余日章参加北洋政府农商部实业考察团赴美考察,任该团名誉书记和发言人,在访问美国大部分重要城市时,讲演90次。查斯·吉尔基博士说:“没有一个从外国来的人曾使我这样兴奋过。”[1]1922年,上海一本很有影响力的杂志《密勒氏评论报》按读者投票列出中国的12个大人物,余日章与孙中山、冯玉祥、蔡元培、黎元洪等人同列,可见他当时的影响力。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公民教育起步比较晚。1922年壬戌学制实施后,公民科正式进入国家课程体系,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经过两次会议讨论所颁布的《新学制小学课程纲要》规定:“废止修身科,加设公民与卫生两科,并将公民、卫生、历史、地理在前4年(初小阶段)合并为社会科。”[2]把公民科作为独立的学科,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在学校生活中广泛开展公民训练,这些活动标志着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正式发展。①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极少数人能接受学校教育,如何使公民教育得以普及是余日章认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余日章领导下的青年会推行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则满足了这一要求,使公民教育成为全国性社会运动。1920年,在纪念青年会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余日章在演讲中强调真正的基督徒应该是“最完美之公民,最高尚之爱国者”。②1923年在南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干事会议上,余日章正式提出青年会的重要工作是开展公民教育,这项主张得到了大会一致赞同。③1924年成人公民教育运动正式开始。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有它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绝对要求,我们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3]所以,我们在研究余日章的成人公民教育思想时要把它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中去考察。
余日章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基督徒家庭,他从小学到大学都就读于基督教学校。他5岁时入武昌胭脂山一个蒙馆接受启蒙教育,后转入教会附设小学读书,13岁时考入圣公会在武昌所创办的文华书院(Boone School)。该书院是武昌地区最早以新式教育方式办学的教会学校,师资、设备都非常好。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武汉也受到影响,通过吴德施主教的安排,余日章进入上海圣约翰书院(St.John College)读书。他在大学时期发表的作品关心国事,强调国权的维护。他在校报《约翰声》发表的文章中指出,中国衰弱无助之因是内无国力之聚集,外受强权所包围。他指出,中国富强之奥秘在于人心之觉醒。如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即已明证建立强权所需的人民之间的旺盛精力与积极的意志力。故中国之人心亦须唤醒来注意到几个重要方面:建立富有纪律又能作战的海、陆军;认识到宪政政府的好处;愿意促成黄种人的统一;大众教育的传布;发展强烈的爱国心;愿意献身于国家的防卫与独立。[4]虽然余日章没有提出唤醒人心之道,但他在大学时期的作品已显示出强烈的国家意念,以及对强大且有尊严的现代中国的强烈期望。余日章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新式教育,接受的是新思想,基督教的博爱、平等思想以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是他公民教育运动的精神动力。
国外求学经历对余日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着更远大的抱负与理想,余日章于1908年赴美留学,入哈佛大学攻读教育学。在美国学习的经历对余日章后来领导公民教育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余日章通过课程学习、阅读书籍以及与师生的交流,接触和了解到美国公民教育思想的发生、发展情况以及公民教育思想对美国人的影响。美国人充分认识到公民教育是支撑民主政治的根本。思维习惯、坚持民主的倾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民主政治不是机器,可以靠自身来运转,它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用意识来复制它。
其次,余日章留学期间展现出关心同胞与热心传布基督教的精神。读书之余,他热心于课外留学生的团体生活,当时与王正廷、郭秉文、曹云祥等人发起“留美中国基督徒学生会”,以联系美国和加拿大各校的基督徒,促进北美基督徒学生之间的团结与交往,并向其他中国学生传扬信仰。余日章当时就被推举为副总干事,分赴各大学走访中国学生,协助组织学生会分会,毕业后他被聘为游行干事,以推展会务。
尽管在美国读书的时间不长,但余日章在学习和参加的各种活动中了解和接受到的一些西方思想及西方人强烈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观念,对他后来提倡的公民教育运动思想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1921年,余日章作为国民代表参加华盛顿会议,协助和监督政府代表的工作,宣传民意,力争实现中国政府和商、教两界的要求。在参与会议的过程中,余日章不负所托,及时向国内传递会议信息,与国内形成互动;联络留学生、华侨及各省赴美国民众代表以一致行动;监督中国代表团,提供决策咨询;反驳不利国际舆论,拜访美社会名流;广泛宣传中国要求平等和平的合理愿望以取得美国各界民众的理解;在山东问题遇阻时,建议“拒绝直接(与日本)交涉,提出大会公决,如被拒绝,便宣告脱会。”从而促使华盛顿会议签订了有关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在表面上承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次会议让余日章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深感中国民众的国家观念甚为薄弱,他觉得中国在这次会议上没有实现原本意愿的部分原因是中国人没有通过参与政治完全展示自己的力量,国家危机也源于大多数民众对公民的权利和责任一无所知,必须通过唤醒中国公民之心改善这种状况。民族危机和民生苦难使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救亡必先启蒙,救国必先新民。培养有知识、有思想、有能力的现代人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救国论”的主要表现,而且只有把每个人与国家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让他们去爱自己的国家,才能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建设这个国家。
余日章领导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的目的是向人们传递公民生活和公民观念必要的知识;培养公民应有的责任感,养成公民的独立完善的人格;激发广泛的爱国心;了解中华民国的各种组织及法律法规的大意;讨论当时中国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裁兵问题、理财问题、兴教问题等;关注国际关系的实质及世界整体的形势等。④青年会在余日章领导下开展的公民教育运动面向整个社会,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如:组织公民演讲、设立公民宣讲队、成立公民研究社、开展公民展览会、设置公民教育训练所、进行公民测验、征集公民问题论文和征文、编印公民教育研究书籍和宣传品等。⑤最为常见和有特色的是以下几种方式。
1923年余日章聘刘湛恩为公民教育委员会的教育干事。刘湛恩任职后,着手组织一些对公民教育有所研究且热衷于公民教育的专家开始编写、审定、校订以公民教育为主题的书籍,在编写书籍的过程中,专家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公民教育的概念、意义、范围以及方式。1928年,青年会公民教育委员会已审定并发行的书籍包括:关于公民常识的书籍10种,公民教育唱本的书籍16种,公民教育小丛书20种,公民讲话丛书20种,而且还发行了通俗易懂的公民教育图画1套。这些书籍的编写使公民教育具体实际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利于指导公民教育运动的开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书籍有《公民训练班办法》、《公民教育研究会办法》、《一星期公民教育运动组织法》等,关于公民研究的资料有《地方自治》、《国际问题》、《不平等条约》等。
虽然余日章领导的公民教育运动形式多样,但是相对来说比较普遍和经常性的活动是宣讲,宣讲影响范围相当广泛,听众涉及各个层次的人群,有普通学生、贫民百姓,也有达官贵人,甚至是社会名流。宣讲的内容包罗万象,既包括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防治疾病等医学常识,也包括西方社会科学知识,还包括近代自然科学常识。除此之外,还不失时机地宣讲发展教育以及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在余日章领导的公民教育运动期间,青年会经常组织以公民教育为主题的宣讲活动。这种宣讲分为两种,一种是邀请当时的名人开展主题宣讲,比如在上海邀请的名人有教育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著名学者张君励,政治活动家张东荪,以及当时著名的学者胡适等,他们的演讲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另一种是由青年会内部干事或其他热心公民教育的人士进行的系列宣讲,宣讲要求严格,所用讲稿都要经过公民教育委员会的审核,要求内容科学、切合实际、不偏袒,还要有趣味。宣讲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如公民应有的责任,公民与市政的关系,什么是基督化的公民,公民与财政问题,公民与立法的关系,公民与国内和平的关系等。为使宣讲的效果更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时配以直观的图表、幻灯片,有时是新式戏剧表演,这些形式大多通俗易懂,所以容易激发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能较好地达到应有的效果。
1922年余日章领导的青年会已有市会40处,校会200处,会员77 947人。⑥他们在会所设置了公民教育训练所,通过这些训练所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授课、演讲、讨论、阅读书籍等,向人们普及公民应具备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有生活、经济、政治等。例如在生活方面有土地问题、粮食问题等;在经济方面有金融知识、银行知识、纳税问题等;在政治方面有宪法常识、选举问题、地方自治、政党和条约以及国际问题、殖民问题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普及以及各种研讨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公民意识和公民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从而唤起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
20世纪20年代余日章领导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的主要依托对象是青年会下属的市会和校会。这就决定了公民教育运动的开展基本局限于城市和学校,更多生活在乡村的民众无法接受公民教育。农村得不到发展,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大多数农民的公民意识得不到提高,国家就不可能真正强大。为此,利用学校的青年会,鼓励学校的青年到民间去,组织暑假服务团和暑假公民宣讲队,把在城市和学校开展的公民教育活动带到乡村,并结合乡村实际,开展各种工作。在各乡村设置民众学校,以便民众有学习的固定场所,普及公民教育。服务团为了使其活动富有成效,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1.知识性宣讲活动。宣讲的一大优势是普及范围广,一次宣讲可以有上百上千人参加。宣讲团考虑到这一特点,携带各种有关公民教育的简章及教育用具,到乡村各处举行公众性演讲,这些演讲的主要目的是普及公民所需要的知识和观念。
2.宣传及考察。搜集并印刷公民教育方面的教材,编印相关刊物,在乡村各处墙壁张贴公民教育相关内容;到乡村各处考察民众的工作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把所了解的各种情况汇编成册,供乡村改革者作为参考资料。
3.建立平民学校。为了使民众有学习的场所,暑假服务团还在乡村建立平民学校,不少不识字的民众到学校学习千字课,通过千字课的学习,民众开始能写信读报,并了解一定的公民常识。
余日章为了使公民教育运动更具有普遍性,支持开展了轰动全国的平民教育运动。二十世纪的中华民族虽号称四万万,但未受教育的,竟多至二万万以上,其“智识力”如何就不用说了。据此,余日章认为中国的文盲实在太多,他们因为没有现代国民应具有的基本文化知识,所以无法理解和体现公民的权利与责任。[5]平民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民众成为真正的公民,具备公民资格,而其前提是必须从基本的识字入手。当时晏阳初、傅若愚刚刚回国,余日章就在青年会智育部下面增设了“平民教育科”,由于晏阳初、傅若愚有教授华工的经验,他们很快就重新编辑了4册《平民千字课》,这些读本浅显易懂,受教育者能在4个月内熟悉最基本的1 000个字。为了更系统地在课堂上培养公民意识和观念,余日章在城市里成立平民教育学校,聘请专人或组织学生授课。在1920年到1935年之间,全国各地青年会所教授过的平民学生人数在25万左右,由青年会负责编辑的千字课读本销量也达到了100万册。⑦平民教育在当时得到21个城市青年会和200多个学校青年会的一致提倡,从开始的识字教育发展到继续教育,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平民高级学校,成立了平民同学会和平民讲习会,建立了平民图书馆,编辑撰写了平民教育书籍。有了这些活动的开展,公民教育的基础建立起来。
余日章认为,由于内部的混乱、腐败和外敌的入侵,国家时刻都可能灭亡,公民教育运动的目的就是使广大民众接受古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帮助每一个人实现他们的公民责任。中国最需要的就是好的公民,即对于自己的国家有完全的了解,并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余日章努力培养全国公民治理国家的能力,提高公民的公益意识与责任观念,使其担负起全民治理国家的责任。余日章将历代贤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理想赋予了新的含义,使之成为普通公民的高尚追求。
20世纪20年代余日章领导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开展的范围很广,几乎遍及全国的各大城市,参加人数也非常多,仅在1924年5月4日至5月9日举行的公民教育中,讲演会就达47场,参与的听众约18 000人次,10 400人次参观了公民教育展览会,3 500人次接受了公民教育测验。⑧公民教育运动的范围不断扩大,教育内容越来越广泛,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反响,基督教的、非基督教的甚至反基督教的人都对其产生认同,公民教育运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支持,得到了胡适、冯玉祥、顾维钧和王正廷等人的鼓励和支持。余日章领导的青年会开展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不仅传播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的公民理念,而且更多社会人士被吸引并参与其中。由于有他们的地位、财富和权力的支持,科学教育普及工作得以有效地开展。
余日章之所以带领青年会在全国各地开展轰轰烈烈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主要是希望通过运动唤醒人们的道德觉悟,从而达到“人格救国”的目的,并希望公民教育运动成为“研究对内对外的时局问题”的主要手段。余日章承诺无论社会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青年会改造人格、改善社会状况的宗旨始终不会改变。⑨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培养公民良好的人格。孙中山认为,余日章领导的成人公民运动中提倡的“人格救国”是有独特而重大意义的。他说:“青年会的宗旨,注重体育、智育、德育三项,改良人类来救国,是全国所欢迎的。国家是由人类奏合而成,人人都有机会,可以造成一个好国家。我们要造成一个好的国家,便先要人人有好人格,要正本清源,自根本上做工夫,便是在改良人格来救国!外国人到中国来,从前还没有想到这著,诸君已想到这著,并且做到这著,所以改良人格来救国这一说,当是中国的出产物。”⑩
余日章领导的成人公民教育运动通过各种形式使人们对公民权利、义务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和国家的关系、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向民众普及了公民知识和公民思想。一部分公民养成了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良好习惯;不少以前是文盲的公民初步获得了各种社会生活知识;在具备一定公民知识和公民观念的基础上,部分公民已经开始尝试着锻炼相应的公民能力。这些成效对培养理性的、自主的、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明达公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项成人公民教育运动的开展使人们的公民观念得以增强,具备了一定的现代公民意识,并开始反思传统的臣民观念,对专制主义有了深刻认识,从而开始对其进行唾弃,人们对民主政治的向往得以激发,一种崭新的公民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成长起来。
注释:
①192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董文编辑的《新小学教科书百姓讲义老师书》7册;舒新城编《新中学教科书低级百姓讲义》3册.
②《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二十五周年第八次天下大会纪要》,1920:25-26.
③ 余日章.《青年会倡办百姓教诲行动之原起及举行》,中华天下基督教协进会《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27:136.
④天下协会智育部.《百姓教诲行动的宣言及筹划》,《青年前进》第71册,1925:98.
⑤《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第十一届天下大会天下协会汇报书目录》,上海档案馆 U120-0-11:26.
⑥《孙中山欢迎第九届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大会代表演讲》;C.H.Hopkins,John R.Mott,William B.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1979:394.
⑦ 傅若愚.《青年会看待布衣教诲之进献》,《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五十周年怀念册》,青年协会书局,1935:48.
⑧ 《第十届天下大会天下协会汇报书》,上海档案馆120-0-8,1936 :44.
⑨ 胡任夫.《一年内天下青年会状况》,中华天下基督教协进会《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28:25.
⑩ 皕 诲.《本杂志十年来之回想》,《青年前进》第100册,1927:251.
[1]A Leader in China’s New Day,D.C.Vandercook,Christanian Magazine North American,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J].1922(45):15.
[2]于述胜.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七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6.
[3]列 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2.
[4]C.X.George Wei,Liu Xiaoyuan.Chinese Nationalism in Perspective:Historical and Recent Cases[M].Westport,CT:Greenwood Press,2001:34-35.
[5]Yui,Character,China’s Hope[M].New York:Foreign Division,YMCA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1924:3.
On Adult Citizen Education Movement Leaded By Yu Rizhang in 1920s
Chen Zheng-gui
The report of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mphasized to enhance civic awareness education.But civic awareness depends on systematical citizenship education.Positively carrying out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making it as a social movement in whole society began from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that Yu Rizhang led to launch adult citizenship education.The adult citizenship education movement had deep influence on enhancing national’s civic awareness,civic conception and giving birth to modern democracy.So it’s worthy of recognizing and analyzing the adult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at Yu Rizhang led when we reinforce civic awareness education today,which is valuable and meaningful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Yu Rizhang;adult;citizenship education movement;influence
G720
A
1008-6471(2012)02-0011-06
2012-05-14
陈正桂(1974-),女,湖北十堰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公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