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剧”释义补及其他

2012-08-15 00:49张相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杂剧大词典词语

张相平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广东佛山528225)

“则剧”释义补及其他

张相平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广东佛山528225)

自宋元以来,“则剧”在文献中频现,关于其含义,学界进行过争议和讨论。该文同意“则剧”即“作剧”说,在此基础上对其核心语素“剧”字表“玩耍”义进行源流探析,并分析汉语史上表“玩耍”义的词语之衍变情况,同时纠正《汉语大词典》之误。

剧;玩耍;诠释

“则剧”一词在近代文献及戏曲中频繁出现,如南戏《张协状元》第五出:“(丑走出唱)【同前】哥哥去也,妹妹来辞你。京都有甚土宜则剧,买些归家里,妹妹须待归。哥哥,狗胆梳儿,花朵鞋面头须。”关于其义,戏曲学界曾进行过辩论,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杂剧”义,表戏曲;二是“玩物、玩耍”义。刘晓明《“则剧”考》一文对该两个派别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则剧”一词进行溯源论证,认为“则剧”即“作剧”,为“戏耍”义。[1]笔者认为,《“则剧”考》一文论证为是,但有几个问题仍待解决:“则剧”一词的核心字“剧”何以表示“玩耍”义?此义出现于哪个历史时期?“玩耍”是个常用义,在汉语史上表该义的词语,其历史衍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对“则剧”词义的进一步理解。

“剧”,《说文》未收。从字形来看,字从刀,其本义应与刀割有关。“玩耍”义,当是其假借义,《汉语大词典》所举首个例证是晋代左思《娇女》诗“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按,该例证为误。左思这首诗描写了其两个女儿的天真形象,“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的前面几句是“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织。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这里是描写大女儿喜欢照镜子、打扮自己,若将“剧”释为“玩耍”义,于诗意不通,“剧”当为“多”义,“兼”表“倍、胜过”义,如《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朱熹《集注》:“兼人,谓胜人也。”“剧”、“兼”在此实为同义连文,表“胜于、多于”义,又如唐·司空曙《苦热》:“漱泉齐饮酎,衣葛剧兼裘,长簟贪欹枕,轻巾懒挂头。”因此,“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应释为“她照镜打扮比织布劳动还要紧张”。“剧”表“玩耍、嬉闹”义,当为假借义,直到唐代,该义频现,如李白《长干行》之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赠友人三首》:“慢世薄功业,非无胸中画。谑浪万古贤,以为儿童剧。”《越女词》:“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刘驾《冯叟居》:“机忘若僮仆,常与猿鸟剧。晒药上小峰,庭深无日色。”杜牧《杜秋娘诗》:“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诗句中之“剧”均为“玩耍”义。又唐小说《游仙窟》:“五嫂为人饶剧,掩口而笑曰‘娘子既是主人母,小府须作主人公。’下官曰:‘仆是何人,敢当此事!’十娘曰:‘五嫂向来剧语,小府何须漫怕!’”所现两“剧”,根据文意均可释为“嬉闹、玩闹”义。

“剧”跟“作”结合为双音词“作剧”一词,仍表“玩耍、嬉闹”之义,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九:“至是,僧前行百余步,韦知其盗也,乃弹之。僧正中其脑,僧初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韦知无奈何,亦不复弹。”“恶作剧”即捉弄、耍笑别人。宋·陆游《看梅绝句》:“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生。”《聊斋志异·云萝公主》:“有小僮十二三许,拍板清歌,又跳掷作剧。生大醉不能行,便令负之,生以其纤弱恐不胜,袁强之。”另,《汉语大词典》中词语“作剧”其中一个义项是“劳作勤苦”,所举例证为汉·桓宽《盐铁论·水旱》:“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按,该例证中的“作剧”乃为两个词语,而非为一词,“作”表“劳作”,“剧”表程度义“极、甚”,与下句之“少”字相对,形成对比。又《史记·平淮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文中“剧”与“匮”为对文,可资比于上例“剧”与“少”。《汉语大词典》将其作为一词,失当。

从传世文献来看,自南宋始,“则”有“作、做”义,如杨万里《过乐平县》:“笋蕨都无且则休,菜无半叶也堪羞。”疑为“作”之方言音变,今吴方言里“则啥”义为“做什么”[2]7940,故“作剧”又作“则剧”,如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中兴岁戊辰冬十有一月得之于韦侯许者,慈宁皇太后之犹子也。顷得罪高凉,召还,道过于此。副车弟尝得太祖赐后诏一以藏之。诏曰‘朕亲提六师,问罪上党’云云,‘末有回日,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娘娘充作剧钱,千五与皇后、七百与妗子充节料’。”其中“作剧”,南宋岳珂《愧郯录》卷15“国初宫禁节料钱”条引该书作“则剧”。又如南宋词人刘克庄《贺新郎》:“有谁怜、戴花翁病,插萸人少。生不逢场闲则剧,年似龚生犹夭。”由“玩耍、嬉闹”义,“则剧”又引申出“玩具”义,如《张协状元》第五出:“京都有甚土宜则剧,买些归家里,妹妹须待归。哥哥,狗胆梳儿,花朵鞋面头须。”“土宜则剧”应指当地的玩耍、玩具,与妹妹身份相当,若释为“杂剧本儿”,则与其身份不甚恰合。明末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文语》“土言”条:“游戏曰则剧,杂剧也,讹‘杂’为‘则’也。”李调元《南越笔记》“广东方言”条亦作“游戏曰则剧,杂剧也。讹‘杂’为‘则’也。”先释为“游戏”义,后又解为“杂剧”义,前后不一。“则剧”在当时广东方言里为“游戏”义,可参另一例证,《广东新语·诗语》“粤歌”词条:“柚子批皮瓤有心。小时则剧到如今。头发条条梳到尾。鸳鸯怎得不相寻。”可见“则剧”当为“玩耍”义,而非“杂剧”义。

“玩耍”在人们生活中是个常用义,唐以前表该义的词语,主要有“戏”、“嬉”与“弄”。

“戏”,从戈,《说文解字》:“三军之偏也。曰兵也。”段玉裁注曰:“引申之为戏豫、为戏谑。以兵杖可玩弄也,可相斗也。”如《书·西伯戡黎》:“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孙星衍疏:“言王游戏自绝于天。”左思《娇女》诗:“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该句义为“定要踏雪玩耍,在雪地上留下重叠脚印”。从唐代始,“戏”往往与“剧”同义连文,作为一个双音词出现,如杜牧《西江怀古》诗:“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宋·洪迈《夷坚甲志·仓卒有智》:“秀州士大夫家一小儿,才五岁,因戏剧,以首入捣药铁臼中,不能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秉火照视,则墙隅绿锦袱包一银船,左右有四轮,盖外祖家全盛时儿童戏剧之物。”

“嬉”,《说文》未收,表“玩耍”义,自汉代频现,如汉代张衡《归田赋》:“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又可与“戏”同义连文作双音词,表“玩耍”义,如《列女传》卷一“邹孟轲母”:“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史记·律书》:“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五“三石”条:“丘前有撒金巷。予家尝近焉。儿时数就珊瑚井旁嬉戏。”

“弄”,《说文》:“玩也。从玉。”“玩”,《说文》:“弄也。”“弄”与“玩”互训,其本义均为“把玩玉”。“弄”由“把玩玉”引申出“玩耍”义,如《左传·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南齐书·东昏侯纪》:“帝在东宫便好弄,不喜书学。”“玩”与“弄”在《说文》虽为互训,但其“玩耍”义项,出现时间较晚,到明清时期频现,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自心中想道:‘我本要回清河县去看望哥哥,谁想倒来做了阳谷县都头?’自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又过了三二日,那一日,武松心闲,走出县前来闲玩。”在文献中,该义往往借“顽”字来表示,如《西游记》第二八回:“美猴王道:‘你们因何不耍不顽,一个个都潜踪隐迹?我来多时了,不见你们形影,何也?’”《红楼梦》第三十九回:“说着,又命人去先抓果子与板儿吃。板儿见人多了,又不敢吃。贾母又命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顽去。”

另外,从宋元起,“耍”亦表“玩耍”义,如宋·周邦彦《意难忘·美咏》词:“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西游记》第一回:“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儒林外史》第三回:“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淘痛哭是的?”“耍”又与“玩”同义连文,形成一个复音词“玩耍”,表“玩耍”义,如《孽海花》第二六回:“谁晓得一终了七,她的原形渐渐显了,常常不告诉我,出去玩耍。”

综上所述,在汉语史上不同时期表“玩耍”义的词语颇多,如“剧”、“戏”、“嬉”、“弄”、“玩(顽)”、“耍”等。这些单音词又与它词或互相同义连文形成复音词,亦表“玩耍”义,如“作剧”、“则剧”、“戏剧”、“嬉戏”、“玩耍”等,其中“则剧”为“作剧”的音变词语。到现代汉语,这些表“玩耍”义的词语,“玩”、“玩耍”保留在普通话中,如《现代汉语词典》举例“孩子们在公园里玩得很起劲”、“孩子们在大树底玩耍”。“耍”作为一个方言词继续使用。[2]3949“作剧”、“则剧”、“戏剧”表“玩耍”义的使命结束,在现代汉语中不复使用,而“嬉戏”一词则作为书面语出现。

[1]刘晓明.“则剧”考[J].广州大学学报,2003(11):3-5.

[2]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7940.

Abstract:Since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Ze Ju”had emerged frequently in literature,and the academic circle discussed its definition.This essay agrees to the opinion that“Ze Ju”refers to“Zuo Ju”.On the basis of it,the essay probes into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ts core morpheme“Ju”,which means“play”.Moreover,the essay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ds meaning“Play”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rrects the errors in the“Chinese Dictionary”.

Key words:“Ju”;“Play”;definitions

责任编辑 温优华

The Advice on More Definitions for“Ze Ju”and Others

ZHANG Xiang-P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nhai Campus of South China Nomal University,Foshan,Guangdong 528225)

H13

A

1007-6883(2012)04-0050-03

2012-02-09

张相平(1977-),女,山东日照人,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杂剧大词典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唯以杂剧为正色”年代考
宋官本杂剧段数本事新考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一枚词语一门静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