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野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2012-08-15 00:52廖敏慧李晓蓉
关键词:通识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廖敏慧,李晓蓉

(九江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九江332005)

在19世纪的欧美国家,不少学者认为大学学科专业分化过于细致,人为地将原本系统化的知识强行割裂成许多细小的部分,于是他们提出了“general education”的概念,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对不同门类的学科知识都有所涉猎,最终将他们培养成能独立思考,拥有良好品质与修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我国学者根据其所蕴涵的教学理念将其翻译成“通识教育”。

一、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整合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通识教育早已广泛成为各欧美大学的必修课程。1945年,哈佛大学就在其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建议通识课程应包括:生物科学或物理科学导论课、西方思想与制度、文学名著以及属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其他课程各一门,并提出了本科生学习通识课程的具体要求。我国通识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在各本科院校中也已普遍实施。那么同样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各高职院校是否也应该实施通识教育呢?

根据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满足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领域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各行业从业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他们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具备良好的品质和修养,以便应对未来职业生涯中将会出现的各种挑战。这就说明在高职院校中也应推行通识教育,但随之而来产生一个新的问题。综观国内外现状,大多数本科院校都是采用开设各种选修或必修课来实现通识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必须得增加课程。但高职教育往往学制较短,显然不能机械照搬各本科院校的做法。那么在高职院校中应该如何推行通识教育呢?

众所周知,语言是各种信息的载体。高职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本身也是各种学科知识的载体。在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以语言为切入点,让学生接触到文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各学科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形当中就接受了通识教育,而且也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英语教学。其次,根据教育部高教司所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高职英语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而学生要想在日后的跨文化交际中游刃有余,既需要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还需要对不同学科知识,特别是不同社会的文化都有所了解。这恰好与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吻合。另外,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公共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一般都能够持续一年半或两年,这也非常有利于通识教育的推行。由此可见,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整合通识教育是非常必要并且可行的。

二、通识教育视野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探索出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整合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本课题组成员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我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笔者了解到我省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应试目的过于明显。根据问卷结果显示,49.79%的同学认为这是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一大不足。虽然我国已倡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多年,但纵观我省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很多高职院校都将学生是否能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能力考试”作为老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单词讲解、语法讲解或是课后习题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更别提以英语为媒介向学生传播不同社会文化或是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学校和教师的这种错误教学理念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当被问及“学习英语的目的”时,竟然有47.57%的同学表示他们学习英语是为了过级或将来继续深造的需要,而仅有4.73%的同学表示学习英语是出于兴趣爱好。可见,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学生已经狭隘地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根本没有体会到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

第二,教学模式单一。在问卷调研中,很多学生都表示他们的公共英语课仍然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上课时所要做的仅仅只是听老师讲以及认真做笔记,很少有开口说英语的必要,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这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也直接导致54.25%的被调研学生表示英语课内容枯燥,难以引起兴趣。

第三,课程评价体系不合理。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问卷调研结果显示,79.28%的同学表示现行英语考试体系没有意义或是根本无法衡量出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这是由于我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仅仅采用书面方式,且试题大多直接来源于教材当中的课后习题、教材所配套的习题册或是历年“全国高等学校英语能力考试”试卷。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拘泥于课本和习题,而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需要太认真,只需要在考前狂背相关知识点就能取得好成绩。长此以往,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气,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整合通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省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整合通识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通识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教学实践。学校和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育人”,即将学生培养成为健全的、有责任感的、和谐发展的人。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试教育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哲学社会科学素养、美学艺术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素养的培养。教师在教授英语课时不应仅仅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更应该以英语为媒介让学生接触到广博的学科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高尚的情操。教师应根据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薄弱的特点,选取难度适中,集文化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所讲授主题相关的语音、图片或是视频,并将他们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自身也应转变学习观念。学习不是被动的、单向的,而应是主动的、全方位的。只有学生自己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自发主动地不断完善自己。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缺乏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长期被漠视,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识教育意义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并重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影配音、话剧表演等活动。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容易消除由于自身英语基础差而产生的焦虑感,使他们敢于开口说英语,提高了他们的英语沟通能力。同时,在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长了见识,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教学发挥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关键作用。通识意义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应摒弃现行考试体系只重结果而完全忽视过程的缺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课堂参与程度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终结性评价应按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可采用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

总而言之,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整合通识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健全人才的必然趋势。广大英语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努力将通识教育理念贯彻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

[1]曹勤.通识教育与英语教学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2).

[2]陈霞.通识教育背景下高职公共外语发展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2009,(10).

[3]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李国平.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对通识教育的贡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

[5]朱景建.高职院校强化通识教育势在必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猜你喜欢
通识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