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概念隐喻应用研究

2012-08-15 00:51吴胜伟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理据隐喻词汇

吴胜伟

(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0 引言

词汇是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D.A.Willkins指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1]。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系统中的重要性。事实上,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在掌握了语音和一定的语法规则之后,词汇就成为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了。然而,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受以Saussure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影响,认为词语的的形义结合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从而忽略了对词汇理据的讲授和学习。在这种教育观念下,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词汇,最终出现“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尴尬局面[2]。杨林云通过调查表明,“大学生掌握的词汇的情况不仅表现在‘量’上偏低,还表现在‘质’(拼写、理解和运用)上不高”。[3]

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词的理据性(motivation)研究的基础上,反对机械死记,倡导用概念隐喻指导二语词汇学习,以此来开发学习者的潜能,提高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科学性,改变词汇学习费时低效的现象。

1 词的理据研究述评

谈到词的理据不免要提起词的起源,这是一个既古老又热门的话题。Bloomfield认为事物及名称之间是否是自然的和必然的关系,不仅仅是约定俗成的结果这个问题[4]。这也就是著名的“名实相应论”(analogists)和“名由人定论”(anomalists)之争[5]。“名实相应论”认为名称和所指之间存在着理据性,而“名由人定论”则认为它们之间无任何理据可言,只不过是约定俗成而已。这种争论由来已久,众说不一。然而就语言习得而言,“名实相应论”更有指导意义。

1.1 语音理据的研究评析

英语中的某些词是通过模仿现实中的声音构成的,这就是拟声词(onomatopoeia)。Ullmann认为拟声词主要包括基本拟声和次要拟声[6]。如“布谷鸟”,英语的书面表达为“cuckoo”、在法语中的书面表达为“coucou”、在德语中的书面表达为“kuckkuck”等等,都是通过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而形成的,这就是典型的基本拟声;英语里的bump、dump、thump等词中的“-ump”给人以沉重的感觉,这类词主要依赖词中的一个音素或音素组合让人在语义上产生某种形式的想象,这就是次要拟声。拟声词在量的方面比较少。

1.2 形态理据的研究评析

陆国强认为,现代英语的构词方式可分为以下六种:词缀法(affixation)、转类法(conversion)、合词法(composition)、拼缀法(blending)、逆成法(backformation)、缩略法(shortening),上述构词法体现了词的形态理据[7]。黄远振认为,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确定存在的,因此词汇学习要体现认知的经济性原则,应采用整体表征法处理旧词汇,用分散表征记忆法来处理新词汇[8]。这方面的词汇较多,学习者可以运用相关策略进行词汇学习。

1.3 语义理据的研究评析

陆国强认为语义理据是一种心理联想,指词义的引申和比喻。如英语中 bonnet,coat,jacket等表示衣饰一类词,对这些词的词义加以引申,就可用来喻指其它事物,如the bonnet of a car(车篷),potatoes cooked in their jackets(土豆不削皮烧煮)。束定芳认为词的衍生义与其原始义之间的关系是有理据的,可以借助词的基本语义引申出其比喻意义[9]。

2 概念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语言是一个系统,因此其组成要素——词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传统的填鸭式词汇教学更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大口袋”,把学生词汇学习的过程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非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词汇学习如果采取死记硬背的办法,势必人为地割裂词与词之间的有机联系,把词汇学习变成一种简单的枯燥乏味的机械记忆过程。实际上,死记硬背是对所学知识不加理解的机械记忆,是浅层次的学习,这种方法阻碍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提高,更是造成学生创造力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更加重视词汇的教与学,借用概念隐喻深入探索词汇的本源和实质,逐步解决问题。

隐喻(metaphor)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meta”的含义相当于“across”(在汉语中是“穿越”、“跨越”的意思),而“-phor”则相当于“carry”(在汉语中是“携带”的意思)。所以“metaphor”即是指用一类事物来表征另一类事物。Lakoff和Johnson指出隐喻存在于人们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也就是概念隐喻和隐喻概念[10]。概念隐喻就是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和构建另一个概念,也以一个概念的词语去谈论和表达另一个概念[1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就是用源域的一个概念去表述目标域中的另一个概念,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性的,是在一种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另一种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认知、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认知活动,其实质是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另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大量隐喻性语言的存在就反映了人类的隐喻认知模式和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这一全新的理论是对传统隐喻观的突破,使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从语言层面上升到认知高度,为我们阐释和理解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谢之君认为,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词汇都是隐喻化的结果;从词汇角度讲,一个词的常规意义指概念意义或核心意义,这个层面上一般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从隐喻角度讲,可以归纳出其基本语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简化为相似性的隐喻连接或映射[12]。

2.1 隐喻在英语单词语音中的体现及习得策略分析

英国诗人Keats在Ode to a Nightingale写道:“The murmurous haunt of flies on summer eves.”当我们大声朗读此诗句时,我们可能就会发现在声音和意义之间存在某种联系,“murmurous”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苍蝇飞行时声音的模拟,通过拟声,我们能很好地理解诗句描写的意境,体会出诗人的心境,更能容易地记住“murmurous”这个词的音形义。再如英语中描写狗叫的单词“bark”,“bowbow”,就是对狗叫的拟声。掌握语音隐喻规则,比较偏僻的拟声词我们不再陌生,就很容易掌握。

2.2 隐喻在英语单词形态中的体现及习得策略分析

英语中很多复合词和派生词借助隐喻手段来描述事物,使之生动具体,它们是人们通过隐喻认知现有的词或词素,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的新词,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另一事物。复合词极大地改变了词汇匮乏和大脑记忆力有限的窘况,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这种通过复合词而形成新的隐喻词汇的手段在各种语言中都存在,是语言的一个共性。英语中有很多词由于借助了隐喻,其词义一目了然。如,在“crystal-clear”中,“crystal”本意是“水晶”,而“clear”意为“清晰”,那么短语“as clear as crystal”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类似的词还有很多,如:internet,newly-born,deadlock,loud-speaker等等。还有许多隐喻复合词是通过加词缀而形成的。如:“-like”,ladylike behavior(女士一样的行为),childlike simplicity(孩子般的单纯);又如:“-y”,a mousy smell(老鼠的气味),a cold wintry day(寒冬的日子);再如:“-ish”,childish(孩子气),snobbish(自命不凡),foolish behavior(愚蠢的行为)。

英语前缀 anti-表示“反”、“抗”、“阻”、“排斥”,如antiEuropean(反欧洲联合,尤其指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antibody(抗体)。现代英语anti-出现两个新义:反传统、反正统;关于或属于由反物质构成的假设世界,如antiart(非正统派艺术)、antimusic(非正统派音乐)、antiquark(反夸克)。英语后缀 -ism表示“学说”、“主义”、“行为”、“特征”,如sexism(性别歧视主义,尤其指歧视女性)、computerism(计算机万能主义)。如果记住这类词缀,诸如 antineutron,antiproton,antiaudience,nuclearism,comsumerism就不难理解和识记了。

在英语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词尾基本消失,出现转类现象,如名词helicopter(直升机)可以直接变化为动词,表示“乘坐直升机”,这就是“helicopter”这一表示事物的名词性概念域向表示动作的动词性概念域投射的结果。掌握了这个原则,下句应不难理解了,“Kissinger got the plans and helicoptered to Camp David.”

英语中有大量的复合词,这些词大都是由两个旧词合成而来,也都是从已知的A域向陌生的B域的映射。如kingmaker(候选人手下的竞选工作人员)、hardliner(主张推行强硬路线者)。

英语中还有这样一类词,把原有的两个词进行剪裁,取其中的首部或尾部,然后联结成一个词,这就是拼缀词。如boat+hotel→botel(汽艇游客旅馆),altitude+airport→altiport(高山机场),automobile+suicide→autocide(撞车自杀)。不难看出,这其实就是隐喻在词类中的体现。

去掉原有词尾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一个新词,这就是逆成词。如television去掉“ion”得到“televise”,automation→automate。英语中有一类词造词简炼、使用简便,运用缩略法替代原有的词或词组,如“zoo”取代了“zoological”,“VOA”取代了“Voice of America(美国之音)”等,这两类词多用于报刊语体,使用起来简洁明快,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

2.3 隐喻在英语单词语义中的体现及习得策略分析

大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且有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使用语义隐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习者乐学、会学、善学。

笔者在教学中讲授“crane”这个单词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它的意义,而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张“鹤”卡通图片,让学生描述一下这张图片。就有学生这样说,“这是一只鹤,它有长长的脖子”。这时笔者又向学生展示了“超重机”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两者间的相似点,有学生说“都有长长的‘脖子’”。这时笔者向学生讲解“crane”的原义是“鹤”,另外还有“‘用来提升重物的大而高的机器’,相当于‘hoist’”的含义;同时作为动词还有“to look around or over something by stretching or leaning(伸脖子)”的含义。

再如,“leave a good impression upon somebody”这一词组,大学生都不陌生,笔者在讲授这一词组时,先从“press”讲起,学生都知道“press”的原义是“压”这个动作,结合该词与一些前缀生成的派生词对学生进行隐喻思维训练。我们知道“press”,是人们所熟知的经验域;“com-”含有“together,和……在一起”的意义;“de-”含有“down,向下”的意义;“ex-”含有“out,向外”的意义;“im -”是“in”的变体,有“inside,在里面”的含义;“op-”是“ob”的变体,含有“against,表压制的对象”的意义;“re-”含有“back,向后”的含义;“sup-”是“sub”的变体,有“under,向下”的含义。“press”和上述前缀派生后生成“compress,depress,express,impress,oppress,repress,suppress”,借助隐喻思维,这些词将不再难以识记。下面就是隐喻分析过程:

“com -”加上“press”指“press together”,从而构成了“compress”的主要词义,“将空气、嘴唇、论证、文件”等压缩在一起。如:The writer’s arguments were compressed into one chapter.

“de-”加上“press”指“press……down”,用以指人,表示“使人沮丧、消沉、抑郁、失去信心”;用以指物则表示“使萧条、使价格降低、使工资减少、按下机器部件”,如:It depressed me to know about her living conditions.He depressed the clutch pedal and drove away.

compress还可以加上表示相反意义的前缀“de-”,构成“decompress”,表示“将压缩的空气、嘴唇、论证、文件恢复原状”。如:The compressed file has been decompressed.

“ex- ”加上“press”指“press……out”,用以表示“将内心的想法压出来,表达”,内心想法直接压出来,又可引申出“愿望明白表示的”或“直达火车、汽车、邮递快件”等,如:He tried in vain to express his affection to the girl.It was his express wish that John should have his house after he died.

“im-”加上“press”指“press……upon/into”,用以表示“把东西压在另一个东西上面”或“把形象压进脑海里”,如:What he said is strongly impressed on my memory.

“op-”加上“press”指“press……against”,用以表示“压迫、使烦恼“,如:Oppress no one and let no one oppress.

“re-”加上“press”指“press……back”,用以表示“压抑、镇压”,如:Express yourself;don’t repress yourself.

“sup-”与“press”合成“suppress”,表示“镇压、压抑”,如:Lawyers said today’s ruling would lead to higher prices and would suppress innovation of new products.

3 结语

隐喻普遍存在于英语词汇中,因此,基于隐喻的认知功能对英语词汇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由此可见,二语词汇的学习通过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词汇学习特别是复合词、多义词很有必要采用隐喻的思维方式,加强词汇间的联系,强化组合搭配,化抽象为具体,改变长期以来语言学习中的死记法。我们认为,认知隐喻学的词汇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词汇的存在是有理据的,是活动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不是孤立的单体。笔者相信,通过隐喻开展隐喻词汇教学是一片会产生丰硕研究成果的沃土。

[1]Lewis,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Boston: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7:16.

[2]戴炜栋.外语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思考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7):1.

[3]杨林云.大学英语精读词汇教学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7):28-30.

[4]Bloomfield,L.Languag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2:1.

[5]袁家骅.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20-36.

[6]Ullmann,S.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M].Oxford:Basil Blackwell,1962:1,35.

[7]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黄远振.词的形态理据与词汇习得相关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430-435.

[9]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1,100.

[10]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7.

[11]李南国.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0.

[12]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66,167.

猜你喜欢
理据隐喻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