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密“看不见的手”

2012-08-15 00:50□文/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规定性斯密市场机制

□文/王 冲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

□文/王 冲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

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

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交换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一、斯密讲“看不见的手”的本意及其分析框架

斯密讲“看不见的手”的话,分别出现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在《国富论》中说,每个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的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一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是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也以类似的话提到“看不见的手”。他讲到,“骄傲而冷酷的地主”,并不想同胞的需要,只考虑自己的消费,人们也不能指望从地主那里得到友善心。但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比如,张志军曾归为5种:经济运行机制、市场调节、利己心、价值规律、自由竞争。聂文军则指出:“‘看不见的手’已成为经济学界的专业术语广为流传,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各有不同:美国经济学家伯特·L·海尔巴布罗纳认为,‘看不见的手’在《国富论》中是用来比喻说明过程的有益结果的;米尔德·弗里德曼认为,‘看不见的手’是斯密对一种经济运行方式的设想,在这一方式中,千百万人的自愿行动可以通过价格体系来协调而无需一个人为的指挥中心;还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资本主义竞争的自发力量或自发势力;也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价值规律;另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调节,而与之相对的‘看得见的手’就是计划调节,等等。”国内近年来的讨论中,把“看不见的手”常归于客观规律、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竞争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这些观点的侧重点与具体分析各有不同,多数还把几种因素合在一起加以分析。

实际上,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讨论是这样的:斯密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即出于利己动机的个人相互进行交换,最终获得公共利益的增进。斯密把这个框架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相联系。在这里,吸引人的是利己动机引出公共利益增进的结果,斯密把这种结果归于超出人的力量之上的神的意志或力量。而后人在进行解读时,把神的意志或力量也即“看不见的手”归于交换,因为在斯密的框架中,在动机与结果之间只有这一个中介或中间环节。又因为斯密是把这个分析框架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相连的,因此后人在解读时,必然依据各自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解,把交换这个斯密那里的“中介”解释为与交换有关的各种范畴,如价值规律、竞争、市场、市场机制、价格体系、市场调节,等等。要注意,这种作用或“看不见的手”不只是在经济领域出现,而是在一切领域出现。所以,在斯密思想体系中,“看不见的手”不能仅归结为“市场”等。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斯密的这个分析框架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相关联的,因此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讨论就明显地带上了经济学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马克思对“看不见的手”的分析

在“看不见的手”是什么的问题上,人们各自提出自己的解读,而对解读的分歧似乎又都视而不见。实际上,马克思对“看不见的手”的思想有明确的分析与论述,这些分析与论述恰恰对我们理解斯密“看不见的手”以及相关讨论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一切产品和活动转化为交换价值是以生产者相互间的全面依赖为前提的。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在交换价值发展到货币时,形成以货币为流通手段的交换行为和流通过程。经济学在这里主要是考察形式的规定性,因此在交换或流通中出现的是三种要素:主体,即交换者;交换对象,即等价物;交换行为本身,起中介作用。这种交换表现为一个过程,是买卖的流动的总体。在这种流通中,“商品作为交换价值来生产,即不是作为直接的使用价值,而是作为以交换价值为中介的使用价值来生产。通过转让和让渡并以它们为中介而实行占有,是基本的前提。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它作为交换的自然条件是交换的前提,但是这种相互关联本身,对交换主体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他们毫不关心的,只有就这种相互关联把他的利益当作排斥他人利益的东西,与他人的利益不相干而加以满足这一点来说,才和他有利害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交换双方毫不关心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他们共同的利益。

(二)对简单交换关系的肯定理解和否定理解。马克思对交换价值形式和交换或流通的分析揭示了个人交换的动因与共同利益实现的关系,同时他还指出对这种简单交换关系存在肯定与否定的不同分析与理解。马克思说:“关键并不在于,当每个人追求自己私人利益的时候,也就达到私人利益的总体即普遍利益。从这种抽象的说法反而可以得出结论:每个人都互相妨碍别人利益的实现,这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所造成的结果,不是普遍的肯定,而是普遍的否定。”在马克思看来,斯密对简单交换关系的观察得出的是一种抽象的肯定的理解,也就是强调个人追求私利会达到私人利益的总体即普遍利益。从这种抽象的方法,也可以讲,每个人追求私利会产生私人利益的损害及一切社会恶果。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简单关系分析的观点常被用来作为对其中所包含的复杂关系的辩护。“既然迄今为止对货币关系的阐述是在其纯粹形式上进行的,并没有同发展程度较高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那么货币关系的规定的特点就在于:在从简单意义上来理解的货币关系中,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内在的对立在表面上看不见了,因此资产阶级民主派比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更多地求助于这种简单的货币关系,来为现存的经济关系辩护。”在马克思看来,那种认为每个人只要追求私人利益,最终就会达到社会的共同利益的观点,舍去了在货币关系中包含的社会矛盾与对立,更舍去了在货币转化为资本以后社会矛盾、对立,甚至对抗的已发展了的各种关系。

三、关于“看不见的手”讨论中的一些观点

斯密的分析框架具有经济学分析上的积极意义;同时,斯密的分析框架在经济思想史上形成了这样一种方法,即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看作一个完美的机器,通过这个机器,追求私人利益的个人行为会获得社会福利总体的增进,这样,追求个人私利的人被规定为“经济人”。这种方法以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为典型,并规范为新古典的“经济人”假定。从国内近年来的有关讨论的情况看,人们探讨“看不见的手”时,把它归于市场、市场机制、价值规律、自由竞争、市场调节、价格体系等,力图说明在斯密分析框架中私人利益和最终结果之间起作用的因素。人们在长期争论中已经看到,沿着斯密这个分析框架形成的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典型的理论和方法存在一些重要缺陷和不足,许多人提出各种疑问并力图修改一些观点、结论,但还很少有人对这个分析框架本身提出疑问。实际上,从上述马克思的观点可以看到,斯密这个分析框架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按照这个分析框架得出的观点、结论必然也延续了这些缺陷和不足。

第一,这个分析框架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单纯的、全面的肯定。个人利己动机最终会获得共同利益的增进,这种关系应从个人私利的否定的理解中得到。而这个分析框架直接把个人利己动机与最终共同利益的结果连接起来,商品交换中固有的对立、矛盾甚至对抗都消失了。

第二,这个分析框架用简单、抽象的方式去说明复杂、具体的经济关系。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个人通过交换追求个人私利而实现公共利益,这是一种很抽象的说法,对此应在交换价值或货币范畴上加以分析,而且应该仅仅在这一比较简单或抽象的层次上,探讨较为一般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但是,斯密的分析框架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相关联的,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已转化为资本,个人在买者、卖者的规定之上又要加上资本家、工人等新的规定,市场更发展为资本主义市场。在这里,用交换价值或货币形式时交换的规定性去说明资本主义交换已远远不够。因为,交换者的身份以及交换对象、交换目的对具有更多规定性的交换者双方都变化了。

从这样的观点分析,重要的显然不在于交换的单纯活动本身,不在于流通过程本身,不在于单纯市场本身或单纯的市场机制本身,因为频繁的交换、不断的流通、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只能说明存在着活动、变动,并不能说明更多。真正重要的是,由生产性质所决定的交换的规定性、流通的规定性或市场的规定性。我们应该在这些规定性上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如何在对立、矛盾和对抗中发展和变化,怎样作为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而发生作用。由此可见,用一般抽象的、定义为出于利己之心的“经济人”作为出发点,通过某种“中介”,如市场、市场机制、竞争规律等,说明一般仍属抽象的公共利益增进,这样的说明或论证总的来说还局限于斯密的有缺陷的分析框架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带有由这个框架所决定的缺陷与不足。在这里,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但出发点和结果却表现为超越资本主义的、一般抽象的东西,代替“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或“市场机制”。

[1]斯密.国富论(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刘元春.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困境及其发展.经济学家,2009.6.

[3]张志军.“看不见的手”的否定分析——马克思实现的经济学革命之一,2009.8.

[4]聂文军.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伦理得失,2008.3.

F0

A

猜你喜欢
规定性斯密市场机制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本质
嵌入分部相关性的内部资本市场机制设计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从原始情感到道德基础:关于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及其把握——基于“中国模式”之争的再思考
亚当·斯密传记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