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卫刚,高元平,易文全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眉山620010)
十二指肠憩室并钩虫感染1例报告
郝卫刚,高元平,易文全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眉山620010)
患者,女,76岁,因中上腹痛3天于2011年12月8日入院。入院前3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隐痛不适,阵发性加重,持续1~2小时可自行缓解,伴恶心,未呕吐,无畏寒、发热、腹泻。外院予对症治疗无好转入我院诊治。既往有赤足下田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阴性,腹部平软,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6次/分。辅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31 g/L;白细胞6.92×109/L,中性粒细胞72.90%,淋巴细胞18.90%,嗜酸性粒细胞0.16%;肝功能未见异常;大便隐血阳性,未查见钩虫卵;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胃镜下可见十二指肠降段内侧壁近乳头处一直径约3.0 cm、深约2.0 cm的憩室,内有较多食糜潴留,用圈套器清理干净后可见20余条长约1.0 cm左右的钩虫,呈红色半透明状,吸附于肠壁黏膜,呈蛇样盘曲或鳝鱼样蠕动,憩室黏膜表面可见点片状糜烂面。诊断为十二指肠憩室并钩虫感染,予左旋咪唑150 mg顿服,连用3天,辅以抑酸及黏膜保护剂治疗,2天后腹痛消失。1月后复查胃镜见憩室内黏膜光滑;大便隐血阴性,未查见钩虫卵。
讨论十二指肠憩室是指不同病因所致的十二指肠局部病理性囊袋样膨出,正常人群发病率为1%~2%,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后内侧壁乳头旁2~3 cm。局部肠壁薄弱和肠腔内压力增高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约90%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于X射线十二指肠钡餐检查、内镜检查或剖腹探查时偶然发现。仅10%左右的患者可出现症状,其症状的出现与憩室大小、发生部位及憩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都有一定关系,多数是因为其入口较狭小,一旦肠内容物进入憩室又不易排出而潴留并发感染时,可引起炎症、出血等并发症[1]。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即由幼虫引起皮肤(或黏膜)侵袭期、肺部移行期和成虫在肠道寄生期,尤以成虫所致的症状为持久和严重。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多在空肠上部、十二指肠和回肠上中部也可见到。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征性的表现,常规大便检查钩虫卵阳性率相对较低,故在诊断上有一定困难,随着电子胃镜的广泛应用及其操作方法的改进,十二指肠钩虫病内镜下检出率也在逐年增加[2,3]。
十二指肠憩室并发感染多以肠道细菌感染为主,本例患者并发钩虫感染较少见,憩室为钩虫大量寄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临床表现以腹痛和消化道出血为特征,经驱虫治疗后病情好转,说明寄生虫亦可能是憩室并发感染的病原生物之一。
[1]梁健,王连源,贾林.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特征(附395例分析)[J].新医学,2003,34(4):233-234.
[2]陈小燕,闫峻,蔡振寨,等.内镜诊断钩虫病54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5):355-356.
[3]刘绍田.十二指肠钩虫病16例诊治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4):162-162.
R574.51;R532.12
D
1672-6170(2012)05-0248-01
2012-03-10;
201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