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赛飞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湖南衡阳421005)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采取对大学生加强生态世界观教育、加强生态道德观教育、大力开展生态道德建设活动等措施,促进高校德育水平的提高.”[1].无论是生态文明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还是德育课堂教学的实践,都要求树立并具体实施生态道德教育课堂教学观.
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在生态文明时代以增强人的生态道德意识、培养人的生态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生态道德能力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生态道德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以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生态道德素质的“理性生态人”为目标[2].实现这个目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一,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以行为的主体——人为目的,本质上就是以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为目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课堂教学务必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生态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为此,生态道德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该局限于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应既在不忽视原有知识的传授之余,着力于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生态道德品质,提高在社会实践中的生态道德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和科学信念,全方位塑造大学生健全的生态人格,发展和培养其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的综合素质.
第二,以激发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主动树立提高自身生态道德素质的目标为基本任务.传统的高校德育课堂教学,把全部的目标转向伦理道德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生态道德素质的培养.其结果是教师所教的内容与时代的步伐差距越来越大,学生所学与现实社会的要求越来越远,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感受不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和提出自身综合素质的紧迫感.
第三,以提高生态道德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基本标志.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高强度脑力劳动.所有的劳动都是教师劳动力的付出,只有把教师的劳动转化成学生在课堂的收获,就生态道德教育而言,即转化成学生生态道德意识的唤醒、生态道德品质的养成、生态道德能力的提高,教师的劳动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它就是一种浪费[3].因此,提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是在降低教师与大学生的劳动成本,还在使大学德育课堂增值.
第四,在和谐融洽师生情感中实现教育目标.在传统的高校德育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基本上是以对知识、原理和史实学习为载体,以知识传授为重心,,教学内容决定了师生双方缺乏应有的心理和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把生态文明时代的共同情感生态道德融入进来,师生互相教育、互相感染,共同探讨这一新时代的新主题,在同一个平台上提升价值观,可从一定程上打破传统教的“一言堂”模式[4].
在高校生态道德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应该具备生态道德责任意识.生态道德是意识形态性与时代性高度统一.意识形态性使生态道德教育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国家、社会、公民的道德等问题.时代发展到今天,生态危机的出现向人们提出了生态道德的新要求.言教不如身教,这就要求从事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一个教师的良好业务素质,而且必须自身具备高尚的生态道德责任意识,以传播生态道德理念为己任.这不仅是生态道德教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还是高校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的灵魂.
第二,教师应具备较为完整的的生态道德知识结构.对于从事生态道德教育的专业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具备普通的文化知识、伦理专业知、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而且必须还要具备扎实的生态道德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系统地研读生态伦理系列经典原著,站在时代的前沿,理解和掌握生态道德的原理和精神实质.同时,还要应该系统学习西方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理论.
第三,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必须不断创新.生态道德教育是是直接为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服务的,这个内容必须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加以补充并不断更新.同时,教学创新能力对于专业教师十分必要.因此,生态道德教育教师一定要不断扩大知识面,改进思维习惯和教学方式,根据生态道德教育的前沿动态,及时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引进课堂教学中.
第三,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根据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的特点,教师必须不断优化课堂学习环境、更新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态道德课堂教学实践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第一,认真备课.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目标认真撰写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第一环节.教案把教学内容和程序作一个统筹安排,可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教学实践更新教学内容,过时的内容应删除,最新的知识应增加.还有,要精心设计教案,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所选用的参考资料和课后学习和研究的问题.第二,精心授课,创造和谐课堂环境和融洽的教学氛围.创造和谐课堂环境和融洽的教学氛围的基本要求是讲授的内容要讲清楚;探讨的内容融入思想性和趣味性,建立良好的双边互动关系;指导学生课后实践,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人了解实际,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在课堂教学中精神饱满,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第三,不断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生态道德教育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要寻求有效、新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研究式”等有效的教学法来实现教学目标.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状态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领会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先进、适当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也很重要,如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课堂讨论也可学生在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生态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梁宏伟.公共图书馆与生态道德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生产力研究,2007,(8):45.
[2] 杨玉泉.狂野陆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3] 姜赛飞.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探究[J].教育探索,2011,(8):54.
[4] 贺汉魂.论“人本”观在政治经济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