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优势强化”辅导策略简论

2012-08-15 00:42谭亚菲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强项求助者咨询师

谭亚菲

(中南大学 湘雅二医院,湖南 长沙410083)

1 问题的提出

自1999年7月浙江大学率先试办独立二级学院并为教育部批准以来,“独立学院”作为公办高校教育资源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资源合作而进行外延性扩张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发展得非常迅速,仅十余年的时间就遍及全国30个省区和直辖市的300 余所高校.截至目前,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独立学院名单中有313 所,另有20 所已转为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在独立学院日益发展和壮大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高校卓有成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这里遇到了新的挑战,并掣肘着学校德育效能的发挥.

独立学院是按照民办机制运行的,相较兴办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在校生而言,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态和心理失衡比较明显. 首先,特殊的经历给他们带来特殊心态.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抗压力较差,表现为精神气质上的浮躁和内心的脆弱,不容易听得进批评,对抗情绪强烈. 其次,优渥的家庭条件造就了部分学生的心高气傲.他们认为自己分数虽低也能上大学,自我感觉有面子,于是优越感无限膨胀,进而对学校的硬件、软件等教学条件和环境无端挑剔,甚至丑化自己的学校;认为付出了高额学费就应该享受学院提供的高端服务,俨然“上帝”派头却忘了真实身份,也没有意识到作践学校以抬高自己实际陷于自我贬损的境地.第三,强烈的自尊背后其实是自卑. 高考的挫折、失利体验,使他们有一种严重受创的错觉,常常下意识地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自卑情绪油然而生,于是通过过度消费攀比等方式试图找回尊严.第四,学院的民办性质造成学生心理的期待落差.他们虽同处一所大学(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身份学籍却各不相同,失落感黯然涌动,总觉得独立学院学生低人一等,大多不愿与母体学校同学交往,心灵处于闭锁状态. 第五,主体人格迷失、情绪浮躁.由于自觉是高考失利之人,不承认学习基础差等现实问题,自尊与自卑交织而迷失方向,难以及时调整和设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往往碌碌无为或显得空虚无聊,焦躁、郁闷成了常态. 除此而外,部分选择独立学院的贫困家庭学生还要面临诸如经济、生活上的困难,周围环境中强烈的消费反差等压力,心理负担更重. 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出现了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甚或心理疾患.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既存在共性又有其特殊性,故从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研究其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辅导对策,则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也是独立学院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都沿袭着病理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的辅导模式,以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为重点,其结果是既不能有效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没有激发起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而促进其真正地成人成才. 因此,笔者拟以积极心理学与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在心理治疗方面的理念和策略整合一体的辅导理论、方法为凭藉,来探讨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心理辅导策略,强化学生的品格优势,激发其美德和潜力. 这种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的积极心理学在临床方面已表现出独特的应用效果,它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势必为有心理障碍者带来福音,更好地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2 优势强化疗法(辅导)的基本理念

2006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Wong 首先提出“优势强化疗法”(strengths-centered therapy),它是将积极心理学所确立的品格强项(character strengths)作为核心内容与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在心理治疗方面的理念和策略整合于一体的心理辅导法[1].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优势和美德”[2],主张让普通人在秉持固有的良好心理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和生活;目的是敦促心理学将其重点从只专注对人的生活糟糕方面的修复转向对积极品质的建构,对求助者的优势多加关注以纠正传统的主流心理学只关注人的心理疾病、人性弱点和心理创伤的偏向. 在临床上,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求助者的品格优势进行强化的积极心理干预,即通过强化求助者的积极人格特质以达到预防和对抗心理疾病之目的. 换言之,就是利用求助者自身的品格强项促进其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把“品格强项(优势)”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认为人的品格强项和美德“也许是在物竞天择的进化过程中,被当作种系生存的解困之道而保存下来的”,“可以缓解不幸之痛,防范心理紊乱,是重新振作之关键”[2]. 立足于社会建构主义的心理学吸收其强调社会关系和语言对知识的建构,主张人性是社会的、话语的建构和关系的存在,将互动视为心理的源泉,把话语当作社会建构的中介等,亦特别关注求助者的积极面.可见,二者的基本取向相同.

“优势强化”辅导选择求助者的品格强项作为导引和发挥的治疗语言.此所谓“优势”是指积极心理学定义的“品格强项”,即“任何一种持续地使得一个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有益于其本人和社会的心理过程和机制”[3],它是追求美德的必由之路,亦是美德的心理构成. 积极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有六大美德(睿智、勇气、仁爱、公正、节制、超越)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并在几乎所有宗教、哲学传统中受到广泛推崇.他们以“美德”概念过于抽象而难于操作,将其分析归类成诸如“勇敢”、“热心”、“希望”等24 种品格强项,即人的积极特质. 这些特质能使求助者在自我发挥时滋生美妙感觉,并使得旁观者深感鼓舞.因此,积极心理学从激发求助者的幸福感、生活意义的角度组织了一套用于研究人性积极面的语言,即在治疗或辅导中运用具有积极取向的语言如“勇敢”、“坚韧”、“看问题透彻”、“热心”、“宽容”等为求助者原来的体验重构新的意义,并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令求助者产生消极情绪的诊断性术语如“自闭症”、“强迫症”、“抑郁”、“障碍”等,从而为“优势强化”的临床心理辅导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

“优势强化”辅导要用品格强项来描述诊断出的问题和为求助者确立积极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求助者意识不到自身所具有的强项和美德,也不知道怎样利用这些强项和美德更好地生活. 赛利格曼认为,“困难时,理解以及对积极机制的依仗,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困难时,理解以及对人的(品格)强项和美德的建构,可能比生活顺畅时更为紧迫”[4].也就是说,意志消沉、厌世、贫困的人们在乎的未必仅仅是对他们的救苦济贫,他们对美德、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有时也充满着强烈的渴望. 实践证明,那些带来积极向上情感的心理体验,能够使消极情感即刻烟消云散. 因此,心理咨询师引导求助者用其品格强项来讨论问题,用他们自己希望拥有的品格强项来描述努力争取的积极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心理咨询师不要臆断自己对特定品格强项的理解和把握与求助者的完全一致,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心理学家们归类的24 种品格强项的特定名称来讨论求助者的品格强项. 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对具体品格强项的理解和把握必须符合求助者自己的定义.咨询师还应鼓励求助者用创造性的话语来描述其认同的和期望达成的品格强项以积极重构其心理体验[1].

“优势强化”辅导采用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和“多音性”(polyphony)叙述策略以重构求助者品格强项的意义.求助者叙事乃自我建构的过程,包括“理想自我”(自我期望的样子),“真正自我(自我相信给他人的我如何有异)的样子”,“社会形象之自我”(相信别人眼中的我).一些心理学者较为重视个人自述之语言如何与其心理(智慧)、记忆或经验连结,即叙事时如何将心里所想组合成为有意义且前后有序的情节,从而反映其人生态度、信念与个性.丰富其生命故事的学术范畴则是“多音性”,科尼斯·格根在《社会建构论导论》中认为,它是利用求助者的人际和社会资源扩展叙事声音的数量而影响求助者的体验[5].求助者赋予品格强项的意义既是他们自身思考的结果,也受到了人际关系的影响.所以,咨询师要帮助求助者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注重榜样的力量对求助者的体验可能产生的新意义,注重当下文化和环境因素对求助者品格强项的建构力量.

由此可见,基于积极心理学与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均关注求助者品格强项的“优势强化”辅导理念,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扬弃. 它更加注重研究人性的积极品格,研究人的优长与价值,它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激发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帮助求助者在协作中重构信心以确立其品格优势,并掌握获得幸福生活的方法.这种崭新的理念将心理学研究的重心放在人的品格强项的培养和美德体验上,若运用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中势必产生积极的影响.

3 独立学院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大多属于一般性的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各种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应激问题等.然而,这些没有明显症状的心理困扰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任其存续有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相较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3.1 自卑心理

独立学院学生其实和普通高校学生一样,也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如他们追求进步,关心时事,思维活跃,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希望通过锻炼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由于独立学院毕竟是新生事物,办学时间不长,其办学性质、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并不为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所透彻理解,因而怀疑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之用人单位在招考、招聘时对独立学院的毕业生还持有偏见.这些社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不高的因素使得独立学院学生的学院归属感不够强烈,给他们在独立学院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和自卑感.所谓“三本生”的现实,常常令其困厄于自我意识的本能压抑、自我体验的颓废消极、自我情感的无法控制和自我实现的自卑等人性弱点之中,丧失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对自己的未来很茫然.

3.2 适应性较差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常常纠结于心,难以化解.他们进入独立学院后发现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并非如自己想象中的美好,同时还要面临独立生活、竞争、自主择业等压力,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得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无所适从. 思想上,他们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往往没有清醒的认识,入学前的美好期待、人生理想,容易被入学后所面临的并不轻松于高考前的学习压力、激烈竞争和将要面对的就业压力击破,部分学生因此无法及时把自己的心态从这种现实与美好人生理想之间的差距中调整过来. 生活上,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来自条件优越的家庭,衣食无忧;进入大学后,如何独立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重建新环境下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学习上,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存在着学习自觉性差的问题,学习环境、授课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他们,以致部分学生课业落后,自尊心颇受打击,焦虑、甚至失去学习信心等心理问题频频出现.

3.3 孤僻心理

这种心理实际是人际交往障碍,在独立学院的贫困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主要是指他们在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自觉不被重视而表现出的不适、逃避、自我封闭和孤僻,以及难以调和与他人关系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他们怯于集体活动,担心自己在众人面前暴露缺点,不热心与同学交流.有的由于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与同学一起活动的费用,只好逃避各种活动,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有的因家庭境况不好而自卑,但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对周围同学的言行举止比较敏感,其他同学则会觉得他们难以相处,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不谐和.有的因为嫉妒他人长处而心怀不满、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交往障碍.特殊的经历使他们变得更敏感,稍有不慎,就会被伤害.以上因素导致他们逐渐失去交际热情,自设心理屏障,但其内心尚存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渴望.在人际交往中,他们既不能忍受歧视又不希望被别人特殊对待,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表现出较为严重的孤僻、焦虑心理.

3.4 抑郁心理

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情感性障碍,它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心理医学认为:“抑郁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 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显著而持续的情绪低落,表现为精力减退、持续疲乏、活动减少及兴趣感消失,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6]独立学院学生除了要承受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以外,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尤其是贫困生还要承担因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沉重压力,其抑郁心理较之一般大学生更加突出[7]. 抑郁障碍者可从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到沉沦沮丧、痛不欲生,甚至出现迟滞和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部分病例可出现多种躯体症状. 至少有10%的抑郁障碍病人可出现躁狂发作,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3.5 焦虑心理

焦虑是指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在遇到某些情况如困难、挑战、危险时,觉得无能为力或无法有效地加以预防和解决所表现出的担心、紧张等,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独立学院学生有的因为承载家人的期望过大,或是个人对未来的希望过高,从而给自己定下了难以企及的目标,使自己长期处于惴惴不安的紧张状态;有的来自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或是有特殊经历的家庭,因为面临经济困难、交际困难,或是一些莫名的原因,常使自己处于担心之中. 独立学院学生的焦虑心理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亦有着明显不同,既有来自于内在的压力,如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个人实力等,又有来自外在的压力,如社会的态度、家人的期望、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等. 通常情况下,焦虑情绪的产生与精神打击和即将来临的、可能造成的危险或威胁相联系,主观表现为不愉快、感到紧张甚至痛苦以至难以自制,严重时会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或失调.

4 “优势强化”在独立学院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实施及策略

“优势强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了积极心理学家们的关注,认为它将“社会建构论”的理念与典型的积极心理干预结合起来,将热心、勇气、希望等品格强项融入叙事中,使得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为求助者的生活建构出了新的意义.“优势强化”的实施包括求助者品格强项的显性化,求助者预期发展的品格强项及治疗目标,鼓励求助者发展其期望的品格强项,效果的巩固与扩展4个阶段. 总体而言,它适用于各类人群的各种心理问题,在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辅导中予以实施,不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一条新途径,也不失为对尚处于接受检验阶段的“优势强化”方法的完善.

4.1 求助者品格强项的显性化

本阶段是在建立求助者各种关系的基础上确认其内在美德中的品格强项,亦即将品格强项“显性化”.积极心理学对压力作出积极的解释并帮助求助者从体验中获得积极的意义,此为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基本策略.品格强项的认知评估是压力应对策略中常用的改变认知的方法.认知评估是对“应激源”的认知解释和评估的过程,是压力的调节变量[8].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压力应对不良的学生惯于运用消极的认知及自我暗示的情况,如“我讨厌……”,“我对此事毫无办法、无能为力”,“我肯定不会成功”等.如果品格强项内隐于求助者所陈述的压力、烦恼和问题中,咨询师就要与求助者共同合作使这些优势显性化.品格强项的显性化可通过多种策略达成,可以是咨询师试探性地指出其对求助者优势的察觉,亦可让求助者自己确认其品格强项[1].

辅导策略:①确认求助者的品格强项不得影响自由探讨其消极情感和认知,亦即求助者品格强项的显性化可以与探讨其消极体验同时进行. 心理咨询师在响应求助者陈述的问题时,不要否认求助者的痛苦体验,同时还要特别指出其所拥有的品格强项,在共同感受其主观痛苦体验的同时确认和赞赏他(求助者,下同)的优势. 如求助者陈述:“尽管我非常讨厌所学专业,我还得坚持完成学业. 是的,我讨厌它.”作为咨询师,既要共同感受其不喜欢这个专业的痛苦,但更要强调其依然表现得坚持不懈的优秀品格,朝积极方面引导. ②咨询师可以将求助者自己认同的弱点重构为一个品格强项. 如将“防御性悲观”(defensive pessimism,是指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然设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重构为一个适应性策略,咨询师可以启发一个悲观的求助者获得比预期更好的结果.③利用求助者的支持性人际关系促其觉察自己的品格强项.也就是通过其支持性人际关系中的数位亲密朋友参与面谈,或虚拟面谈,咨询师直接地或透过求助者间接地询问他们对求助者的正面评价,这些正面评价实际就是其品格强项. ④使用创造性的语言符号命名具有个人意义的品格强项.如一个求助者是科幻系列影迷,他或许会把自己的品格强项附着于“超人”,咨询师即可归纳“超人”的几项品格优势并加以强调.

4.2 求助者预期发展的优势及治疗目标

本阶段是要让求助者预想其希望发展的品格强项,以及怎样使用已经确认的优势去实现治疗目标[1].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和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 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应着重激发和培养求助者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其具有适应发展环境的能力,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和自我控制,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积极心理学关于自我决定的研究认为,人类的三种需要(归属的需要、胜任的需要、自主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个体的幸福及社会的发展都将具有乐观的前景.

辅导策略:①咨询师直接询问求助者期望发展的品格强项.②咨询师先让求助者具体描述其希望达到的治疗目标,然后共同讨论要发展何种品格强项才有助于治疗目标的实现. 如求助者说他的目标是想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则可以围绕此目标讨论求助者具有哪些优势有助于他提高. ③咨询师使用完成句子的方法来帮助求助者用其品格强项表述治疗目标.可以让求助者完成如下句子:“假如我是一个……的人,我更有可能实现我的……目标.”咨询师要鼓励求助者想出尽可能多的词语填在句子省略处,其中一些词语或许就是他需要发展的品格强项.④咨询师可以让求助者先想想他们心目中最钦佩和值得赞赏是什么人,然后说出这些人的品格强项有哪些.⑤咨询师鼓励求助者去设想自己拥有了期望的品格强项的状态. 如求助者的目标是想变得热心,可以让他发挥具体的想象,假设他变成热心人了,其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4.3 鼓励求助者发展其期望的品格强项

本阶段是让求助者通过体验自我激励以发展其期望的品格强项. 只有当求助者有足够的机会用他们期望的品格强项时才能体验自我激励的感受,才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去用这些品格强项[1]. 积极心理学所谓“积极体验”即是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在建构个体压力应对策略中具有重要作用. 拓展建构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等,都能建构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9],个体在应对压力时能够产生更积极的体验,从而发展其期望的品格强项.

辅导策略:①咨询师帮助求助者通过体验后养成用某些品格强项的新习惯. 如求助者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培养感恩情愫,咨询师可以让他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每天值得自己感激的事情. ②咨询师让求助者模拟他们所敬佩的老师的口吻给自己写信,主要阐述发展他们所期望的品格强项的好处. ③咨询师主动询问求助者在发展自己希望拥有的品格强项和加强已有优势时,学习和生活中有谁能支持他.④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讨论品格强项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如何应用才是恰当的. 只有当求助者懂得怎样行使他们的品格强项时,其品格强项才能得到最佳应用.⑤通过各种途径增进求助者积极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成功的自豪、学习的愉悦、身边人的关怀等,增强其品格强项,从而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 ⑥咨询师让求助者用熟悉的物件设置梯级目标的方法监测自己的进步. 如用教学楼的楼层这个隐喻让求助者自己监测在其期望的品格强项上的进步,每层设定一个目标,以最高层代表其成长的最高水平.

4.4 品格强项的巩固与扩展

此阶段为辅导结束阶段. 按照Wong 的观点,“扩展”意味着求助者品格强项的成长过程不会终止,即使完成了治疗还会继续[1]. 在他们即将融入健康群体之时,还得巩固其在品格强项上所取得的进步,然后在社会支持系统下继续加以扩展.

辅导策略:①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回顾并祝福其在心理治疗中所取得的进步,特别关注求助者在品格强项上的成长.②咨询师鼓励求助者更进一步地成长,特别是预期他的品格强项恰当地应用时他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变化.③咨询师启发求助者利用现有的品格强项去应对将来的挑战.个体在获得优势体验的条件下就会受到内在激励,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并寻求更大挑战.④咨询师询问求助者,从他生命中重要的人的视角,发现他在品格强项的发展上有了哪些显著变化,以及今后的成长目标是什么.

对独立学院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而言,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以及亲戚朋友等成员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感情支持、信心支持及相应的物质支持,有助于他们对负压环境作出积极体验、评价和应对,这种积极的体验反过来也可能更有助于他们从现实环境中获取后续的社会支持,巩固其既有的品格强项并得到进一步发展,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

[1]Wong Y J. Strength-Centered Therapy:A social constructionist,virtues-based psychotherapy[J]. Psychother Theory Res Pract Train,2006,(2):133-146.

[2]邵迎生.对积极心理学学科定义的梳理和理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54-59.

[3]Mc Cullough M E,Snyder C. Classical sources of human strength:Revisiting an old home and building a new one[J].J Soc Clin Psychol,2000,(19):1-10.

[4]Peterson C,Seligman M E.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classification and handbook[M]. 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4.

[5]Kenneth J. Gergen. An invitation to social construction[M].London:Sage,1999.

[6]路英智.抑郁障碍[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5.

[7]向群英,马阿妞.贫困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自我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6):259-262.

[8][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与生活[M].王磊,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9]Fredrick B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 and 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American Psychology,2001,(3):218-226.

猜你喜欢
强项求助者咨询师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疯狂编辑部之一目十行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强项
拒绝的正确方式
强项大于优势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强项令”董宣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同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