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苗, 贺小成, 孙乐栋
(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1;2.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国资处,湖南衡阳421005;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广州51028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卫生事业也逐渐与国际接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亦选择到中国留学学习医学,这对我们的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先进、扎实的医学知识,更要有有效的交流方式.目前我校的留学生主要来自印度、尼泊尔、非洲等地,除了插班生(与中国学生同班接受汉语教学)外,基本没有汉语交流能力.但因其自幼学习英语,英语的读写听说能力相对较强.为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全英教学,皮肤性病学的教学也不例外.这对自幼采用汉语思维方法接受医学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强大的挑战.
教师是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开展高质量全英教学的关键是要有师资保证.全英教师应当是拥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终身学习者.教师的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1].我校为一所专门从事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任职教师绝大部分以医学专业为第一专业,从事医学基础研究或医学临床研究与工作,多无英语专业背景.
虽然目前的大学教育重视英语能力的训练,我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都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除极少数接受过专门的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教师或者海外归来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的读写能力尚可,但听说能力偏低,更不具有较强的英语思维和交流应变能力,无法满足高质量的教学要求.
教材是医学知识和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向导,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一本好的教材应该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特点,难易适当,知识脉络清晰,除了注重基础知识外,同时又紧跟学科发展,让学生在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能启发学生对前沿发展的思考,这样方可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虑到为了适应学生所在国家(我校绝大多数留学生来自印度)的需求,使留学生回国后能适应当地的执照考试,我校选用的《皮肤性病学》教材为印度出版的英文皮肤性病学教材.但该教材在知识面的宽度、知识层次的深度等方面与国内统编教材存在很大差异,且由于出版年代较久远,知识更新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目前皮肤性病学的新进展,因而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全英教学能否高质量的完成,教师是关键,故首先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实施全英语教学的教师除了需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还应能用英语正确表达相关专业术语,并能在课堂上与外籍学生流畅交流.这对教师的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及英语思维的形成都是一大挑战.为此,首先选择有较高学历且英语能力尚可的青年教师及有留学经验的教师进入留学生教学教师库.并将青年教师分批送外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英语学习及培训,既可提高英语交流能力,也可开阔思维、注入新的教学灵感、教学思想[2].其次,绝大多数留学生没有汉语基础或基础较差,需采用全英语制作教学资源.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组织英语读写能力较强的教师编写,再请我校英语专业教师校对.此外,我校拥有技术实力雄厚的教育技术中心及多媒体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为高质量教学资源的制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皮肤性病病种繁多,目前可以命名的具有不同临床特点的皮肤病就多达2 000余种.我校留学生的《皮肤性病学》教材内容偏于简单、陈旧,既无法体现目前的皮肤性病学进展,又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为此,笔者参考《安德鲁斯皮肤病学》(第9版)的原版英语教材对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库进行了适当的扩充,该书为世界医学名著,己有70余年出版史,是目前美国最具权威性的临床皮肤病学专著.尽量满足学生的相应国家的需求,也可体现皮肤性病学的学科水平.此外,由于授课教师多为接受汉语教育成长起来的,在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留学生时,经历了语言的转换,又因语言的限制,较难将自己原有的思维清晰地表达.因此应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语言表达及专业词汇,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表达过程,在自己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再转授给留学生[3].故每周组织全英授课教师与我校聘请的外教会话交流,并要求授课教师每周需旁听2次以上外籍教师授课,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加强了英语思维的训练,效果显著.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直观性非常强的临床专业学科,需要在大量感性认识(皮损的视觉形态获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理性认识(如诊断思维的形成).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满足了皮肤性病学学习的这一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英语教学的难度.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库建设时,我们专门针对留学生收集、系统梳理了中英文教材及参考书,将授课内容系统、连贯地用英语整理出来,形成教案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讲课的内容以大纲的形式体现出来,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并在每段内容的前面体现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笔者还将一些难以理解或者重点内容用图片、图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学习接触性皮炎时首先要从形态上进行辨别,这就要求将清晰、典型的照片展示出来,加以讲解.同时还可将相似或同类疾病进行对比、归纳,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不仅形象直观,更增加了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及趣味性[4].授课教师普遍认为该教学资源库给备课、讨论、检查和修改教学内容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留学生也普遍反应利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多媒体课件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易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是一种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上课精力集中,并可验证自己的语言能否让对方听懂,还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督促其课后利用教学资源库阅读更多的相关资料来补充课堂讨论遗留的疑问或困惑.在授课结束后,学生和教师还可在教学资源库中相关版块进行自由讨论或对教师进行提问、讨教,将课堂上未明白的问题消化完,还可促进学术探讨,达到教学相长,并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4].另外,除了我校已建立的教学资源库,还有各种外文的公益性质的皮肤病专业网站(如专门介绍红斑狼疮的公益网站www.lupus.org等)可作为教学资源的补充,提供给学生课后扩展知识面,以了解各个病种的最新学术动态,帮助留学生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他们适应回国后的临床及研究工作.
在教学方法上,国内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受西方教育影响,留学生大都思维活跃,乐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课堂上应转变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一种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气氛,方能调动起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案例教学,课堂上教师可先将教学资源库中的临床案例抛出,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后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最后引出当堂课的学习内容.留学生普遍反应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使他们所学的病种印象深刻,效果甚好.此外对于天疱疮、红斑狼疮等疾病的学习,资源库中提供了大量的典型病例,除了在课堂上听教师授课外,留学生在课余时可自行采集自己认为用的临床资料进行思维,作出诊断,确立治疗方案,上传至教学资源库中相关版块后可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答案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和发现新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上,让留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培养临床思维[5].
总之,由于目前教师英语水平的限制,留学生教学的师资力量尚待提高.面对语言背景各异、风俗习惯迥然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教学道路依然充满艰难险阻,应积极探索创新,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更提高自身素质,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库,提高留学生的皮肤性病学教学效果.
[1]陈岩峰,徐 露.全英授课教师教育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9,(6):91-93.
[2]林柏松,李 哲.留学生外科学全英教学实践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54-155.
[3]梁 敏.内科学全英教学初探[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s):261-262.
[4]宋英儒,李 茂,黄仲奎,等.留学生全英班放射诊断学教学方法初探[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s):232-234.
[5]金剑峰,李 晖,刘晓岭.全英医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6):5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