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明 ,于晓丹 ,李景科
(1.辽宁省丹东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辽宁 丹东 118000;2.辽宁省丹东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辽宁 丹东 118000;3.民革丹东市元宝区总支,辽宁 丹东 11800)
辽宁省丹东市有两大世界有名的人类文化遗产,其中之一是在2300年前就存在的汉朝平安城遗址。丹东不但是现代的英雄城市,也是拥有古老华夏文明的鸭绿江文化发源地。近期,我国的考古学界,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辽上京城联合考古队,于2011年7—10月,对辽代上京皇城西门——乾德门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的收获,似间接证明汉朝的辽东郡西安平县在辽西阜新[1-3](2012年4月10日《中国考古》,2012年1月29日《考古研究》)。2012年7月,由丹东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路明等五人组成的九连城叆河尖古城遗址踏查小组对遗址现况进行了踏查。因为中国历史上的西安平县只有一个,所以,考古学界有必要探究九连城叆河尖古城遗址是汉代的安平城还是西安平县。这个研究很重要,其意义在于对秦汉乃至魏晋时期辽东郡辖区的划定和一些历史事件进行确认与诠释。
《汉书·地理志》载:“辽东郡,秦置:属幽州,县十八:襄平、新昌、无虑、望平、房、侯城、辽队、辽阳、险读、居就、高显安市、武闪、平廓、西安平、文、番汉、沓氐”。说明汉代辽东郡有18 个县,而对于其中的西安平县早期记载或史学家一直认为该县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部或宽甸县南部,但一直缺乏文物证据。1961年8月,辽宁省文化厅主办的文物工作干部训练班在丹东进行文物普查实习时,于鸭绿江北岸叆河流入鸭绿江处的三角洲上,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其地当时属九连城人民公社叆河上尖大队,因此被称为叆河尖古城。古城址西南距丹东市15 公里,东隔鸭绿江与朝鲜新义州相望。城址东西宽约500 米、南北长约600 米,中轴线南偏西20 度。城垣依稀可辨,系夯土筑成,当时多已夷平,仅东北、西南两角尚较明显,当时的最高处也已不足一米,石砌城脚埋入地下深约一米。城门情况已不清楚。城内大部分已成耕地,当时的社员从事农耕,陆续清理出不少汉代灰绳纹陶片、瓦片及汉五铢钱,还有高句丽时代的红瓦片、莲花纹瓦当和辽金时代的陶片。特别是发现了汉代的一枚有“安平乐末央”字铭的瓦当[4-5]。这为这一古城址是秦汉时期是安平城提供了实物证据。乐未央是“长乐未央”的略语,寓意欢乐不尽,是两汉时代常用的吉祥语。字数1 ~12 字,但迄今没有发现过11 个字的瓦当,以4 个字的最多。当时的瓦当上多饰有“长乐未央”的文字阳纹。汉初并以“长乐”﹑“未央”为宫殿名。所以,“安平乐未央”是安平城官府殿堂瓦当的文字阳纹[6]。
西安平是汉代设置在辽东郡的重要县级政权,治所长期以来被认为在今辽宁东部的丹东市附近,不少外国学者对此也有记载[7-13],均将鸭绿江口的汉代安平口认作西安平县。根据长城学者和相关考古历史学者近期的考证,有学者认为汉代的西安平,应置于今辽宁西部的阜新市彰武县西北部的四堡子乡小南洼在一带。西安平县统辖的区域以后的两个朝代里曾扩展至今内蒙赤峰、通辽的部分地区。王莽时期,改称北安平。辽朝在西安平故地建豪州。西安平是辽东郡在辽西地区的重要门户和北方游牧民族进入辽东的主要通道[1]。而《辽史·地理志》载:“壕州,国舅宰相南征,俘虏汉民,居辽东西安平县故地,在显州东北二百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二十里,户六千”。国舅,指萧阿古只;显州,今北镇;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据此,有专家考证,此地即汉西安平县治所,乃燕、秦、汉长城线上的一个重要城池。它的管辖区域也曾到达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和通辽西部。以西安平为中心,沿长城一线分布着众多障塞、城堡。而《辽史·地理志一·上京道》云:“上京临潢府,本汉辽东郡西安平之地。新莽曰北安平。太祖取天梯、蒙国、别鲁等三山之势于苇甸,射金龊箭以识之,谓之龙眉宫。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上京,太祖创业之地。……天显元年,平渤海归,乃展郛郭,建宫,名以天赞。起三大殿:曰开皇、安德、五鸾。”显然,这不符合九连城古城遗址的地理特征。另外古代对于地名的命名是非常重视的,有辽东郡,有辽西郡。而治所在襄平(今辽阳)的辽东郡将当时行政管辖区域几乎是最东部的县定为西安平县,也是有些不合理的。西安平被认定位于丹东,主要也是依据《汉书·地理志》中对玄菟郡的西盖马县的注释:“西盖马。马訾水西北入盐难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秦汉时期的马訾水已为中外专家所确认,即今鸭绿江。故认为马訾水入海之地,即鸭绿江入海口处为西安平县址。是否注者连续使用“西”字造成的笔误,将“安平”前也加了一“西”字,使“安平”变成了“西安平”?
秦汉时期,鸭绿江口确有一座港口城叫“安平”,史籍中也常称“安平口”、“安平城”。《通典·高句丽》中说:“马訾水一名鸭绿江,……西南至安平城入海。”这似乎应该认为订正了《汉书》注释中的错误。而据汉朝以后的古文献,此地还有一个名称叫“镇江”[14],另外在九连城附近也确有支流河流叫安平河。
自三国至辽代,均将鸭绿江口的海港城称作“安平”。
三国时期,吴主孙权欲纵高句丽攻夺魏之辽东,遣使至安平贿高句丽王。《三国志·吴书》记载:“遣使者谢宏、中书陈恂,拜宫(高句丽王)为单于,加赐衣物珍宝。恂等到安平口,先遣校尉陈奉前见宫,……宫遣立薄笮咨,带固等出安平与宏相见。”此时的安平为高句丽所据。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燕慕容皇光于咸康五年(339年)伐高句丽,高句丽王乞盟而退,慕容皇光于咸康七年(341年)以慕容恪为度辽将军,镇平郭(盖州市)。此时,安平及辽东大部分地区已为前燕所得。后赵欲联合高句丽夹击前燕,也于同年遣军渡海攻占安平,“赵横海将军王华率舟师,自海道袭燕安平,破之。”辽统和六年(988年),辽与宋战事紧张,萧太后防高句丽与宋联合夹击辽,“遣北府宰相萧继远等往觇安平”。
在叆河尖古城发现的“安平乐未央”的瓦当就是可靠的物证。另外,在1981年,在此地又发现了一个大型陶器口沿,上刻有书体字“安平城。”当时辽东郡最东部边境上的一个县是安平城以东的番汗县,就在今鸭绿江以东,今朝鲜平安北道博川郡南的博陵城,在当地曾经出土过燕刀币和燕国半瓦当。
基于以上所述,笔者认为:1.历史上最初记载的辽东郡18 县中的西安平县县址是在丹东九连城还是阜新县,或是在辽阳市安平村,尚有待考古学者和历史研究者的进一步探究。但是,丹东九连城上尖村是历代军事要塞和港口城——安平城的遗址是确定无疑的。2.西安平县是秦朝时的县名,是秦灭燕国所置,在秦朝辽东郡(根据秦简:潦东郡)有29 个县,如果确认西安平县在丹东,那丹东的建城历史就推前到公元前220年,也就是说该古城在秦代就存在了。
作为丹东最具有文化底蕴的九连城叆河尖安平城古城遗址,目前的遗址纪念碑是倒伏的,遗址的区域内从上世纪60年代的农田变成了现代的居民区,只有部分是农田或小的企业。但是,2011年,振安区人民政府推出了《复原汉代古城址打造汉代文化品牌项目》,我们认为这个项目应该更具体化,是否以《复原辽东安平城打造汉代文化品牌》比较合适。但是,如果恢复安平城古城,将为丹东的旅游事业和经济创收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效益。
希望此文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更多对此有兴趣的研究者继续深入探索,使这一历史问题得到早日的厘定。
[1]刘国友.西安平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董新林.辽上京城址的发现和研究述论[J].北方文物,2006(3).
[3]曹汛.叆河尖古城和汉安平瓦当[J].考古,1980(6).
[4]王连春.丹东最早的城池——论汉代“西安平”和“武茨”的方位问题[J].丹东史志,1987(2).
[5]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收获[M].文物出版社,1961.
[6]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Barnes,Gina Lee.State formation in Korea: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s[M].Routledge,2001.
[8]Byington,Mark E.“Control or Conquer?Koguryǒ’s Relations with States and Peoples in Manchuria,”[J].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History volume 4,number 1(June 2007):83-117.
[9]Gardiner,K.H.J.The early history of Korea: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eninsula up to the introduction of Buddhism in the fourth century A.D.[M].Canberra,Centre of Oriental Studie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1969.ISBN 0708102573.
[10]Gardiner,K.H.J.“The Kung-sun Warlords of Liao-tung(189-238)[M].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5(Canberra,March 1972).:59-107.
[11]Gardiner,K.H.J.The Kung-sun Warlords of Liao-tung(189-238)- Continued”[M].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6(Canberra,September 1972):141-201.
[12]Henthorn,William E.A History of Korea[M].The Free Press,1971.
[13]Ikeuchi,Hiroshi.“The Chinese Expeditions to Manchuria under the Wei dynasty,”[J].Memoirs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oyo Bunko 4(1929):71-119.
[14]李文信,李仲元.东北边防辑要批注[J].北方文物,1984(4).